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鈣時有什麼表現?你要鈣片嗎?如何補充鈣?
最近,家裏人又在催着給孩子補鈣了,因為逛街時候又聽到了各種關於補鈣的宣傳,被廣告影響的老人,説的特別嚴重,説不給孩子補鈣,會影響生長髮育,孩子會長不高,要多補補鈣,孩子才能變聰明。我真得覺得大家對補鈣的問題,太過於焦慮了。
我問過許媽,當孩子生下來的那一刻,你心裏想的是什麼,答案出奇地統一:健康。無論產檢時候被告知過多少次“孩子健康”,也只有在生下孩子那一刻,醫生説的那句健康才會真正讓我們覺得安心踏實,才能全身放鬆,為這個新到來的生命,為人生有他而喜悦。
所以我一直在提醒自己這一點:孩子是不是健康的。孩子如果是健康的,為什麼需要補這些?換個説法,是什麼讓我們想要為他們去在正常飲食之外去添加這些?如果是不健康的,那麼補這些能不能改善,或是什麼才是更好的促進健康的辦法?
為什麼要補鈣?因為身邊的人都在給自己孩子補鈣;因為孩子體檢的時候,醫生會告知注意對鈣的補充;因為藥品銷售人員會告訴你,要補鈣孩子才能長得更高,抵抗力才會更好。我承認我也會被各種説法動搖我認為正確的觀念。孩子健康的,除此,希望孩子能長得的,希望孩子有更好的抵抗力也是我在他成長過程中生出的私心。所以,我也會猶豫。
可是當我去查於補鈣相關文獻的時候,發現,原來使我們產生擔心的就是那些在補鈣認識上經常存在的誤區:
1.人人需要補鈣?
鈣的補充是根據鈣的攝入量決定的,並不是所有兒童都需要補鈣。其次還跟個體有關,還要看每個孩子的實際需求量以及對鈣的吸收情況,這一點很重要。所以,其實是不是需要額外補鈣的唯一標準是:看是否缺鈣。
2.鈣與身高成正比?
研究表明,補鈣可增加骨中礦物質的含量,但對兒童身高無顯著增長。很多人會有疑問説現在的孩子明顯比以前的孩子高啊,也會自然聯想倒跟喝牛奶那些有關。但是,大家可能忽略了一點,就是現在的孩子整體的營養狀況都比較好,而不只是因為鈣,也不是隻因為補充了牛奶。
3.補鈣有益無害?
事實是,盲目補鈣會導致超量補鈣的現象,短期內主要表現在胃腸道刺激,輕則出現食慾不振、腹痛、腹脹、便秘等腸應激綜合徵症狀,長期超量服用鈣劑可出現高鈣血癥,鐵及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吸收障礙等。所以,這個東西還不是説隨便吃吃就可以的。
4.補鈣就是吃鈣片?
除了有明顯缺鈣的情況,更多還是建議通過膳食補鈣。比如深綠色的蔬菜很多含鈣量就很高,還有一些肉食中含鈣也很豐富,黑芝麻,海帶,很多豆類,燕麥。補充是一方面,注重吸收也是一方面,所以補鈣的同時我們都是建議要多接觸陽光的。所以,不要太過於依賴鈣片。
供參考的西醫補鈣的關鍵點:
1.是不是要補鈣,需要根據孩子的症狀以及醫院的檢測、醫生的診斷。
2.補鈣並不是越多越好。
3.夜間最需要補鈣,且易吸收。
4.少量多次補:減少胃腸負擔,給予充分吸收。
5.曬太陽。
關於補鈣的問題,從中醫的角度來思考下
中醫沒有補鈣這一説,但是不管是缺鈣還是缺鋅缺鐵的表現,我們也是認為是異常的表現。對於這樣的異常,我們不是從微量元素考慮,我們根據症狀,把脈,看舌,看孩子的面色,精神狀態,問過家長孩子的吃喝拉撒睡等等情況,最終得出一箇中醫診斷:也許是脾虛,也許是腎虛;也許是陽虛,也許是陰虛,也許是氣血不足,也許是痰濕阻滯等等。
再分析導致這樣結果的的原因:也許是孩子本身體質因素(這個也跟家長體質相關),也許是跟飲食相關(偏食、積食等),也許是跟情志相關.....最後才是確定一個處方,或者是一些食療去幫助孩子改善。
我們來看看常見的小孩子缺鈣可能的表現有哪些?
睡眠不佳:不易入睡、不易進入深睡狀態,入睡後愛啼哭、易驚醒,入睡後多汗;
胃腸道不適:陣發性腹痛、腹瀉,厭食、偏食;
骨骼發育不良:抽筋,胸骨疼痛,“X’型腿、“O”型腿,雞胸,指甲灰白或有白痕;出牙晚,牙齒排列稀疏、不整齊、不緊密,牙齒呈黑尖形或鋸齒形;
精神狀態、情緒受影響:煩躁、坐立不安;精力不集中,容易疲倦影響學業等。
生長髮育受影響:智力發育遲、説話晚;學步晚;頭髮稀疏;健康狀況不好,容易感冒、過敏等。
咱們從中醫的角度來分析下這些症狀,是不是發現,好多症狀都指向了陽虛,通俗點説,就是能量不足。
引起“陽”虛的原因有哪些?對於小孩子而言,常見的原因就兩點:先天體質決定的“虛”以及後天脾胃功能不好引起導致的“虛”。
中醫對待陽虛患者的調理思路是什麼?對於小孩子而言主要就兩點。一、温陽:可以曬太陽,早休息,保證睡眠,能促進陽氣的斂藏;二、補脾胃:小孩子單次進食不宜過多過雜,更注重能否消化吸收,反饋式調養思路,根據每個孩子不同的身體情況進行不一樣的餵養方式。當然如果必要的情況,以上兩點也可以根據孩子實際情況給與中藥、艾灸、推拿、食療等方法進行改善。
西醫認為,陽光能促進體內維生素D的生成,促進鈣的吸收,從而達到補鈣的目的。西醫説,人體夜間鈣含量較低,此時補鈣容易被人體吸收。中醫説,當晚可以幫助陽氣收集,所以良好的睡眠可以促進生長髮育。西醫認為,補鈣應少量、多次,以減輕胃腸道負擔,給予充分吸收。中醫認為,要補充的前提是保證脾胃的良好功能被吸收,需要有三分飢的概念
最後發現,雖然理論有不同,但是中醫和西醫的觀點居然是如此相似。
所以,缺鈣,除了吃鈣片,我們其實想要你關注的不要只是補充鈣片這一微小的方面。我們想要告訴你,透過這些缺鈣的表現,去發現身體真正想要發出的信號。身體可能需要的更多,而不只是一枚鈣片;
鈣是身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人體對鈣的吸收是一個複雜的生理過程,受多種內因和外因的影響 ,並非像純化學反應那麼簡單。影響鈣吸收率和生物利用率的因素很多,除鈣劑自身因素外,還與個體年齡、體內鈣水平、膳食結構以及體內各種激素分泌有關。這些在醫學以及生物學上都是有共識的。那其實這一點跟中醫的整體觀是一個道理。
如果孩子出現了缺鈣的表現,要不要吃鈣片,是你以及醫生一起做出的選擇。而我想説,無論你做什麼決定,以下幾點你需要知道。
1.養護好身體的陽氣。
2.養護好脾胃。
3.通過症狀去發現問題。無論檢查結果是什麼,症狀本身就是身體給你的信號。
4.補什麼的方式有很多,但是人體本身不是機器,不是“加點油”就可以的,是有情感需求的,是受很多因素影響的。
5.小孩子成長期,不僅對鈣的需求,物質的、情感的需求都是很大的。所以,通過缺鈣,也許也該想想孩子是不是其他也需要補充。
身體需要你去做更多,帶着感情,帶着發現的眼光,帶着對自身的珍惜。這些都不是一枚純白無感的“鈣”所能徹底解決的。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一個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