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藏在金山老街上的私房菜,菜雖不多但個個經典!很多劇組都愛去……
舊風物,勾人魂。今日,又見朱行。
過去的金山,每個鎮上都有一條商業街,繁華、熱鬧,如同地標一樣,伴隨着許多人的成長記憶。朱行老街,就是曾經朱行鎮的記憶中心。經過多年的歲月洗禮,這裏記錄下了幾代朱行人一路走來的故事與情懷,也守着朱行人的初心。
聽説,每條老街的味道都是不一樣的。想到朱行,不知又是什麼味?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去品味朱行老街那從斑駁的木門裏飄出的香味……
一街·一人·一故事
第④期
喜歡看韓寒電影的朋友對朱行的市西街一定不會陌生,《後會無期》、《乘風破浪》等電影都來這裏取過景。
在這條老街上,有一家幾十年做鄉間私房菜的老店,現在的老闆娘叫張梅。這家小店並沒有什麼正式名字,也沒有炫目的霓虹燈招牌,但在當地的老食客心中卻是有名有姓的,他們約定俗成地稱這家小店為“阿文賢飯店”,據説是因為老店主的名字就叫“阿文賢”。
如果你是第一次來這裏吃飯,你會發現這家店不是一般的“任性”。這裏不僅沒有招牌,還沒有菜單。原來,為了讓食客吃到最時鮮的本地家常菜,張梅會一大早去菜場挑選當季的時令菜,然後再根據食材來配菜。
“菜都是當天挑選的,湯底是一早就開始熬的,這些青菜都是自己家裏種的,哪樣食材最新鮮、最好吃,我心裏都有數!”張梅説,她希望每天來光顧的食客都能吃上一口“新鮮”!
可能就是因為這口“新鮮”,吸引了不少忠實粉,有着幾十年“食齡”的“金龍”兄弟就是其中的代表。
每天10點半,79歲的孫金龍爺爺就會準時出現在“阿文賢飯店”。小編也有幸見到了孫爺爺,只見孫爺爺一進門,就熟門熟路地往左手邊的第一張桌子走去。孫爺爺笑着説,這是他的專屬座位。落座後,孫爺爺並沒有着急點菜,而是和老闆娘嘮起了家常,言語間滿是歡笑,就如家人那般熟絡。
十幾分鍾後,一位身形挺拔,步履矯健的老大爺走了進來,原來,他就是孫爺爺一直等待的“飯搭子”。“他也叫金龍,比我大一點。”孫爺爺熱情地向我們介紹着他的老朋友。這位老爺爺叫沈金龍,別看身姿挺拔,今年已經87歲了。
兩位爺爺向我們透露,一年365天,只要家裏沒事,不管颳風還是下雨,他們都會相約在這裏吃午飯,已經吃了幾十年了……小半瓶黃酒、一碗熱乎的湯再加上兩三樣家常小菜,兩人就能侃上一個中午。“這裏的菜好吃又不貴還方便!”説起菜的味道,兩位爺爺向我們豎起了大拇指。
其實,不止是當地的老食客,很多周邊的市民也會慕名而來。據説,當時韓寒帶着《後會無期》劇組來朱行老街拍攝,都會特地跑來吃他們家的面。“不止韓寒,很多劇組過來都來這裏吃的!”對於自己的手藝,張梅很自信。
“我這裏凍豬頭肉是自己做的,白斬雞也是自己燒的,不是外面買的,都很好吃的,還有臭豆腐,這個滷都是自己調配的,炸出來很香的…”張梅滔滔不絕向我們推薦着自己的拿手菜。除此之外,響油鱔絲、毛豆炒牛肉絲、雪菜炒竹筍……都是當季的招牌菜。
這裏的菜沒有精緻的擺盤,也沒有精美的樣式,但每一道菜都藴含着“用心”,這份“用心”源自於張梅對食客的負責,對菜品不變的追求。她説,“從爸媽手裏接下了這家店,就不能把招牌做壞,來吃的人都是信任我們,絕對不能辜負他們的信任。”
不辜負食客的信任,不是單純的説説而已。除了新鮮的食材,張梅對食物的價格也有自己的考量,“這老房子是自己的,也沒有租金,所以能便宜就儘量給他們便宜點。”十幾元、二十幾元……一桌百元的菜色,已算得上豐盛了。
這簡樸的老閣樓,與其説是一家飯店,不如説是為鄰里街坊提供了一方温暖天地。
朱行位於金山區境中部,西北距朱涇集鎮20公里,原名朱家行。1875年朱姓在此開設米行,人稱朱家行,1949年後改稱朱行。
80年代朱行集鎮
朱行有市中街、市西街等老街區,老街保留了80年代獨有的風韻,吸引了多部影視攝製組在這裏取景。
滄桑的古樹、斑駁的舊牆門……用鏡頭定格下的那一瞬間,彷彿回到了那令人心醉的七八十年代。
在老朱行人的記憶中,曾經的朱行老街商鋪林立,人羣熙熙攘攘,貨物應有盡有讓人目不接暇,比如榨菜籽油、彈棉花、扯布、買糖、VCD……每天下午都有很多人坐在商鋪門口打牌遛狗。
但是在後來,隨着城區向東南擴展的浪潮,老街繁華的前世漸漸沒落……
如今,這棟擁有近百年曆史的小閣樓,安靜地立在老街上,不彰不顯,默默見證着這座城鎮的發展變遷,而它,卻未曾改變…
在這裏,相信你能收穫到的不止有鄉間美味和驚喜,還有老街的周到和淳樸…
通訊員:湯學安
視頻丨趙傑
記者&編輯丨戚靜偉 陳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