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近日刊載題為《較小貿易逆差會帶來製造業就業崗位迴流嗎?》的文章,作者為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教授羅伯特·Z·勞倫斯。文章認為,為爭取“鐵鏽帶”中產階級選民,美國兩黨候選人均提出增加製造業就業崗位的政策方針,但實際效果可能非常有限。
文章稱,美國總統特朗普及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均提到,應當加強美國工業生產和技術水平,提高國際競爭力,促進貿易平衡。但生產力的提高通常意味着對勞動力的需求降低。除非國內外有足夠高的需求,否則對就業影響可能遠遠小於預期。
作者研究了1995年至2011年間60個國家和地區的貿易數據後發現,對美國而言,貿易逆差的減少對其製造業就業沒有顯著影響。
下圖為60個研究對象中製造業貿易順差佔GDP比重較大國家和地區製造業就業佔比情況。其中愛爾蘭的製造業貿易順差最大,1995年至2011年期間平均佔GDP的11.6%。該圖説明,這些國家和地區的製造業就業比重在歷史上呈“駝峯”形狀——在發展初期上升,達到頂峯後持續下降。正如另一篇論文中所提到的觀點,當人均收入達到一定水平後,製造業就業比重會不可避免地下降。
這一發現表明,提升高科技製造業競爭力的政策實際上或難以有效促進製造業就業,甚至會進一步加劇收入不平衡。因為高技術行業的發展會增加對高級人才的需求,他們的薪資水平將相應提高。
作者認為,除了旨在提升技術和競爭力的產業政策外,在一定程度上,特朗普和拜登都主張通過貿易壁壘和政府採購促進全球供應鏈迴歸美國。這種做法或許會增加相關行業就業,但同時也會提高其他依賴全球供應鏈行業的成本,影響出口,整體就業增長可能仍會低於預期。
來源 | 參考消息智庫微信公眾號
作者 | 閆齊 李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