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無症狀,但嚴重可致命!醫生緊急提醒
本文轉自【十堰晚報】;
已經達到低血糖指標
老人卻一點感覺也沒有
武漢市東湖醫院
內分泌科喻茜醫生提醒
這種“無症狀低血糖”
更危險,也更可怕!
很容易造成漏診和誤診
最終釀成嚴重後果
近日,74歲的熊奶奶因2型糖尿病同時還合併自身免疫性疾病、高血壓等疾病來到武漢市東湖醫院內分泌科就診,入院時檢查她的隨機血糖竟然低到3.7mmol/L,已經達到低血糖指標。管牀的主治醫師喻茜趕緊詢問她“有沒有覺得心慌、乏力”“有沒有覺得飢餓”,可熊奶奶很淡定地説:“我沒有什麼症狀,不要緊,我好幾次查血糖都是這麼低,沒有什麼不舒服的 。”
主治醫生喻茜仔細詢問了熊奶奶的治療情況。原來,熊奶奶7年前查出糖尿病,但對於治療她一直比較隨意。近2年,熊奶奶每天注射胰島素,但並沒有按照醫生的囑咐去用藥,每天注射劑量大小隨進食量自己調節,有時一天的注射量甚至超過50個單位。雖然在家監測血糖時發現血糖水平波動很大 ,有時超過20mmol/L,有時候甚至低到3.2mmol/L,但因為並沒有覺得不舒服,熊奶奶也就從來不到醫院去治療。
喻茜趕緊提醒熊奶奶母女,千萬不能大意,這是典型的“無症狀低血糖”,與機體對低血糖感知能力下降有關,對身體傷害更大。因為沒有明顯症狀發生,很容易造成漏診和誤診,最終釀成嚴重的後果 。
喻茜解釋道,經常出現無症狀低血糖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是因為長期沒有控制的高血糖併發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或併發腦垂體微血管病變, 致使低血糖時體內升糖激素的反應低下,導致機體對低血糖反應敏感性下降;
二是反覆發生低血糖,大腦適應低血糖狀況,不再預警, 需合理調整降糖藥的品種或劑量,來減少低血糖發生的頻率和程度,恢復對低血糖的感知和反應。“無症狀低血糖”在病史長、感覺遲鈍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多見,患者在發生低血糖時,沒有心慌、手抖、出汗等前驅症狀,直接進入昏睡甚至昏迷狀態。如果搶救不及時,還可能會因為持續的低血糖造成大腦不可逆的損傷,甚至危及生命,所以被稱為“沉默的殺手”。
喻茜強調,糖友們一定要正規治療,遵醫囑用藥,既重視高血糖,更要重視低血糖危害。要了解低血糖發生時一些常見的症狀,比如心慌、乏力、出汗、飢餓、顫抖等。一旦出現低血糖,可以進食一些糖水、含糖飲料、餅乾等升糖快的食物,如果患者能夠及時地補充糖分,讓血糖得到回升,症狀就會緩解,不至於出現低血糖性昏迷。
喻茜還建議糖友們日常應注意以下幾點:
1.加強血糖監測。 特別是進食量減少時、飲酒過後、運動後、調整藥物後、夜間等情況下,更需要增加監測血糖的頻率 。必要時,可以藉助動態血糖監測系統(CGMS),進行全天候血糖監測 ,及時發現無症狀性低血糖(尤其是夜間低血糖),血糖低於3.9mmol/L時就可以稱為低血糖 。
2.充分協調好飲食、運動和用藥三者的關係。進餐要定時、定量,兩餐之間及睡前適當加餐。
3.原則上,糖尿病人不宜飲酒,尤其是不能空腹飲酒,以免誘發低血糖。
4.謹遵醫囑用藥,不要擅自增加降糖藥物(尤其是胰島素)劑量。
5.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者、頻發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酌情放寬血糖控制目標,以減少低血糖的發生風險。
6.糖尿病人如果反覆出現心悸、頭暈、周身乏力等情況,在排除了心腦血管疾病後,要及時到內分泌科就診,排除低血糖。
7.糖友們應隨身攜帶急救卡片及含糖食品,以便突發低血糖昏迷時,及時就醫處理。
來源/長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