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最大聲]“充分驗證80後父母大部分人只看過瓊瑤”
——專欄作家@毛利。網友@Xenia_RW 吐槽如今父母給孩子起名太沒有想象力:“zi系列:梓涵子承子宇子豪梓軒子睿,軒系列:明軒宇軒境軒昊軒,han系列:禹晗雨涵語涵錦涵,rui系列:嘉睿嘉瑞明睿錦瑞鋭槿瑞希,xin系列:欣愉馨儀馨韻欣悦欣穎。以上名字出自於我現在教的三個班。”
一,“今天被這兩個消息刷屏了,很多人向我求證,公開回復下:1.日本有穆斯林,光東京就有好幾家清真餐廳,忘了哪看到的數據,日本約有10萬穆斯林,還有日本是個各種團體林立的自由國家,怎麼會沒穆斯林?2.僅是安倍説希望在2025年左右把人口出生率拉到1.8,於是某專家建議説給生第一個孩子的人1000萬補貼。”
——日本本地博主@林萍在日本。一篇名為《日本,沒有穆斯林的國度》的文章昨日在網上熱傳,文章稱日本並不信服“多元文化主義”,對穆斯林採取嚴厲政策。
二,“‘我們向巴黎致哀,但我們也是受害者,不要只看見你們的苦難。’——這大概是阿拉伯世界對巴黎恐怖襲擊的主流看法。”
——FT中文網撰稿人@周軼君
三,“説紐約演唱會沒有太大問題,新澤西州和紐約一河之隔,紐瓦克機場是紐約的三大機場之一,美聯航北京紐約航線就是降落在紐瓦克。就好像你在燕郊工作,家鄉親戚問你在哪工作啊,你説我在北京工作。雖然燕郊屬於河北,但你不會説你在河北。道理是一樣的。”
——@假裝在紐約。有歌迷向娛評人@星扒皮爆料稱:鄧紫棋演唱會的場所明明是美國新澤西州紐瓦克市,在微博上鄧紫棋卻説在紐約。儘管演唱會現場被觀眾狂噓,但鄧紫棋演唱會全程一直在喊“紐約!紐約!謝謝你紐約!我愛你紐約!”絕口不提新澤西!網友説:“硬是想攀附紐約的響亮名頭太高身價,有本事你去紐約辦演唱會啊”
四,“聽説律師要分級了,我不禁想起了80年代,那時律師不但有級別,還在法律顧問處工作,享受着國家工作人員的工資和待遇,不用開拓案源,不需要死磕,更不用擔心什麼306大棒。真要分級的話,何不改得徹底一點,完全迴歸30年前?”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法學院助理教授@劉思達。據曾參與刑法修正案(八)等多項法律文件起草的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陳衞東透露,律師等級制度改革有可能在明年進行推進,屆時可能對律師執業法院進行部分限制。
五,“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超過2萬名猶太人逃離被納粹佔領的歐洲,來到當時的‘開放口岸’上海尋求避難,許多以色列人心目中因此對上海有着特殊情感;而今,東方明珠塔‘亮燈’之舉告訴全世界,我們始終與正義站在一起。可以説,這是國家形象的一個‘宣傳片’,大國之‘大’,有時候就體現在這樣的細節上——與此同時,我們是不是也要建立起與之相適應的‘大’國民心態,更多地實現理性精神的迴歸呢?”
——晶報《沒想到東方明珠“亮燈”竟會引起爭議》。
六,“其實國內的主流敍述很簡單。任何‘合理化歧視’、‘反小眾’的敍述都能得到廣泛認可——不分左右。在民族性別平權等議題落後歐美幾十年的世界裏,人們感覺自己被‘反歧視’歧視的程度,估計比歐美還要高。沒學會政治正確,先學會反政治正確,這就是之前所説的,語言修辭的發展比思想的變遷要快得多。”
——@沒有羊先生
七,“不可否認,生活壓力不斷增加、育兒成本水漲船高,這是年輕人必須面對的生存困境,也是需要着力解決的民生難題。沒有人否認年輕人負荷超重,但如果説‘北京養個孩子需要花費276萬’,或者斷言説這一代人‘要累趴下了’,那就是無限拔高、聳人聽聞,是毫無根據地誇大苦難。”
——人民日報《80後真是“被坑的一代”嗎》
八,“這是西方對俄製裁後所收到的最大一筆海外資金。這筆鉅款能大大幫助俄羅斯主要國有企業運轉並改善財務狀況。中國已不止一次慷慨解囊,為俄羅斯雪中送炭。”
——據參考消息,美媒稱,俄羅斯最近收到了中國支付的鉅額石油預付款。當地媒體表示。
九,“球迷有表達自己意見的自由,但奏國歌時一定不可以發出噓聲,也不可以投擲雜物,否則香港足總將會受到國際足協的處罰。”
——據南華早報,世界盃亞洲區外圍賽“陸港大戰”今天晚上在香港旺角大球場上演,香港足總主席梁孔德今天出席電台節目時,回應有球迷稱將在奏國歌期間背向球場時表示。今年6月香港主場迎戰不丹和馬爾代夫時,當中國國歌響起時,觀眾席上一度響起噓聲。國際足聯當時警告香港足總,指這種“違反體育道德的行為”可能會招致懲罰。9月,香港和卡塔爾的比賽前,奏國歌期間也出現過噓聲四起的一幕。再加上有球迷扔雜物,國際足聯向香港足總罰款5000瑞士法郎(約合4萬港元),並警告將來如有再犯,將面臨更嚴重的處罰。
十,“英國的《大問題》雜誌為了直接解決流浪漢這個社會問題,把雜誌給街頭流浪漢讓他們售賣。我們的街頭貌似也有同樣的人羣,我們能不能把這個《大問題》雜誌引到中國,做這樣的事情。當我們熱烈的討論之後,其中一個人的朋友説了句話,當時我們就崩潰了,説中國的城管你搞得定嗎?我們允許街頭隨便賣報紙嗎?這就是我説的,好的商業模式或公益未必適合,它真的跟我們所處的制度環境確實有很大的差距。”
——11月17日,嫣然天使基金聯合創始人李亞鵬在“第四屆中國公益論壇”上如此表示。
十一,“《唐頓莊園》內核則是真正的‘高貴’。它張揚的是一種已經不復存在的美,以及愛和温暖。中國電影海外推廣公司總經理周鐵東被問到中國電影在海外為什麼賣得不好的時候,他這麼回答:‘中國是熟人社會,喜歡從人情的角度,而不是從人性的角度來講故事,但人情不是共通的。’那麼共通的是什麼?是人性。畢飛宇有一段回憶,説1979年的時候他忽然發現自己生活的小縣城幾乎每個人胳膊底下都夾着一卷《悲慘世界》,人人都在讀。為什麼?因為其中的‘寬恕’打動人心。這樣的故事以及唐頓莊園中那些愛與温情,它們是可以共通的,這也就是《唐頓莊園》得以打破語言文化等次元壁,受到各個國家的人們的喜愛的原因。”
——北京青年報《盤點一下所謂的“唐頓精神”》,作者@納蘭妙殊。英劇 《唐頓莊園》第六季最後一集於11月8日播出,就此完結。該劇首季播出時便以“英國《紅樓夢》”的稱號出現在中國媒體標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