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者》海報。
8月23日,由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主辦的電影《革命者》作品研討會在北京舉辦,光線影業公司及影片主創、電影專家等分享影片創作經驗。
由管虎監製,徐展雄執導,張頌文、李易峯領銜主演的電影《革命者》,自今年7月1日上映以來,得到觀眾和業內的高度好評。
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北京市電影局局長王傑羣提到,創新是文藝的生命,《革命者》中非線性敍事結構和革命浪漫主義的創新手法,展現了很鮮活的歷史人物形象。飾演李大釗的張頌文説,在創作角色時,最難的是怎麼用今天觀眾的思想去解讀當年人們的想法。中國李大釗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侯且岸説,“就像李大釗説的那樣,我們要把歷史變成活潑的,有生命的歷史。通過這個電影,真正把活的歷史體現出來,才能對現在的年輕人有所感染。”
38小時倒計時結構是“新瓶裝新酒”
《革命者》在敍事結構、人物塑造等方面做了很多創新。北京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説,影片在藝術創作上改變了過去主旋律電影的一些慣常創作方式,在結構、人物塑造、剪輯手法、拍攝手法等方面都有很多的創新。
《革命者》劇照。
中國電影家協會分黨組副書記、秘書長閆少非最開始以為,《革命者》是一個“新瓶裝舊酒”的故事,但是他看過以後,覺得無論是瓶還是酒,都是新的,“無論是從創新的角度,還是藝術探討方法論,都實現了突破。”他提到了電影閃回虛實的精巧結構,從38小時倒計時,延展出多條敍事線,孤兒、報童、小偷、妻子、學生、毛澤東、張學良、蔣介石等,甚至有的段落是閃回中閃回、再閃回,每一次閃回換一個視角,最後令觀眾從不同側面看到了一個立體豐滿的李大釗。
對於38小時倒計時的結構設計,《革命者》編劇之一吳兵表示,其實這個結構有一個先天缺陷,就是大家都知道李大釗最後英勇就義了,倒計時的懸念是不成立的。但是它有節奏感,不瞭解這個過程的人就會很關注,索性就做了這樣的結構。他記得當時曾與團隊説了一個邏輯,我們要想清楚為什麼做這個電影,是為了讓後人記住一百年前有這樣的人做過這樣的事,才有了一百年以後的結果?還是説我們就只是想介紹李大釗這個人?後來,團隊就打算從不同的側面來折射李大釗,就有了從當時的英雄、梟雄、販夫走卒、江湖人士、正派反派各種人的角度去看李大釗,在一百年前被他去影響和感召產生的革命結果,再結合這個人物自身的命運,最終以英勇就義的結局落幕,影片把這兩方面結合在了一起。
既有鮮活寫實,也有浪漫寫意
在演完李大釗之後,很多演員都會問張頌文,如果以後演一個類似的真實歷史人物,應該怎麼演?在創作角色時,對張頌文來説,最難的是怎麼用今天觀眾的思想去解讀當年人們的想法。李大釗當時為什麼要做這樣的事情。他是北大的教授,為什麼跑到煤礦去做調研,為什麼跑去跟老百姓聊天,為什麼能寫下這麼多詩……在今天看來,他幾乎沒有留下什麼照片,影像資料也很少,留下最多的就是文字。張頌文覺得字如其人,一個人敢把自己寫的東西發表出去,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他當時的心境,這對於他了解和研究李大釗當時在想什麼,是一個很重要的素材。還有就是旁人當時怎麼描述他,一些學生在老年時回憶起他在北大平時穿什麼、上課的時候跟學生説什麼,包括他中午愛吃饅頭這種很具體的描述,都勾勒出一個很鮮活的形象,讓張頌文覺得,李大釗是一個很真實的人。
《革命者》劇照。李大釗和毛澤東在景山上暢想未來的鏡頭,很具有革命浪漫主義。
除了在人物塑造上的寫實外,電影還有很多寫意部分。清華大學教授、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尹鴻認為,電影中的詩意表達構成了創作上很重要的特色,包括李大釗和毛澤東在景山上説,未來必是赤旗的天下,以及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場合下説“我相信”,導演把不在敍事鏈條上的影像插進去,來創造意義、創造情緒、創造情感,帶有一種革命浪漫主義。
閆少非認為影片實現了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的很好結合。比如李大釗和學生、工人在一個紅色的幕布下面,慷慨激昂鼓舞着學生、工人去和舊世界做鬥爭;李大釗和陳獨秀坐着馬車,兩個人談笑風生,還有李大釗行刑前理髮的那一場戲等等,讓李大釗的生命在結束之前又一次發出了最亮的號角,這是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很好的結合。
把歷史變成活潑的,有生命的歷史
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北京市電影局局長王傑羣説,《革命者》的片名起得非常好,預示着李大釗不僅是個體,而且是千千萬萬革命者的代表,是我們中國共產黨偉大的建黨精神和初心使命載體的一個展現。
侯且岸表示,李大釗是歷史人物,觀眾都很熟悉,但很多具體的歷史,大家又都不瞭解。“這個人物抓得非常好,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可以李大釗這個人物為中心烘托展現出來,以小見大。”
《革命者》劇照。李大釗正在奮筆疾書。
“電影比較好的把大人物和小人物巧妙有機結合起來,把宏大的歷史事件和具體的事件融合起來”,它做到了完全的尊重歷史,圍繞歷史來展開,並且電影中有很多具體的歷史是觀眾不瞭解的,編劇在處理拿捏這些史實的時候,是非常難的。比如講到李大釗出場的一個場面,他要出現在宏大的歷史場面當中,在哪一個場面當中出現呢?“五四運動”的時候李大釗在北京,但他並沒有出現在遊行隊伍當中。所以影片一開頭設定的是“三一八慘案”,這是一個重頭戲,它跟歷史是銜接的,是很有文章可作的。《革命者》不僅刻畫了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還涉及方方面面,工人、農民、學生等都體現了。作為一部歷史題材電影,起到了對黨史和歷史宣傳的作用。“就像李大釗説的那樣,我們要把歷史變成活潑的,有生命的歷史。我覺得通過這部電影,真正把活的歷史體現了,才能對現在的年輕人有所感染。”
新京報記者滕朝
編輯黃嘉齡校對翟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