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位本應是賢明的子啓,帝乙為何卻傳位給帝辛最終弄得國破家亡!

帝乙掌權時,嫡長子接任君主之位已經形成習慣了。他一共有四子,只有老三是由侍妾所生,剩下的三個都是嫡妻之子。這老大叫做子啓,老二名為子衍,這小兒子便是受德了。這老大不但有才能幹,而且也有着很好的名聲,老二也非常優秀,而老三就一言難盡了。這老三也就是後來的商紂王。不過,這帝乙為何不把王位傳給自己的長子呢?或者是老二也行啊,為何要傳給最小的那兒子呢?最後還造成了亡國的局面,難道他是失了神志或是故意想讓江山淪陷嗎?優秀的繼承人不要,卻要找一個敗家子來繼位,真是難以搞懂他的心思。
王位本應是賢明的子啓,帝乙為何卻傳位給帝辛最終弄得國破家亡!
我們先來看看這商朝是怎樣毀在紂王手裏的吧,在帝乙被雷擊中去世後,這紂王便登基了。他上任之後,這朝政也從安穩變為了混亂,造成這樣的原因大致有三點。第一點就是迷信之風盛行,也可以看作是君王對自身權力的不信任。在商朝建國之初,君王都很敬重鬼神,不管是政務方面還是軍事要務,都要徵去求巫覡的意見。後來,君王們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想要加強君權削弱神權,開始了打壓巫覡。到了紂王繼位時,打壓力度更加強大,所以引起了巫覡這股勢力的反抗,這股力量不容小覷。
王位本應是賢明的子啓,帝乙為何卻傳位給帝辛最終弄得國破家亡!
第二點就是姬昌的勢力越來越大,對商朝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姬昌治理有方,而且大肆招攬人才。就這樣,經過積累和發展,勢力慢慢壯大。而他自己也是很有野心,也做好了準備,在紂王剛上任的第二年,便領着部隊找他麻煩去了。這第三點就是反叛太多,紂王繼位沒多久就搞了一件大事——閲兵,還請了許多諸侯參加。他這麼做,無非就是想擴大威信。但是東夷那些部落卻很反感,閲兵沒結束便各自回去了,連納貢都不願。紂王很氣憤,便下令去征討。結果打贏了,這樣國家領土也擴張了,還有那麼多戰利品,非常開心而且驕傲。他認為商朝已經是戰無不勝的了,此戰後便開始過起了夜夜笙歌的生活。
王位本應是賢明的子啓,帝乙為何卻傳位給帝辛最終弄得國破家亡!
紂王生活如此奢靡,過慣了這種生活的人,自然只喜歡聽奉承的話。於是他是身邊也集結了一大羣這樣的臣子,整體拍着他的馬屁,讓他心理美滋滋的。着了小人的道,對於國家自然是大不利的。另外他還聽信小人言語殘害忠良,並廣施暴行,許多勸諫的大臣都丟了性命。一時之間,人心惶惶,百姓也是怨聲載道。而這紂王依舊不管不顧,他的大哥也經常勸説他這樣做不好,會讓商朝走向衰亡的。而紂王卻很自信,依舊是聽不進這些勸諫之言。沒辦法,紂王誰的話也聽不進,最終使得國家覆滅。
王位本應是賢明的子啓,帝乙為何卻傳位給帝辛最終弄得國破家亡!
在姬昌死了之後,他的兒子上任了,也是個胸有大志的人物。經過一段時間的等待,姬發終於等來了時機,並且號召各路諸侯一起去攻打商朝都城。而紂王的大軍,卻被派到東夷去了。當初去征討時,便把大軍安置在那裏了,讓他們在那裏駐守着。紂王怎麼也不會想到,這姬發竟然會造起了反,還拉着這一大幫諸侯。城中沒有大軍可以阻擋,便把那些關押的俘虜充當士兵。不過,這些俘虜又怎會乖乖聽命於搖搖欲墜之朝?本就是心有不甘,現在又怎會為他賣命呢?所以説,姬發率領的部隊,輕輕鬆鬆就打進了都城。此時此刻,紂王已看不到希望了,隨後自盡了,就這樣商朝被推翻了。
王位本應是賢明的子啓,帝乙為何卻傳位給帝辛最終弄得國破家亡!
要是當時帝乙選擇的繼承人不是他,可能商朝也不會遭到如此變故。那他為何非要這麼做呢?明明長子更加優秀,是最適合的人選,為何不傳給他呢?很多人都感到疑惑。其實在最初之時,帝乙是寄希望與長子的,也有意把君王留給他。但是卻遭到了強烈的反對,以太史為首,嚴重抗議。原因也很奇葩,説起來各位可能會感到好笑。反對的理由是這樣的,長子在出生之時,其母還只是一個侍妾,身份地位。後來原配去世,她才當上了王后,並且又生下了老三,也就是後來的紂王。所以説,這紂王才是真正的傳人,而老大老二都是侍妾之女。
王位本應是賢明的子啓,帝乙為何卻傳位給帝辛最終弄得國破家亡!
可見,這個理由是多麼奇葩,都是同一個母胎出生的,卻因生子之時身份不同,其子的地位也大不相同。這些大臣們強烈反對,再加上帝乙細細思索,反覆權衡,也覺得大臣們的説法有理。於是,他便改變了先前的主意,打算留位給小兒子,他才是真正的正統。所以説,紂王的王位是這樣得來的。如果沒有這些大臣的激烈反抗的話,可能繼承人就是老大了,那商朝也可能要多存活幾十年了。不過,事情就是如此讓人意外,一個舉動便會讓一個國家滅亡。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説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71 字。

轉載請註明: 王位本應是賢明的子啓,帝乙為何卻傳位給帝辛最終弄得國破家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