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各上市公司半年報業績的陸續披露,今年的新基建“風口”邏輯逐漸清晰。
作為新基建概念中具有風向標意義的上市公司之一,紫光股份8月24日晚披露其2020年半年報。
公告顯示,公司2020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55.49億元,同比增長11.66%;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81億元,同比增長4.21%;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8.11億元,同比增長35.81%。
從半年報披露內容中可以清晰看到,紫光股份之所以上半年取得高速增長,一方面是國家在新基建領域的佈局已見成效,另一方面也體現了紫光股份自身技術和市場優勢,以及能夠把握“風口”的能力。
半年報出爐後,在業績的印證下,紫光股份已經坐實了“中國雲計算龍頭”的身份。
在此,我們從宏觀到微觀的多維度,剖析紫光股份的業績的高速增長原因,以及未來的發展前景和潛力。
1
踩對風口:順應新基建 聚焦雲計算
今年上半年,“新基建”是個網紅詞。新基建並不是概念,而是實實在在的投入。
隨着地方經濟“半年報”相繼披露,各地固定資產投資回暖趨勢明顯。從投資流向來看,新基建、高技術產業等領域投資持續改善。根據測算,今年宏觀政策重在定向支持新基建,7類新基建投資增長1.1萬億元左右,對基建投資增速的拉動在5.5個百分點左右。
雖然新基建範疇很廣,但底座非雲計算莫屬。作為國家的戰略性、基礎性產業,雲計算是未來智能社會和百行百業的重要生產工具。
今年以來,各種利好政策不斷加碼雲計算建設。
在前期“企業上雲”工作基礎上,為進一步推進企業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完成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改造,工信部、發改委、網信辦等部委先後發文,鼓勵雲計算與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興技術融合,實現企業信息系統架構和運營管理模式的數字化轉型。
2020年3月以來,工信部、發改委和網信辦不斷髮文,鼓勵企業上雲,通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賦能實現復工復產;4月20日,國家發改委首次正式對“新基建”的概念進行解讀,雲計算作為新技術基礎設施的一部分,將與人工智能、區塊鏈、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新興技術融合發展,從底層技術架構到上層服務模式兩方面賦能傳統行業智能升級轉型。
在市場和各類政策雙重驅動下,我國雲計算迅速發展為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場之一。在把握雲計算的“風口”上,紫光股份體現出了“快準狠”企業行動力。
2
找準方向:夾擊中突圍 深耕混合雲
從行業前景來看,雲計算潛力十分可期。
根據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大部分企業已經上雲,採用公有云的企業佔比41.6%,較去年提高了5.2%;私有云佔比為14.7%,與去年相比有小幅提升;有9.8%的企業採用了混合雲,與2018年相比提高了1.7%。
不過,雖然數字看起來很美,但不身處在這個行業的拼殺之中,無法切身體會行業競爭激烈程度。
踩對風口只是第一步,風口之上方向選擇同樣重要,因為這直接決定是順風還是逆風。
首先,從行業現狀來看,在國內由於阿里、騰訊、華為等幾大巨頭的入局和競爭,公有云市場已經近乎成了一片紅海,而且市場份額已經被巨頭瓜分殆盡。
根據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阿里雲、天翼雲、騰訊雲佔據公有云市場份額前三,TOP5的廠商佔據了近75%的市場份額。想要在公有云市場殺出一條血路,代價會不低。
其次,從行業趨勢來看,雲計算在我國發展已經進入與行業深度融合的階段,各大雲服務商紛紛將目光投向了大企業和政府上雲的市場,開始向產業端延展,進入混合雲,邊緣雲的領域,如政務、金融、製造、教育、工業等。
基於對數據安全性、可擴展、可管理、性能、存儲空間和成本效益等需求的綜合考量,這些行業未來絕大多數都會選擇混合雲。
在全球範圍這種趨勢已經很明顯,根據RightScale 2019 年雲狀態報告,使用混合雲的企業比例繼續提高——由2018 年的51%增長到2019 年的58%。而中國混合雲市場份額2019年略有增長,9.8%的市場份額相比全球仍處於較低水平,國內市場具有極大的市場潛力。
面對這種市場態勢,紫光股份通過聚焦混合雲市場,深度挖掘並滿足行業上雲的潛在需求,利用好自己的優勢,做大混合雲市場,在競爭激烈的雲計算市場裏殺出了一條突圍之路。
市場不是搶來的,而是開拓出來的。選擇這個方向,顯然是深思熟慮後的結果。因為紫光股份在這個領域存在天然的優勢,這也是TOP級的公有云廠商無可比擬的。
這和雲的應用特性息息相關。因為公有云的特點是規模化和標準化,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更低的價格,更多面向的是C端客户和小B客户,但是混合雲市場的主力則是大B客户和G端客户,這塊市場比拼的是對應用的理解、對客户需求的快速轉化能力、持續服務能力、行業定製化優化和開發、大項目交付和長期運營方面的能力。
紫光股份旗下新華三和紫光軟件在全國擁有五十多個辦事處、近四千人的行業專屬團隊,長期服務TO B 和TO G客户,再加上全國的一萬多家合作伙伴,他們更懂B端客户和G端客户的需求,市場觸角可以延伸到三四級地市甚至是鄉鎮。
從技術實力和組織保障來看,2020年紫光集團成立“紫光雲與智能事業羣”,紫光股份旗下新華三的私有云和紫光軟件的集成交付,連同紫光雲公有云、華智的視頻雲,被納入了新的事業羣,從而形成有力的協同作戰能力。
要知道,新華三已經位居2020中國私有云系統平台領導者象限,與華為位居前兩位,紫光雲的公有云可以和新華三私有云形成同構混合雲,能夠為客户提供優異的平滑的多雲管理體驗。
綜上可以説,在中國能真正做出行業標籤的雲,也就只有兩個廠商具備這個能力,其中一個就是紫光股份。
3
布好路徑:“一縱一橫” 打通全產業鏈
既然看到未來最大潛力市場是混合雲,最大的需求是行業上雲,那麼該如何做,紫光股份也需要找到自己的路徑。
縱觀雲計算領域的所有巨頭,大家其實都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技術上的垂直整合。
拿華為來看,一直在進行垂直整合,其產品涵蓋了無線網絡、數據通信、智能終端、存儲及雲計算、芯片等眾多領域。對廠商來説,完備的產品線和垂直整合能力,決定着成本和集成方案的優化程度,所以最終的競爭將會是整個產業鏈整合能力的比拼。
紫光股份也不例外,分析近年來的動作,可以明顯看出“一縱一橫”的佈局
在硬件方面,計算、網絡、存儲最基本的三要素紫光股份都可以做到自研,產品線覆蓋從服務器到網絡等全產業鏈。而且今年上半年,紫光股份旗下新華三的自研高端路由器芯片也順利完成生產與封裝測試,產業鏈更加縱深發展。
從未來佈局看,近日紫光股份120億元的定向增發通過證監會審核。此次定增項目的實施,將明顯加強技術縱深能力:“縱向到底”,將進一步加強在底層芯片和雲計算核心技術的研發,在保障自身供應鏈安全和降低成本的基礎上,推動紫光集團在芯片領域的擴展版圖,進一步提升“從芯到雲”產業鏈條的總體發展;“縱向向上”,在IaaS層優勢的基礎上,繼續拓展在aPaaS和DaaS的延展,加強自身行業應用屬性和標籤。通過搭建面向行業智能應用的雲服務平台,紫光股份將促進新一代雲計算與智能技術在百行百業的規模化應用。
在市場“橫向”拓展方面,紫光股份依託紫光雲與智能事業羣的組織保障,實現私有云、公有云、邊緣雲以及多雲服務的全域覆蓋,以統一的一朵雲對外提供服務,提供全生命週期服務,支持從智慧城市、產業互聯網到百行百業全場景的雲產品與雲服務應用。
相比於其他的雲廠商,通過“雲與智能事業羣”,紫光可以橫向整合和共享新華三集團、紫光雲、華智和紫光軟件的優質渠道資源、客户資源和市場拓展能力,做到重點客户一對一服務,從而形成了自身的市場競爭優勢。
在“一縱一橫”戰略之下,紫光股份的政企市場、運營商市場和海外市場這“三駕馬車”迸發出強勁的牽引力,拉動半年報業績的強勢增長,並顯現出強大的發展後勁。
以運營商市場為例,紫光股份上半年成績顯著,不斷在新型城域網、5G承載網、骨幹網三大業務場景取得重點突破。旗下新華三高端路由器、交換機、服務器、存儲、防火牆等全線ICT產品大規模頻頻中標運營商的關鍵集採項目;而且,越來越多的產品進入運營商核心應用領域。
在政企市場,紫光股份繼續深耕政務、交通、教育、醫療等行業雲化轉型和升級,依託紫光雲全棧智能、全域覆蓋的能力,助力鄭州高新區、成都高新區、內蒙古自治區、天津濱海新區、江蘇連雲港和杭州濱江區等多個省市區縣的智慧城市建設落地。
放眼未來5年,紫光股份完全有望達到政企市場、運營商市場和海外市場總和千億營收規模的公司。乘着新基建的風口,紫光股份將坐穩“雲計算龍頭”的頭把交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