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行業為何暴利卻難賺錢?
圖/視覺中國
文/羊城晚報記者 杭瑩
顏值經濟火爆,醫美行業正在以火箭般的速度向上生長,醫美企業也在排隊拿着資本市場的號碼牌。
5月5日,可復美、可麗金品牌背後的母公司——西安鉅子生物基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啓動了上市按鈕,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説明書。鉅子生物此次IPO將募資5億-10億美元。資料顯示,2021年鉅子生物收入近16億元,三年來淨利潤合計超22億元,毛利率超87%,堪稱化妝品領域的“茅台”。而據相關數據,我國醫美市場規模預計將在2025年進一步增至2781億元。醫美行業為何如此火爆?這一大勢下,為何還存在大量醫美機構連年虧損?如何才能加速市場向合規化轉向?帶着這些問題,三問君將目光投向了這場顏值經濟的冰山之下。
1問 誰點燃了醫美行業之“火”?
越來越多年輕人走入醫美賽場。
“剛做的鼻子,現在還不能碰。”肖燕(化名)一邊和記者聊天,一邊舉起手上的小鏡子又照了照,這是她近期最熱衷的一件事。一個月前,肖燕花2萬元做了隆鼻手術,這次手術花了她近3個月的工資,但她覺得非常值得。“我是塌塌鼻,以前老被別人笑話鼻子不夠挺拔,做完之後鼻子挺翹、精緻了不少,現在感覺整張臉都立體了。”
手術之外,除皺瘦臉、玻尿酸是肖燕日常的醫美項目。至於費用,肖燕表示,投資自己是不應該吝嗇的。
醫美正在成為趨勢。根據新氧數據顏究院發佈《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2021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預計達1846億,增速超20%。調研結果表明,超八成大眾人羣對醫美接受度較高,完全不能接受醫美的受訪者為0。其中,一線、新一線城市是醫美消費主戰場,醫美消費人羣佔比70%以上,二線城市消費人羣數量近三年來持續增長,至2021年,這一羣體比例已經達到18.33%,與一線、新一線城市呈現三足鼎立之勢。
而醫美平台更美App發佈的白皮書則顯示,醫美消費羣體主體趨於年輕化,雖然95後仍是醫美行業主力軍,但00後佔比達到19%。除了傳統的女性消費外,藍顏經濟也呈向上態勢,醫美不再是女性專利。
當前,醫美項目可分為手術類項目和非手術類項目,非手術類也俗稱輕醫美,包含水光針、玻尿酸填充除皺、肉毒素瘦臉針等。這類項目相對手術而言風險小、恢復快、耗時短,更受消費者青睞。據全球企業增長諮詢公司Frost&Sullivan統計,2016年-2020年輕醫美市場規模CAGR達13.9%,高於手術類項目的8.9%,2020年輕醫美市場規模達518億元。
但與此同時,輕醫美也因為操作難度低而降低了進入門檻,這導致以輕醫美業務為主的醫美機構數量眾多、同質化嚴重,魚龍混雜。5月16日,就有新聞爆出,重慶市秀山縣有11家醫美機構在無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情況下,使用未取得國家藥品註冊證書的A型肉毒毒素藥品給客户面部進行注射(俗稱“瘦臉針”)。
“很多人打針都會選擇自己比較熟悉的美甲美睫店這樣的店鋪,店裏的工作人員自己都不懂貨源有沒有許可證,靠熟人推薦來進貨。”一位美甲店老闆告訴記者。
羊城晚報記者走訪市場發現,僅在廣州天河區駿景花園小區內,就有近10家中游醫美店鋪,店鋪多以美容養生館命名,有的主打美甲美睫,但也提供打水光針、玻尿酸等醫美項目。
2問 暴利行業為啥難賺錢?
和打針、動臉相比,醫美面膜可以説是動靜最小的醫美了。鉅子生物也正是以此為主打。天貓旗艦店顯示,鉅子生物的可復美類人膠原蛋白麪膜每盒售價198元,平均每片39.6元。高昂的售價下,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鉅子生物營收分別為9.57億元、11.9億元和15.52億元,毛利率分別為83.3%、84.6%、87.2%。
但值得注意的是,其淨利率正在下滑,已由2019年的60.1%降至2021年的53.9%。毛利率如此之高,為何淨利率卻是這般走向呢?這離不開暴增的銷售費用。據招股書顯示,僅去年鉅子生物的銷售費用就暴增了118.9%。2019年至2021年,其銷售及經銷開支為9378.8萬元、1.58億元和3.46億元。
一片40元的面膜、一針動輒千元的玻尿酸……暴利的醫美企業甚至可能不賺錢,去年8月,醫療美容機構伊美爾衝擊港股失利。作為老牌醫療美容機構集團,伊美爾2018-2020年的淨利潤分別為-1億元、-1.18億元、0.083億元,盈利問題圍繞其多年。和鉅子生物一樣,伊美爾也深為高昂銷售費用所困。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0年期間,銷售費用分別達到1.99億、2.19億和1.88億,同期銷售費用率分別為30.09%、29.67%和23.12%。
在醫美產業鏈中,上游以原料及藥械供應商為主,從事玻尿酸、肉毒素、膠原蛋白等原料以及激光美容器械的研發、生產。中游則是公立醫院整形美容科、民營醫療美容醫院以及眾多小型診療機構這類服務機構。下游指線下美容院、SPA會館、醫院等導流機構、線上搜索類平台以及線上垂直類醫美、大健康平台,這些是主要的獲客平台。
在這條產業鏈中,上游企業由於國家許可等壁壘而競爭力度低,相比之下,中游賽道競爭堪比殘酷。為了獲取更多的客户,醫美機構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資金在營銷層面,單個獲客成本有可能達到六七千元甚至更高。
胡潤研究院相關數據顯示,當下醫美行業當中,其中50%的費用都貢獻給了營銷渠道,即廣告費。國內醫美機構的淨利潤率維持在1%-10%之間。相比上游企業,處於產業鏈中游的醫美機構盈利較為艱難。高昂的獲客成本,使得很多醫美機構難以在財務上打平。
3問 如何加速市場合規化?
營銷費用的攀升,讓醫美機構不得不分攤了本可用於醫生培訓、高效管理的投入,也讓醫美行業的水越攪越渾。過度依賴營銷後,為了提高獲客率,醫美虛假宣傳開始頻出。
2021年10月25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公佈了2021年醫美領域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典型案例,涉及虛假宣傳醫生資歷、醫療機構資質榮譽,虛假宣傳醫美產品功效、服務療效,通過“刷單炒信”、直播等方式虛假宣傳等多種行為類型。企查查數據顯示,與“醫美”相關的風險信息逐年攀升。
如此亂象下,2021年6月,八部委聯合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綜合監管執法的通知》。8月27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出《醫療美容廣告執法指南(徵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隨着各部門的出手,2021年也被稱為“醫美元年”。 國元證券稱,醫美市場是消費市場中的黃金賽道,行業將隨着一系列監管加強將加速合規市場轉化。江蘇吳中副總裁、吳中美學首席戰略官張帥鑫告訴羊城晚報記者,國內的醫美市場具備消費醫療行業屬性,並且還在發展中早期,所以在消費者教育、品牌建設方面需要持續投入,這也符合消費領域的特點。“要想推動醫美市場合規,首先要加大監管機構的監管力度,推動各種配套法規制度的出台,這一點近年來我國也在不斷完善。此外,消費者合規及安全意識的提高,也會促進醫美市場合規轉向。”
在北京大學特邀授課教授陳根看來,針對醫美服務機構的整治會持續進行,而整個醫美板塊也將經受考驗,去泡沫、降虛火。“可以確定的是,未來,能夠存活下來的企業一定要具備專業素質,上游需要具備豐富的產品管線和強定價能力強;中游醫療服務機構需要有較高的技術水平與盈利能力;下游則是具備科技屬性和社交屬性,輕資產運營的渠道公司。”
三問君短評
醫美消費要多一份理性
“外貌焦慮”這兩年逐漸深入人心,甚至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利”。有調查顯示,七成人羣都表示對自己有一定程度的容貌焦慮,甚至是中度乃至重度焦慮。三問君認為,對美的追求是合理的,但大眾尤其是年輕人不應該一味追求單一審美。在美的追求中,也應該多一份理性、多一些思考。
消費者在進行醫美消費時,一定要擦亮眼睛,尋找正規機構,不要被網上魚龍混雜的醫美宣傳矇蔽雙眼,這也是對美貌追求的負責。與此同時,監管部門加強監管、消費者謹慎對待醫療美容,搭建起對醫美功效的合理認知,有利於市場成熟化,也有利於醫美消費的理性發展。最後,三問君想説,自信最美。
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