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絡放血,“放”走多種疾病!


刺絡放血的定義


刺絡放血療法,是中醫學中的一種獨特的針刺治療方法。是《內經》時代最常用的治療手段之一, 《內經》甚至認為刺絡放血是治療疾病、祛除痛苦的第一選擇。
根據患者不同的疾病,用三稜針或粗而尖的針具,在患者身上一定穴位或淺表血絡施以針刺,放出適量血液,以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一種外治方法。
刺絡放血的作用
1退熱作用中醫認為發熱主要有兩種,一為陽盛發熱,一為。放血的退熱作用,則適用於前一種。
因為陽氣盛必然會血盛,放血可以減少血盛,從而減少了血脈中的邪熱,使機體的氣血趨於正常。2止痛作用中醫認為“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意思是內有疼痛症狀的疾病,在其經脈中必有閉塞不通的地方。
放血療法可以直接帶出經脈中的瘀滯的病邪,調整閉塞的壅阻的局面,經脈暢通了,疼痛立時可止。
臨牀許多急性病,例如及等,應用放血療法,能迅速收到很好的效果。3解毒作用中醫所説的解毒作用,是指機體在病理的狀況下,由於自身機能障礙不能抵抗毒邪而出現的證候,如因毒火亢盛而致的“紅絲疔”,以及毒邪浸淫而生的。


放血不僅能使侵及機體的毒邪隨血排出,而更重要的是通過“理血調氣”的作用,使人體機能恢復正常,以抑制病邪擴展與再生。
4瀉火作用中醫認為,火熱內擾,可致多種病證,常表現為心煩不安、肢體疼痛腫脹、急躁易怒,甚至發熱、神昏、等症狀。
放血療法可以直接使火熱之邪隨血而瀉,適用於多種熱證。
刺絡放血,“放”走多種疾病!
5消腫作用腫痛多由於氣滯血澀,使經絡瘀滯而造成的。
放血能直接排除局部經脈中瘀滯的氣血與病邪,促使經脈暢通無阻,從而達到消腫的目的。6止癢作用癢是風邪存在於血脈之中的表現,故此有“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的治療原則。
放血就是理血調氣,使血脈流暢迫而風邪無所留存,達到祛風止癢的作用。7緩解麻木作用氣虛不能帥血達於四末,或者血虛失於濡養,則往往出現麻木的症狀。
用毫針點刺患側肢體的穴位,使其出少量血,治療麻木之症,是以血行氣至的理論為指導的,效果較好。8鎮吐作用急性嘔吐多屬熾盛或肝氣橫逆犯胃或食滯停留,放血能瀉熱平肝逆,並有疏導腸胃積滯下行的作用,故能鎮吐止嘔。
刺絡放血,“放”走多種疾病!


刺絡放血的方法
01
分部刺絡放血法
該法是據發病部位來選穴施刺放血。病發於頭部,刺太陽穴;病發於臍部以上者,刺尺澤或曲澤穴;病發臍以下者,刺委中穴。諸穴位於表淺的大靜脈處,宜刺;《靈樞·九針論》曾説,太陰、厥陰、太陽經,均為多血之經。血多者宜出血,太陽穴為經外奇穴,治頭面諸疾有奇效,尺(曲)澤、委中為合穴,多主臟腑疾患,故周老覓而用之。
臨證之時,常需配它穴點刺。本法多用於病位較深,或臟腑病,既有局部主症,又伴有全身症狀者。
例如,頭痛、目赤腫痛,伴有發熱者,可刺太陽穴出血,點刺合谷;頭痛、咽痛,伴發熱者,刺太陽穴出血,點刺少商、曲池穴;乳房紅腫疼痛,伴發熱者,刺尺澤穴出血,配合局部熱敷;上腹痛、嘔吐,伴發熱者,尺澤穴刺出血,點刺中脘、梁丘穴;右下腹痛,大便秘結伴發熱者,委中穴刺出血,點刺足三里、天樞穴;下腹痛、泄膿血便,伴發熱者,委中穴刺出血,點刺曲池、天樞穴等。
02
循經刺絡放血法
該法是在“經絡所過,主治所及”的理論指導下,對某一條經絡或數條經絡所發生的病變,予以循經放血的方法。臨證時,將病證進行歸經,按循體表經脈,循經別循行的部位,及循絡脈的走向等法則,進行刺絡放血。周老還説:“視之不見,取之上下”。
本法不僅僅侷限於穴位或痛點上施行,還可在病變經脈循行的上下找淺顯的靜脈刺出血,“寧失其穴,勿失其經”即指此。
例如:急性腰痛,痛發脊柱兩側者,屬足太陽經氣受阻,取委中穴刺出血,點刺腰部最疼處;痛發脊柱者,督脈經氣受阻,人中穴刺出血,點刺氣海,太沖穴;風熱乳蛾,咽喉腫痛,呼吸困難,手太陰經氣受阻,少商穴刺出血,點刺天柱;巔頂頭痛,眩暈,目脹,足厥陰經氣受阻,百會、太陽穴刺出血,點刺風池穴等。
刺絡放血,“放”走多種疾病!
03
辨證刺絡放血法
該法是在臟腑辨證、氣血津液辨證、經絡辨證等理論指導下,進行辨證選穴,配伍放血的方法。
例如:婦人痛經,小腹冷痛,先腹痛後行經者,為氣滯血瘀,足三陰經氣痹阻,取足三陰與任脈之交會穴三陰交刺出血,三陰交有益肝腎、調經脈之功,效同“四物湯”,點刺氣海,調理氣機,重灸關元以温暖胞宮,共奏調氣理血之功;
皮膚瘙癢發紅,屬血分有熱,三陰交,血海刺出血,以理血、清熱、調經,輔以點刺曲池散風和營,點刺少府清心透熱;
急性踝關節扭傷,為局部經氣痹阻,氣血瘀阻,阿是穴、太沖穴刺出血,以行氣活血;
癰腫癤瘡,根據“諸痛癢瘡,皆屬於心”,而取曲澤穴刺出血以瀉心經火熱,若伴發熱者,配合點刺大椎、曲池穴。如瘡發項背者,配合委中穴刺出血,以清太陽經之熱;發於脅肋者,配合陽陵泉穴刺出血以清少陽經之熱;發於四肢者,循經取穴或阿是穴刺出血以泄經熱,解其毒。
04
局部刺絡放血法
該法是在病變的局部施以刺絡放血的方法,或在穴位,或在局部分片施術,範圍比較侷限,多適用於病變侷限、表淺之病證。
例如:舌腫、舌強者,刺金津、玉液穴出血;牙痛齦腫,在患處放血,點刺合谷;牛皮癬,瘙癢起屑,梅花針叩刺局部出血,加以拔罐;絲蟲病晚期出現“橡皮腿”,在患腿前後左右刺出血,點刺足三里、三陰交;關節扭傷腫痛,在痛點刺出血等。
05
急救刺絡放血法
該法專用於急危重症中的搶救,取穴具有四大特點:
①在四肢末梢,或取十二井穴;
②在表淺的大靜脈處;
③取經外奇穴;
④選用督脈經與心包經的輸穴。
本法強刺激、見效速,有通經活絡,泄熱外出,開竅醒神等功效。
如厥證不語,刺十宣出血,點刺人中穴。
中風閉證,口噤不開,刺太陽、曲澤及委中穴出血,或十二井穴出血,點刺湧泉、勞宮。
毒蛇咬傷,傷於上肢者,刺曲澤、八邪穴出血;傷於下肢者,刺三陰交,八風穴出血。
高温中暑,曲澤、十宣刺出血,點刺湧泉等。

不同症狀對應的刺絡穴位

1

腦出血(中風)凡出血者必昏迷,即刺印堂、太陽、太沖、十指出血1—5滴,可促使早日清醒,減輕偏癱的程度。記住:凡病人昏迷超過24小時者,偏癱率在90%以上。如超過72小時,則100%偏癱後遺症。極難治療。因此,早日促使病人清醒是萬金不傳的秘技,病人醒後即取:大椎,曲池,委中,刺血則病人有望康復。

2

骨神經痛如屬膽經痛者,(大小腿外側痛)應認真檢查陽稜泉、豐隆穴帶,有無恕張的血脈,如有往往血出病癒。

3

長疔、癰疽刺血後心穴。

4

紅眼病初起,麥粒腫末化膿刺血太陽穴,擠7—9滴血,雙腳中趾尖擠3—5滴血則今天刺血,明天可愈。

5

風濕病在胸三、四、五椎旁開3寸點刺出血,即見大效,數年重症,1—2次即愈者不在少數。

6

胃、十二指腸潰瘍取腳內庭至解溪上的青筋點刺,外踝間附近點刺出血。胃潰瘍則應在條口穴上0.5寸及條口穴下2.5寸範圍內找血脈。

7

慢性腎炎(1)儒俞穴刺血有黃水者,黃水盡,人即愈。(2)腎臟周圍。(3)臍周圍刺血。(臍中間不能刺)

8

肝炎刺血陽交,足三里,曲澤,陽陵泉,三陰交。

9

肝硬化腹水用肝炎的穴位加:腎俞,腰俞,條口穴(上0.5外0.5寸),肝俞。

10

痔瘡特效穴(1)齪交穴,(嘴裏面)找到白粒點,1—3次即愈。(2)對肛門紅腫潰爛者刺血委中,其痛即減。

11

失眠(1)神門,行間,足三里。(2)大椎,神道,中脘,刺後撥罐。

12

頸椎病壓痛點,天宗,肩貞,尺澤穴。

13

胸部內傷大椎,肩井,然後才是傷部。

14

肩周炎腎關穴,(陽陵泉下1.5寸)尺澤穴,1次見效。

15

急慢性咽喉病大椎,耳尖,耳背靜脈,少商,曲池,太陽,血出痛減。

16

陽痿病(1)腎俞,復溜刺出血,關元,膀胱俞撥罐15分鐘。(2)刺血三陰交,命門,撥罐腎俞,血海。

17

高血壓太陽,大椎耳尖,耳背靜脈曲池,刺血後血壓即降,注意:刺血後一小時內不能喝水,否則效差。

18

哮喘病大椎,肺俞,風門,膏盲,列缺刺血。中府,大椎撥罐15分鐘。

19

高血脂大椎,太陽,腰俞,委中,曲池。

20

風濕心臟病陽交,尺澤,太陽。

21

中耳炎外踝關節刺血。

22

癲癇(1)太陽,曲澤,委中,陽交。(2)少商,人中刺血。肝俞,大椎撥罐15分鐘。(3)後頸骨低部找出痛點及內關穴用梅花針彈刺出血。

23

精神病太陽,曲澤,委中,術衝,陽交,豐隆,心俞,刺血後撥罐。
久治不愈的疾病,當用什麼方法都無效時,就應在雙踝關節,肘關節,腕關節,漆關節,找那些恕張的血管刺血,可有意想不到之效。

注意:刺血一般不要在晚上,應在上中午為好。體質虛弱、孕婦及凝血機制不良者不採用此法。特別強調手法宜穩、準、輕,而不宜過猛,且放血不可過多。
善瑞堂醫學交流平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409 字。

轉載請註明: 刺絡放血,“放”走多種疾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