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爛尾”的國產劇越來越多了

文|令狐伯光

《塵封十三載》完結了,雖然收尾不算完美,但它好歹沒有爛尾。可能很多人沒有注意到一件事情,《塵封十三載》可能不是2023年首部沒有爛尾的國產懸疑劇,但肯定是第一部大投資,大明星,關注度還比較高,最終卻沒有爛尾的國產懸疑劇。

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爛尾”的國產劇越來越多了

沒錯,2023年以來的國產懸疑大劇有一部算一部,幾乎全部爛尾了。

開始是年末張子楓的《回來的女兒》,然後是前段時間爛得轟轟烈烈的《他是誰》,甚至算起來不是懸疑劇,而是掃黑劇的《狂飆》,最後十來集也是急轉直下。倒是馮小剛的《迴響》不算爛尾,人家壓根就不是懸疑劇。

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爛尾”的國產劇越來越多了

《他是誰》《回來的女兒》叫爛尾都不太準確,因為這兩部劇是前半精彩,懸念十足,口碑炸裂;後半段中間稀裏糊塗,結尾爛得一個轟轟烈烈,讓觀眾目瞪口呆,歎為觀止,憤怒非常。

這次《塵鋒十三載》沒有爛尾,它真的,我哭死——

全世界電視劇爛尾越來越多?為什麼
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爛尾”的國產劇越來越多了

我相信大家也都發現了,這幾年的電視劇好像越來越容易爛尾了。而且不僅僅是爛尾,已經開始出現大量前期非常精彩,吸引了不少觀眾,結果到中間就開始爛尾的電視劇。

甚至不止是國產劇,英劇,美劇和日劇都是爛尾的電視劇越來越多了。

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爛尾”的國產劇越來越多了

據我所知,這個美劇,韓劇和日劇和國產劇的爛尾還是有些不同的。因為他們的生產模式不同,像早期韓劇,美劇是一邊拍一邊播的模式,有的連續劇一週播出兩三集,有的甚至一週一集。

這個背後是各國電視劇生產模式不同了,美國電視劇市場和韓劇市場競爭很激烈,像美劇是電視台購買幾集,或者一季,再是否續訂的模式。

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爛尾”的國產劇越來越多了

相信大家經常看到某部美劇播出幾集,或者一季,幾季。因為收視率不好,然後電視台不續訂或者直接砍掉的新聞。所以電視劇製造片商為了賣,就跟做給甲方的PPT似的。前幾集,或者第一季能拍得很好。

製作水平高,劇本紮實,演員演技不有篇並,各種深度隱喻內涵更是槓槓的。

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爛尾”的國產劇越來越多了

目的就是為了讓電視台購買,觀眾還喜歡看。又為了能多賣,所以喜歡埋一堆坑,線索,隱喻和內涵。第一季結束沒有填上,反而留下更大的坑,你想看啊。電視台續訂第二季唄,觀眾支持唄。

眾所周知,劇本是需要細細打磨的,第一季成功,第二季馬上上馬。有些劇隔一年續集就要播出,可能編劇劇本都沒有寫好,為了趕工就只能快馬加鞭,有水平的能穩個兩三季,第四五季往往就爛了。

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爛尾”的國產劇越來越多了

沒有水平的導演和編劇,可能第二季就開始爛了,撐過三季的都算有水平的經典了。

當然這個情況不一而足,但早期美劇,韓劇包括日劇爛尾多數是這種情況。完全能堅持五季以上不爛尾的劇,真的屬於鳳毛麟角的情況,都是雄霸一方的經典劇集了。

爛尾,從中間就開始爛?為何現在國產劇讓人“又愛又恨”
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爛尾”的國產劇越來越多了

國產劇是因為要有關部門審查後才能播出,劇本是寫完了送審的。至少美劇,韓劇那種爛尾情況不太適合國產劇。我不知道大家發現一件事沒有,那就是爛尾,中間爛的國產劇是這幾年才越來越多的。

2010年之前爛尾國產劇很少,要麼它就是爛劇,要麼就是經典劇。

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爛尾”的國產劇越來越多了

2010年之後到2019年左右,國產劇就是優秀電視劇鳳毛麟角,絕大多數是爛劇。當時也很少出現前面很精彩,結果後面或者中間突然爛了的情況。

2019年左右過後,也就是這幾年爛尾國產劇才越來越多,為什麼呢?

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爛尾”的國產劇越來越多了

根據我對於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瞭解,這正好是國產劇後現代三個發展階段。

一部影視劇最重要的是什麼?中國觀眾太過於追捧演員,影視劇是導演編劇的藝術,延伸下去也是整個團隊最重要。因為他們才是負責把控整個影視劇質量的,好比國產劇為啥會出現這種情況。

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爛尾”的國產劇越來越多了

2010年之前到2000年中國影視劇是導演中心制,也就是汪海林口中“煤老闆”時代。

媒老闆只負責投資,還有選擇女演員(傳統審美就是好),投資方和製片人並不插手創作,導演、編劇還有整個團隊能夠充分的把控電視劇的質量。

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爛尾”的國產劇越來越多了

所以,那時國產劇要麼就是爛劇,要麼就是經典,很少有前面精彩後面爛尾的。

2010年到2019年左右,包括互聯網等金融資本進入中國流行文化行業,中國影視劇已經不是導演中心制了,變成了“IP中心制”“飯圈中心制”,這一切又都是“流量中心制”了。粉絲的數據流量,明星的流量數據成為中心。

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爛尾”的國產劇越來越多了

導演團隊很卑微的,演員是投資方塞進來的,劇情是投資方讓改的,藝人所屬的公司又會提各種的附加條件等等。

製片人決定預算,因為要賺錢,甚至啥離譜的都往劇本里加,不然哪會有那麼多鮮肉來拍?全都是製片和幕後勢力加的。當投資方和製片人達成合作加人,加劇情,你一個導演編劇能咋辦。

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爛尾”的國產劇越來越多了

投資方和製片人是幕後,觀眾也不會關注,有幾個看電影的人會去看製片人是誰對不對?再反觀演員,大多數大牌都演過爛片,這不是太妨礙他們的演藝之路,況且拍爛片他們也一分不少掙!

但導演編劇就不一樣了,本來話語權就低,他們的名字會放在影片最重要位置,觀眾一眼就會看到。如果一部影視劇爛了,導演和編劇第一時間就被罵。

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爛尾”的國產劇越來越多了

有人説流量明星也會被罵啊,還有黑粉和對家呢?但知名流量包括知名演員有粉絲啊,網友是能罵回去的。流量明星粉絲的戰鬥力更是槓槓的,否則“飯圈”不會那麼重要。

導演編劇有什麼粉絲?普通觀眾壓根都不關心,更別説去維護了。

所以,最終就導致明星,大IP都變得越來越貴了,導演編劇和製作團隊越來越不重要。

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爛尾”的國產劇越來越多了

我們現在回過頭去看,2010年後到2019年之間的國產劇也有一件好事,那就是大多數影視劇爛得很明顯。因為錢都給明星了,一看製作上面粗製濫造,流量明星演技稀爛,故事劇情亂七八糟,談情説愛和各種注水情節太明顯了。

你一眼就能看出這些是爛劇,然後罵就完事了,只有殺錯沒有放過的。

中國“流量經濟”消亡了?我發現,它只是更加“神出鬼沒”了
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爛尾”的國產劇越來越多了

這幾年,為何爛尾和中間爛國產劇越來越多?2017年吳京的《戰狼2》後,內地青年新勢力迅速崛起;當時《上海堡壘》撲街,《誅仙》成功,結果緊接着肖戰出事。

前幾年查偷税漏税,還有打擊和整頓流量經濟,我們感覺流量經濟消停了。

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爛尾”的國產劇越來越多了

其實並沒有,你看易烊千璽憑藉幾部電影崛起。這兩年就輪到了王俊凱和王一博在影視圈崛起,看看春節檔的《無名》,馬上上映的《長空之王》《熱烈》,沒定檔的《維和防爆隊》。

這些電影製作水平好了,劇本也像模像樣,他們在大導演的調教下,你會發現演技雖然還不太行,但勉強也看得下去了。平心而論,你都很難説這些電影是大爛片對吧!

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爛尾”的國產劇越來越多了

現在國產劇為何總是爛尾,原因就是這種“後流量時代”,也就是迎合市場的生產模式更加的深入了。大ip效應,流量明星,大數據和資本介入劇本,項目仍然存在。

比如導演為了讓吸引觀眾,一股腦添加各種市場熱點。像《夢華錄》《卿卿日常》以及大批女性電視劇。現在女性主義是社會熱點,女性觀眾鬧得也厲害,還肯花錢。

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爛尾”的國產劇越來越多了

他們就找了一班好看的演員,再做好看的服化道。現在中國和其它東亞國家傳統文化爭端很大。古裝劇越來越好的製作水平,讓觀眾一度揚眉吐氣,這是中國傳統文化輸出啊(戰術後仰)。

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爛尾”的國產劇越來越多了

劇情塞些“重男輕女”或者女性主義觀點在裏面,塞觀點是鋪墊是拋出去,往往能編得精彩。但是拋得多了,它後面就接不回來。

這種做法就跟《盜墓筆記》似的,前期胡編亂造沒有邏輯的設計太多,最終只能爛尾。反正劇也火了,錢也賺了,明星也出名了,大家都是贏家除了觀眾。

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爛尾”的國產劇越來越多了

同樣資方介入,或者導演團隊為了迎合市場,甚至能力問題的還適合今年的懸疑劇。你看《回來的女兒》《他是誰》誰是流量明星?製作更是電影質感,但就是前面精彩,然後從中間開始爛。

《他是誰》編劇都吐槽是總監介入了,顯然是資方和幕後問題。

國劇為何總在“爛尾”?我從《狂飆》《他是誰》找到了答案
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爛尾”的國產劇越來越多了

另一種劇還有“流量劇”的特性,《長月燼明》就是這類劇。上線後從男主撕到男二,從女主撕到女二,從男配撕到女配,反正各個方面都能像以前飯圈那種撕一遍,它不是流量劇,誰是流量劇?

這種劇集現在多數集中在偶像劇上,年輕女性觀眾戰鬥力十足,樂此不疲。

最後一種大概還是因為限制,也就是國內老大難題。網絡上關於國產劇有一個梗:一部電視劇不管前面多麼現實,最後大家都在一起—包—餃—砸——

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爛尾”的國產劇越來越多了

這就是上面規定的正能量導向不能改,導致創作上面的卡脖子。就像恐怖片最後都是做夢和幻覺,現在的相聲小品結尾都要正能量昇華一樣。

再一地雞毛的現實主義都市劇不能支離破碎,否則是傳播焦慮,最後強行大團圓,像《都挺好》等都市劇結尾顯然是無奈之舉,這部起碼還算圓回來了。

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爛尾”的國產劇越來越多了

國產警匪劇什麼懸疑、推理、緝毒,反腐,掃黑除惡等等。它就是好像放開了,又沒有完全放開。還是那句話前面鋪墊拋出去還好,到了後面收尾,前面鋪墊得太過,或者涉及重要情節有忌諱。

最後各種重新剪輯、配音、忌諱的情節比比皆是,它能不爛尾?

我們要怎樣才能不看爛尾劇?我發現,現在只有這一個辦法了
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爛尾”的國產劇越來越多了

前幾年國產劇看到流量明星,直接罵流量就完事了,因為大概率是爛劇。但現在真的越來越隱晦了,《回來的女兒》《他是誰》《狂飆》《迴響》等太具有迷惑性了。

我建議現在不想看爛尾劇一個辦法了,那就是不用社交的話,等電視劇播完再看吧,難免投入了傷感情。最後還是希望大家更關注導演團隊,他們才是內容的生產者,而不是明星。

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爛尾”的國產劇越來越多了

最後,我猜測此時肯定會有人説第二個辦法,什麼不看國產爛劇,我看外國劇。

現在外國劇不爛尾?沒有政治正確?沒有各種稀爛情節,你確定?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654 字。

轉載請註明: 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爛尾”的國產劇越來越多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