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市值大跌2500億,海底撈真正的問題是什麼?

最近海底撈的股價大跌,有人戲稱跌到了海底。

海底撈的市值高的時候曾經達到4544億港元。

如今市值近2000億港元,跌了近2500億港元。

一時間,海底撈成為各類媒體的熱門題材。

但比起吃瓜看熱鬧,更值得創業者和老闆們思考的是,海底撈真正的問題是什麼,對我們有什麼啓發。

通過他人走的彎路,積累自己的經驗,才是聰明人的做法。

海底撈市值大跌2500億,海底撈真正的問題是什麼?

海底撈的股價大跌的直接原因是利潤大減。

海底撈在3月1日就發佈了“淨利潤將下跌近九成”的盈利預警。

3月23日港股收盤後,海底撈發佈2020年財報。

年報顯示,公司2020年的營收為286.14億元,同比增長7.75%;歸母淨利潤為3.09億元,同比大降86.81%,與公司在3月初發布的盈利預警大致相符。

在財報中,海底撈方面表示業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疫情爆發後全球各國家地區對消費場所實施的限制。

這個説法當然有道理,受疫情影響,餐飲行業的2020年普遍不好過。

但海底撈的盈利大跌,除了疫情的原因,更有決策和管理的原因。

在2020上半年,海底撈的營收為97.61億元,同比下降86.8%。

隨着疫情得以控制、門店恢復正常營業,海底撈在下半年的營收達到188.54億元,同比增長26.84%。

可見海底撈2020年下半年就從疫情中恢復過來,因此不能把利潤大減完全歸咎為疫情。

真正的問題是海底撈逆勢瘋狂擴張和管理跟不上。

疫情期間,其他餐飲公司都縮衣減食,壓縮成本,停止擴張。

海底撈卻反其道而行之,它在疫情期間反而瘋狂的擴張。

2020年,海底撈新開了544家店,淨增530家,平均每天有1.49家新門店開業。

海底撈市值大跌2500億,海底撈真正的問題是什麼?

這是因為海底撈創始人張勇對趨勢的判斷錯誤

張勇在一次交流會上表示:

2020年6月份我判斷疫情在9⽉份就結束,但是直到今天,我們台灣,新加坡的店還受疫情影響開不了。

我對趨勢的判斷錯了,去年6⽉我進⼀步作出擴店的計劃,現在看確實是盲⽬⾃信。

當我意識到問題的時候已經是今年1月份,等我做出反應的時候已經是3⽉份了。

除了對疫情持續時間的判斷失誤,海底撈還高估了自身的管理能力。

海底撈方面相關負責人稱,新開了500多家店意味着有500多家店經理沒有經驗。

按每家店100名員工,就有5萬新員工,這批人如何落融入海底撈文化並落地到服務,是對管理層的新考驗和挑戰。

張勇也認為最重要的原因是內部管理問題。

海底撈市值大跌2500億,海底撈真正的問題是什麼?

如果這樣看,即使張勇對疫情的持續時間判斷正確。

疫情的確很快結束,也很快迎來了報復性的消費上漲,海底撈新開的店因為新店長和新員工需要磨合,也不一定能夠接得住這樣的需求。

巴菲特有句名言:天上下金子的時候,要用大盆接。

海底撈覺得疫情很快結束,消費會很快回升,也就是預測天下會下金子。

所以海底撈準備個大盆,也就是瘋狂擴張開店。

很多人把海底撈的困境歸結為它的逆勢擴張,我反而覺得沒問題,甚至覺得這種做法很正確。

預想中的金子沒下,這還不是大問題,誰也不敢説自己一定能每次都預測準確。

真正的問題是,即使真的下了金子,因為管理和人才儲備的不足,就像是大盆上有一個洞,海底撈也不一定能接到多少。

雖然遇到困難,張勇明確告訴大家,如果這次他僥倖過關,把這些店重新整合好,未來類似的困難還會發生。

因為當他整合好這1000多家店之後,他還會繼續擴張。

張勇是非常優秀的管理者,作為創始人,他比我們更清楚海底撈的問題。

一旦整合好這些新店,海底撈的盈利也許就會大為改觀。

對價值投資者來説,可以密切關注海底撈的情況。

如果海底撈的盈利不繼續下降,也許就會迎來投資抄底的拐點。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富日記原創,如轉載請標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37 字。

轉載請註明: 海底撈市值大跌2500億,海底撈真正的問題是什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