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你瞭解多少?方向要對養生才不白費
中醫養生,從大的角度來講,包括兩個方面,即“未病先防”和“既病防變”。養生是根據中醫理論學説,通過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發生”與“發展”。
未病先防,是指在疾病發生之前,做好各種預防措施,防止疾病的發生;既病防變,是指機體一旦發生病變,通過一系措施,防止疾病由輕淺而危篤。本文重點闡述一下“未病先防”的養生方向及理論依據。
中醫養生文化
中醫把機體的“精”、“氣”、“神”當作人體三寶,因此中醫養生的核心也就是養此三寶。那麼養此三寶的理論依據在於陰陽、和於術數、形神並養、協調陰陽、謹慎起居、調和臟腑、動靜適宜、養氣保精、綜合調養。
養生的作用在於增進健康,少生病;延年益壽;提高生命質量,免受病痛折磨。中醫養生對人類健康的功勞是顯而易見的。要科學養生,必須先掌握中醫理論。
氣中醫學中的“氣”並非空氣,氧氣等傳統意義上的“氣”。而是指構成宇宙天地以及天地萬物的最基本的元素。它肯的運動的屬性。氣的運動是氣內部的相互作用,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源泉。對人體來講,氣是機體的組成部分,並且是生命的源泉,沒有氣了,也就死了。可見養氣,是養生的關鍵,氣足則生命旺盛。
陰陽中醫講的“陰陽”理論並非迷信中講的陰陽,它包括世間萬物的兩個對立面,並且是對立統一的。比如機體寒熱,寒是陰,熱是陽;再如早上屬陽,晚上屬陰;人體頭部屬陽,腳部屬性。
五行中醫講的“五行”是指事物的木、火、土、金、水五種功能屬性或成因。並且五行有相生相剋的關係,互為整體。比如説人體的脾臟屬於土;肝臟屬木;肺屬金。根據五行相生相剋原理,木克土,肝就克脾;土生金,脾就生肺。
髒象中醫把人體內器官分為五臟六腑。五臟指的是心、肝、脾、肺、腎;六腑是指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中醫指的五腑並非完合等同於解剖學上的五臟。
氣血精津液氣、血、精、津液既是五臟六腑活動的物質基礎,又是臟腑功能活動的產物。也就是説,人體的五臟六腑象一個加工廠,可以將人體吸入空氣、水、糧食等加工成氣、血、精、津液等物質;同時五臟六腑正常運作需要消耗這些物質。
精、氣、神
經絡經絡是人體運行氣血的通道,縱橫交貫,網絡全身,將人體內外、臟腑、肢節聯成一個有機整體。
人體是以五臟為中心,六腑相配合,以氣、血、精、津液為物質基礎,通過經絡使內而臟腑,外而五官九竅、四肢百骸,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並與外界環境相統一。
體質體質是人體在遺傳性和獲得性基礎上表現出來的功能和形態上的相對穩定的固有特徵,與健康和疾病有着密切關係。比如外傷留疤,有些人不會有疤,有些人就會留疤。
病因中醫認為人體疾病是由致病因素作用於人體後,正常生理活動遭到破壞,導致臟腑經絡、陰陽氣血失調。那麼中醫認為有哪些因素會導致機體失調呢?
1、六淫
“六淫”指風、寒、暑、濕、燥、火,另外還有一個叫“疫癘”。六淫主要是我們的生存環境,外界大自然對機體的影響。屬於外感。
2、七情
“七情”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是人體自身情志因素,屬於內傷。
3、飲食失宜
比如暴飲暴食,過度煙酒,過度寒涼冷飲等等。
4、勞逸失當
比如休息時間不夠、體力勞動量太大等等。
5、外傷
6、胎傳
病機中醫認為,疾病的發生關係到正氣和邪氣兩個方面,即“正氣存內,邪不可幹”,意思是説人體正氣足,病邪無法侵入機體,也就不會生病,所以養生需要養氣;“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這句話的意思是説,病邪入侵到人體,説明此人正氣不足。
人體發病的機理主要有邪正盛衰、陰陽失調、氣血精,津液失常以及臟腑經絡失常等。
中醫養生
中醫養生是在以上中醫理論指導下,控索和研究中國傳統的頤養身心,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延年益壽的理論和方法,並用這種理論和方法指導人們保健活動的實用科學。
中醫養生在靜神、動形、固精、調氣、食養及藥餌多方面綜合調養。主張“正氣為本”,提倡“預防為主”,強調辨證思想。養生需要持之以恆的精神,通過自養自療,提高身體素質和抗衰防病的能力,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中醫養生
那麼中醫養生的方向在哪裏呢?
一、協調臟腑
五臟以化生和貯藏精、神、氣、血、津液為主要生功能;六腑以受盛和傳化水谷、排泄糟粕為其生理功能。藏、泄得宜,機體才有充足的營養來源,以保證生命的正常進行。任何一環節發生故障,都會影響整體生命活動而生病。養生在於:
1、強化臟腑的協同作用,增強機體新陳代謝的活力。
2、糾偏,當臟腑間偶有失和,及時予以調整,以糾正其偏差。
3、四時養生中強調春季養肝、夏季養心、長夏養脾、秋季養肺、冬季養腎。
4、精神養生中強調情志舒暢,避免五志過極傷害五臟。
5、飲食養生中強調五味調和,不可過偏。
二、暢通經絡
只有經絡暢通,人體氣血才能川流不息地營運於全身。以確保生命活動順利進行,新陳代謝旺盛。
1、活動筋骨,以求氣血通暢。
2、開通任督二脈,營運大小周天。
三、清靜養神
中醫認為神藏於心,養神即養心。機體新陳代謝過程中,各種生理功能都需要神的調令,並且容易受損,所以養心非常重要。養神的重要法則是靜,只有清靜,神氣方可內守。
四、節慾葆精
精氣足,則生命力旺盛。善養生者,必保其精。這裏重點是保腎精。所以要節慾。
五、調息養氣
氣為人體基本組成部分,首先要保養生元氣,其次是要調暢氣機。元氣充足生命有活力,氣機通暢,則機體健康。
中醫養生是綜合性工程,並且得持之以恆,方能達到祛病強身,延年益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