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開學第一餐即將上桌!新民晚報記者全程記錄
圖説:晨曦中的食堂 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 攝(下同)
每到開學,孩子們的營養午餐吃得如何,都是家長們最關心的問題。清晨,記者來到徐匯實驗小學校園,記錄開學第一餐從廚房到餐盤的全過程。
5:00 晨曦中,伴着校園蟲鳴的,是水龍頭嘩嘩的水聲和砧板上“噠噠噠”的切菜聲。測温、更衣,將每一縷頭髮都嚴嚴實實地塞進工作帽裏。15名食堂師傅,開始了新一學期的忙碌。牆壁上,今天的學生午餐菜單已經張貼出來,“彩椒杏鮑菇蝦仁、紅燒肉圓、炒時蔬、白菜貢丸湯、卡通包” 。食堂經理丁金元介紹,按照標準,每天,孩子們的午餐包括二大葷、一小葷、一素、一湯,每週還會有1-2天供應花色點心。綠捷企業質量管理經理錢靜介紹,為了嚴把衞生關,從綠葉菜的農藥殘留快檢、水產品甲醛快檢到進口凍品的核酸檢測,每一種原料發貨前都要接受嚴格檢測,確保師生舌尖上的安全。
圖説:學生午餐菜單
為徐匯實驗小學供餐的是上海綠捷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該公司也是上海最大的學校食堂供餐服務企業,為全市400餘家中小幼學校供餐。30公斤大白菜、117公斤冬瓜、12公斤青甜椒、18公斤杏鮑菇……前一天下午從綠捷蔬菜基地採摘的蔬菜,已經躺進了蔬菜池,等待清洗。“蔬菜先要清洗,再用鹽水浸泡10到15分鐘,再漂洗,喏,最後放進這個黃色的淨菜筐裏。”丁金元指着一旁的幾摞置物筐告訴記者,顏色不同,用途也不同。紅色放置禽肉類,綠色放蔬菜類,藍色放水產類,避免交叉污染。浸泡蔬菜時,鹽放多少都有講究,放太多蔬菜會蔫掉,一個不到一米見方的水池內,一般放250克左右即可,起到殺菌效果。十幾斤重的冬瓜,需要兩名師傅一起合作才能刨皮。丁金元説,有些孩子不愛吃蔬菜,食堂就在菜單裏時不時添加些冬瓜、西葫蘆、黃瓜等脆脆的瓜果保證營養均衡。每一類瓜果都要先清洗,再去皮,再二次清洗,方可進入加工程序。
圖説:後廚加緊備菜中
6:30 師傅們的清洗工作進入尾聲,點心間和灶台,炊煙升起。7時多,食堂就要為老師們供應早餐了。老師早餐採取自助式,學生午餐則供應套餐。錢靜正忙着請工人師傅在校園內張貼公司統一設計的“厲行節約,從我做起”宣傳海報。配合自助餐廳的海報上寫着“少量多次,按需取用”,配合套餐供應的海報上則寫了“選取小份,不足再補。”
圖説:點心間和灶台,炊煙升起
“我們每天大約為全上海45萬學生供餐,如果每人每餐能節約1勺飯,一年下來幾乎就可以節約450噸大米。”錢靜算了一筆賬。為此,從這個學期起,公司推出了一整套食堂節約試點方案。首先是開發小規格原料,減少單品分量,但增加菜品的種類。錢靜舉例,以往,有的孩子一塊大排吃不完就扔了,現在,食堂師傅們就將大排分成半塊半塊,或者切成肉塊,供學生選擇。其次,學校也將推出“大餐盤”和“小餐盤”,由家長預先為孩子選擇。大餐盤米飯為55克,小餐盤米飯為40克,菜量也略有區別。此外,各個學校將在餐具回收區域安排現場監督員,瞭解學生剩飯剩菜情況,記錄剩飯、剩菜數量,彙總統計後,根據剩菜數量調整菜單,儘量在保證營養均衡的同時,滿足孩子們的口味。
“油炸食品孩子們總歸是最喜歡的,但是熱量太高,無益於健康。所以我們就在做法上翻花樣。比如,給蝦裹上玉米片煎炸,就要比裹上面包糠煎炸熱量要低;肉塊過下油,再澆上茄汁,酸酸甜甜,開胃又好吃。“丁金元説。
圖説:“小廚師”第一次來到“廚房重地”
8:20 蝦仁過好了油,青椒爆出了香味,1200個紅燒肉圓在兩口大鍋裏“整裝待發”,大廚的額頭上沁出了汗水。為了保證口味,7名穿戴整齊的小廚師,則第一次來到“廚房重地”,參觀大廚們如何切菜、顛勺,並體驗一下標準的蔬菜清洗過程。校長焦軼萍説,這是學校“開學第一課”的一個小環節,讓孩子們更直觀地感受,一餐一食來之不易。“平時我外婆都是6點多就起牀給我準備早餐了,我們學校有這麼多人,我猜,大廚們要5點左右就開始給我們燒飯了。”四(4)班女孩史子涵一猜一個準。第一次進入廚房,第一次看到牆上“食堂工具色標説明”“原料清洗切配責任區規範操作”上細緻入微的規定,小姑娘認真地聽着丁金元的講解。
圖説:“小廚師”洗蔬菜
“師傅們這麼早就要起牀給我們燒飯,我們不應該浪費。”通過電視連線,孩子們也把自己的感受,和全校同學分享。“平時我基本上都能吃完的,所以這次我選了大餐盤。”史子涵説,而她最愛吃的是番茄炒蛋和羅宋湯。一旁的五年級姑娘葉潤陽則選擇了“小餐盤”,除了今天中午的紅燒肉圓,她的最愛還有肉丸粉絲湯、辣糊湯、羅宋湯等各種湯。男生詹子軒説,從小,父母就定下規矩,先夾好自己確保能吃完的菜量,吃完再加,但不允許剩飯,否則就會停供零食作為懲罰。所以他的“策略”也是選擇了“小餐盤”,不夠再加。
新民晚報記者 陸梓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