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真能借箭嗎?司馬光真的砸得動缸?這部紀錄片用科學原理“求證”典故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草船真的能借來箭嗎?百步真的能穿楊嗎?司馬光真的砸得動缸?長久以來,關於這些歷史典故的小疑問,也許存在於不少人的心裏。但隨着年歲漸長,人們早已慢慢忘卻。隨着一檔紀錄片的開播,人們在重温這些耳熟能詳的文化故事時,更能以清奇的觀察視角,啓發新的思考。

近日,紀錄片《典故里的科學》正式與觀眾見面,該片用科學的視角審視我國傳統典故,帶來全新的闡釋思路。針對歷史上流傳廣泛甚至“眾多周知”的典故分析解讀,通過情景再現、紀實拍攝、科學實驗以及三維動畫等手段,立體再現典故里的科學原理,還原它們背後真實的歷史。

草船真能借箭嗎?司馬光真的砸得動缸?這部紀錄片用科學原理“求證”典故

求證典故之“實”:這些故事是真的嗎?

《草船借箭》裏的草船,是否真的能借到10萬支箭? 《百步穿楊》裏百步是多遠?神射手是否能在百步外射穿楊柳葉?《司馬光砸缸》中司馬光砸的是什麼缸?他到底砸不砸得動?《鑿壁偷光》的匡衡鑿的什麼壁?偷的什麼光?

從紀錄片《典故里的科學》的分集片名中,就已經看到其想要探討的問題。對於這些問題,片中通過一系列的推理手段,得出最接近真實的結論。

片中能夠看到,攝製者通過復原歷史年代的現實條件,藉助現代科學的技術手段,考慮人為因素偏差,歷經模型計算、實驗分析和合理推演,從多個角度來推斷論證。

草船真能借箭嗎?司馬光真的砸得動缸?這部紀錄片用科學原理“求證”典故

此外,僅第二集《百步穿楊》就涉及到史學、空氣動力學等多個學科,經過歷史學家測算“百步”的距離、技術史專家復原牛角弓、動力學專家依據模型計算可行性、風動實驗室測試干擾項——風力,以及5位射擊高手的實地演練,綜合推理“百步穿楊”的可能性。

還原典故之“真”:重温千百年前的經典

除了嚴謹的求證,《典故里的科學》還以“參與型紀錄片”為主導模式,精心設計懸念,在影像上融合了紀實拍攝、參與訪談、情景再現、動畫特效等多種表達手段,集直觀性、觀賞性、趣味性與科學內容於一體。

草船真能借箭嗎?司馬光真的砸得動缸?這部紀錄片用科學原理“求證”典故

譬如,《典故里的科學》每集設置一位“質疑者”,由他提出問題,帶領觀眾四方求證,最終得到答案。“質疑者”既是“引領者”,帶領觀眾理清求證思路,串聯起散落的影片結構,又作為參與者,激發鏡頭內外對於真實與否的探討。同時,在影像表達上,該片大膽融了入動畫製作、情景再現等多樣化的表達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的真人實驗是影像重點表現的段落。經由專家驗證、模型推演等階段後,最終“質疑者”尋找與典故匹配的真實環境,邀請與典故中能力相當的真人實地做實驗,這個環節無論在技術邏輯還是影片結構上都具重要地位。主創團隊也生動地“再現”了典故里的這些場景,帶領觀眾在這個“平行空間”裏眺望千百年前的“他們”。

草船真能借箭嗎?司馬光真的砸得動缸?這部紀錄片用科學原理“求證”典故

草船借箭、百步穿楊、一騎紅塵妃子笑、司馬光砸缸、鑿壁偷光、囊螢夜讀……片中藉助科學探索的過程,與觀眾再次重温了這些經典的典故。因探求真相,觀眾瞭解了三國的戰船類型、弓箭技術,西漢的房屋構造以及燈具使用情況,學習了春秋戰國時期牛角弓製作流程,東周的長度計量方法以及古法荔枝保存技術,辨別了宋朝的缸和甕的區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48 字。

轉載請註明: 草船真能借箭嗎?司馬光真的砸得動缸?這部紀錄片用科學原理“求證”典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