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重的人,如能做好5點,“逼出”體內濕氣,無濕一身輕
濕氣重的人,如能做好5點,“逼出”體內濕氣,無濕一身輕。
“濕氣”是中醫養生裏一個很熟悉的名詞。尤其現在進入夏季之後,因為“長夏主濕”,自然界氣温升高的同時,濕度也同時增大。於是,很多朋友便會有點濕氣重的感覺。
一般來説,體內濕氣過重的人,會常覺得睏倦、四肢沉重、沒有食慾、手腳冰冷、皮膚起疹、臉上油膩不舒服,有的還會出現一些腸胃炎症的表現。
其實,人體對於外界温度、濕度的變化,本身就有自然的調節能力。只是因為有些人體質欠佳、疾病或生活習慣等原因,造成體內的水液調控失衡而致。於是,濕留體內,便影響了身體健康。
當然,我們不能忽視的是,現代人多吃、少動、熬夜、壓力大的生活習慣,也會造成腸胃消化功能受阻,帶來水分代謝的失調。
説到去濕氣,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就是紅豆薏米粥之類。
確實,因為中醫認為“脾主運化水濕”,濕氣和脾的運化能力是有密切關係的。一些調理脾胃、健脾運濕的藥食,也被大家常用於去濕氣。
但在選擇藥食食療祛濕的同時,還有我們自身的問題。如果自身產濕氣的因素未能得到改善,紅豆薏米之類,也就無法發揮更好的祛濕效果了。
那麼,如何知道自己濕氣有點重呢?
如下5個方面,有助於祛濕,無濕一身輕。
1、越懶越要運動: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都是一些平素喜歡油膩飲食、同時相對缺乏運動的人。他們常常會覺得自己身體沉重、四肢無力,所以就沒有運動的願望了。
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盛脾虛,引發一系列的病症。
2、飲食清淡適量:
腸胃、脾胃系統是機體獲得營養、水谷精微的保證,也決定着機體的水分代謝。而影響腸胃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我們的飲食。
而最好的飲食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大都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消化不良。而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出現某些炎症反應。
3、規避環境的濕氣:
一個人之所以濕氣重,除了自身的代謝問題、比如脾虛運化不力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比如經常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就容易導致濕氣入侵體內。
日常生活中,下列“生濕”的事應該儘量避免:
祛除體內的濕氣,有很多我們常吃的食物也可以起到去濕氣的作用。
薏米煮粥:薏米就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一種,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
紅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的功效。將薏米和紅豆加水煮熟後食用,可以利尿、除濕,甚至還可以起到美容的效用。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種方法都有利尿的作用,小便頻數的人不宜食用。
5、用好葱、姜、蒜:
葱、姜、蒜都是廚房常用的調味料,同時也有一些不可替代的藥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