“秋風起,蟹腳肥”,正值吃大閘蟹的時節,商家們紛紛搞起優惠促銷,蟹黃膏肥的大閘蟹也頻頻出現在各大直播間。
不少消費者出於自吃、送禮等需要購置了蟹卡蟹券,卻在兑換時傻了眼,蟹券的坑又來了……
蟹卡兑換遭遇重重陷阱
——買時容易“換”時難
“為什麼兑換個螃蟹這麼難?”近日,家住河南的消費者小橘(化名)吐槽,“要麼時間過了通道關閉,要麼系統維護通道關閉,要麼週末節假日系統關閉……系統還有正常的時候嗎?”
“雖然是別人送的蟹卡,但怎麼也要兑換到手,不能讓商家鑽了空子。”多次嘗試的小橘終於預約成功。她向記者表示,“現在顯示是11月1日發貨。”
小橘還在等待發貨中,但消費者萊萊(化名)則遭遇了商家的“暗箱操作”。
據萊萊講述,此前自己在某直播間購買的蟹卡,預約了9月30日發蟹,到10月2日遲遲不發貨,後發現商傢俬自修改了預約時間,改到了10月7日。面對商家不按預約時間發貨的行為,她直接選擇了退款。
——缺斤少兩品質次
雖然成功兑換了蟹卡,但近日收到大閘蟹的消費者波波(化名)並不開心。
此前波波在某電商平台購買了兩張蟹卡,4兩的公蟹和3兩的母蟹共16只。但近日到貨後,察覺到分量不對的波波分別稱了重,發現沒有一隻是足兩的。
“帶着繩子稱都不夠,去掉繩子會差一兩以上。”波波告訴記者。
資料圖:養殖户在蘇州陽澄湖捕撈大閘蟹。
——“李鬼”陽澄湖大閘蟹
除了難預約和缺斤少兩,一些商家還冒充陽澄湖大閘蟹售賣。
近日有消費者分享:用蟹卡兑換了陽澄湖大閘蟹,但收到貨後發現,不是官方公佈的防偽標識。
中新財經記者在某電商平台搜索,有不少聲稱售賣陽澄湖大閘蟹的店鋪。在某售賣陽澄湖大閘蟹提貨卡的店鋪裏,商家告訴記者,“是正宗陽澄湖大閘蟹,有防偽環。”
但記者注意到,購買者曬出的圖片裏顯示的防偽環,與官方公佈的陽澄湖大閘蟹防偽溯源標識並不一致。
現實生活中,與上述消費者有着同樣遭遇的並非少數。
江蘇省是大閘蟹的主產區之一,2022年第三季度江蘇省消保委系統消費投訴和輿情分析報告顯示,共接到關於蟹卡蟹券投訴324件,輿情信息19700條。主要集中在:高標低售花樣多,兑換信息不明;卡券兑換困難,無法正常使用;大閘蟹品控差,質量不佳。
蟹券變成“一紙空蟹”,是誰在玩貓膩?
螃蟹本身屬於生鮮食品,不易保存運輸,蟹卡蟹券的發行既可以解決生鮮易壞問題,還利於商家提前營銷回籠資金。同時,蟹卡蟹券的購買者和使用者可分離,更方便節日送禮,因此成為不少人的選擇。
但本是方便消費者的蟹卡蟹券,為何變成“一紙空蟹”?
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的首任會長楊維龍曾表示,券是提前收錢的,根據收多少,商家每年安排。有些商家把錢收來之後,短斤缺兩,甚至直接跑路。還有一種情況,今年如果價格賣得好,他可以供應;如果價格不好,不捨得賣、虧本了,他可能賴賬,今年不提了,明年再提。
另有業內人士透露,一些商家算準很多蟹卡是送禮需要,到時可能不會兑換,於是超發蟹卡。近年來直播帶貨興起,越來越多的達人直播賣蟹,在帶動蟹卡蟹券銷量的同時,亦加重了這個問題。
這也導致消費者常遇到一個現象:兑換時,商家會設置“重重關卡”,使你預約不上或延遲預約,最終或拖過蟹卡有效期。
資料圖:九龍口大閘蟹。
螃蟹沒了,我能維權嗎?
商家通過各種手段,讓消費者陷入“一卡在手,螃蟹難求”的局面,這樣的行為要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呢?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告訴中新財經記者,“消費者拿着蟹卡兑換螃蟹時,如果發現預約不上,可要求商家進行退款,因為這意味着商家不能履行或不能及時履行合同,構成違約。”
另外,一些消費者兑換後,發現大閘蟹缺斤少兩。此前,江蘇省消保委人士表示,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四條之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不符合質量要求的,消費者有權要求商家履行退換義務。
至於部分商家冒充陽澄湖大閘蟹銷售,在劉俊海看來,“這涉嫌欺詐消費者,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的規定,應可獲得三倍賠償。”
但現實生活中,當消費者遭遇上述情況,想要退貨或賠付時,常會遭遇各種阻力。
波波告訴記者,商品界面承諾去繩稱重,缺重按只賠付,每月可享受一次“一賠二”。“但當我和商家溝通時,商家又稱,應該帶繩稱重,還説按缺少的克數賠付,否認了去繩按只賠。”
溝通無效後,波波只能選擇向12315投訴,投訴受理後,波波才收到賠付。
被修改預約時間的萊萊,現在雖已退款成功,但萊萊也告訴記者,“當時客服一直拖,也是因為和商家溝通時表示,如果再不處理就去12315投訴,才成功退款的。”
面對維權難題,劉俊海表示,“除了提醒消費者多加註意,主動維權,監管者也應打擊這種套利現象,鑄造監管合力,提升監管效能,依法用好、用足法律賦予的市場準入、行政指導和行政監管權力,保護好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今年8月,市場監管總局已印發《市場監管總局關於集中整治商品過度包裝、“天價”月餅和蟹卡蟹券等問題的通知》,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為期2個月的集中整治。此後,多地市場監管部門跟進行動,強化蟹卡蟹券治理,重點整治短斤少兩、虛假宣傳等問題,助力“蟹”經濟健康發展。
(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