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户端】;
截至美國東部時間4日,美國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已經超過476萬。《華盛頓郵報》4日報道稱,由於經濟受到疫情衝擊,美國食品和日用品的價格正在以數十年來最快的速度上漲。在美國疫情嚴峻的當下,食品保障不足、大規模失業與停滯的經濟共同影響着美國民眾的生活。
△《華盛頓郵報》:食品價格上漲 失業者負擔愈發沉重
“我買不起吃的,所以離開了美國”
肖恩·瓦拉德茲(Sean Valadez)原本是洛杉磯居民,從事音樂方面的工作。 美國疫情暴發後,瓦拉德茲失業了,他和家人只得依靠救濟生活。3月中旬,他從超市一次性採購了600美元的食品和日用品,供家人生活了一段時間。然而,時隔一個多月後,瓦拉德茲再次來到超市進行大采購,發現牛肉、雞肉、鮭魚和雞蛋的價格瘋漲,在收銀台付款時,他購物車裏食品和日用品的價格達到了1000美元。
瓦拉德茲很震驚,但並沒有因此退掉購物車裏的商品:“因為這太丟人了。” 他還是刷卡買單了。回家後,瓦拉德茲告訴妻子,失業救濟金再也無法負擔家庭食品雜貨的開銷了,他們必須採取行動。
於是,瓦拉德茲舉家搬離了美國,來到墨西哥的岳母家居住。瓦拉德茲説:“我買不起吃的,所以離開了美國。”
供應鏈受疫情影響 食品價格上漲
近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受疫情影響,旅遊業、酒店業消費者需求疲軟,價格處在低位,而食品價格則反其道而行之:“由於供應受限,包括食品在內的一些商品的價格顯著上漲,對於沒有經濟來源的失業者來説,這是雪上加霜。”
美國商務部下屬經濟分析局7月31日發佈的數據顯示,自2月以來,幾乎每種食品的價格都在上漲。牛肉的價格漲幅最大(20.2%),其次是雞蛋(10.4%)、家禽(8.6%)和豬肉(8.5%)。
《華盛頓郵報》援引美國普渡大學農業經濟學系主任傑森·盧斯克(Jayson Lusk)的評論稱:“食品供應鏈的各個環節很難被替代。農民與供應商建立聯繫,供應商則與餐廳建立聯繫,一旦餐廳決定關門,農民就不知道應該去找誰解決問題了。”報道稱,從勞動力、物流、倉儲等多方面來看,食品供應鏈的構成較為固定,受到疫情衝擊後,很難迅速恢復。
根據美國公眾服務機構 Feeding America的數據,從3月初到6月底,美國各地的“食品銀行”(提供免費食物的社會救助機構)發出了超過19億份餐點。僅在3月份,“食品銀行”發出的餐點數量就超過月均數值20%。
△7月30日,紐約市一家“食品銀行”的工作人員在打包餐點 圖片來源:《華盛頓郵報》
救濟金“斷糧”加劇食物保障焦慮
《華盛頓郵報》指出,除了飛漲的食品價格,近3000萬美國人還需要面對另外一個事實:失業救濟金“斷糧”了。
根據美國國會3月底批准的約2萬億美元新冠疫情紓困計劃,聯邦政府會在各州失業救濟金的基礎上,每週為失業者額外提供600美元救濟金,該救濟金項目於7月底正式到期。但截至當地時間8月4日,美國民主黨、共和黨一直沒有就新一輪財政援助達成一致。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4日報道指出,大多數州政府每週發放的救濟金最低數額不到100美元。例如夏威夷州的最低發放金額是5美元,路易斯安那州是10美元。因此,一旦聯邦救濟金“斷糧”,在一段時間內,很多人只能依靠每週幾美元的救濟生存。
美國世紀基金會(Century Foundation)高級研究員安德魯·斯特特納(Andrew Stettner)説:“目前人們很難找到工作,如果沒有聯邦補助,州政府的失業救濟金對失業者來説只是杯水車薪。”
《華盛頓郵報》4日評論稱,失業救濟金“斷糧”會加劇人們對於食物保障的焦慮。 美國城市研究所收入和福利政策中心(the Income and Benefits Policy Center at the Urban Institute)研究員伊萊恩·瓦克斯曼(Elaine Waxman)表示:“為了應對經濟衝擊,在資源長期匱乏的情況下生存,削減食品消費支出已經成為人們的頭等大事。”
瓦克斯曼稱,食物保障不足是持久的陰影。自從2007年金融危機引發美國經濟衰退後,食物保障率一直處在較低水平。她指出,美國經濟能否好轉取決於疫情的防控情況,因此,目前很難估計經濟到底何時能夠復甦,而對低收入羣體的食物保障將長期處於匱乏狀態。
監製丨王姍姍 張鷗
製片人丨王薇
主編丨李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