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怒江】生活1+1端午來臨,那些屬於我們的儀式感

【聽怒江】生活1+1端午來臨,那些屬於我們的儀式感

  《風土記》記載:

  「端午仲夏,端者,初也。」

  如果説每個時節總要有些儀式感,那麼過了端午,才算是真正迎來盛夏。拎着一網兜粽子,給門上掛一束艾草,目之所及、鼻端所聞,便是一個正在徐徐鋪展開來的夏天。

  儘管有關端午節起源的説法很多,各地、各界民眾過端午節的方式也多種多樣,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則是最普遍的共識,也是最核心的主題,愛國始終是千百年來端午節最鮮亮的元素。

  兒時只知道粽子節要吃粽子,掛艾草,其實作為我們的法定節假日,端午節習俗也凝聚了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智慧與生活習慣。

【聽怒江】生活1+1端午來臨,那些屬於我們的儀式感

【聽怒江】生活1+1端午來臨,那些屬於我們的儀式感

【聽怒江】生活1+1端午來臨,那些屬於我們的儀式感

  端午時節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

  無意爭顏呈媚態,芳名自有庶民知。

  家家户户掛上艾草,也是端午最重要的儀式感,傳統習俗中,艾草招百福,可使主人身體健康。把艾草汁混進糯米里,包上餡兒,便是江南最有時令滋味的青團。

【聽怒江】生活1+1端午來臨,那些屬於我們的儀式感

  「積得些金帛,娶了些嬌艾。」

  屈原的香草美人,

  到了這裏滿是人間煙火氣。

  如果説粽子是端午節味覺的記憶,嗅覺的記憶必然是屬於艾草的,總還記得小時候每逢端午節臨近,家人就會把一束艾草掛在門口,新鮮的葉片逐漸乾燥蜷曲,唯有香味不曾減淡分毫,夏天便在這清冽的氣味裏,和高照的豔陽一起來到。

【聽怒江】生活1+1端午來臨,那些屬於我們的儀式感

  和艾草總是搭配出現的還有菖蒲,也叫堯韭,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被認為是防疫驅邪的靈草,它狹長的葉片中含有揮發性的芳香油,可以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但是全株有毒,口服多量時產生強烈的幻視。

  伴着菖蒲清涼的味道,窗外有夏蟲名鳴叫,燈影綽綽下,書上的文字便都鮮活了起來,經史子集、神怪傳説,一切都是埋在歷史裏墨色的線條。

【聽怒江】生活1+1端午來臨,那些屬於我們的儀式感

  其實蘭湯沐浴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習俗,後來漸漸與端午節相結合,屈原曾經寫過「浴蘭湯兮沐芳華」;漢代《大戴禮》雲:「午日以蘭湯沐浴」;唐代以端午節為中心,把五月稱為「沐蘭之月」。

【聽怒江】生活1+1端午來臨,那些屬於我們的儀式感

  “雨過天晴湖山如洗,清風習習透裳衣。真乃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是《白蛇傳》的經典唱段,有關於白娘子和許仙的愛情故事在中國家喻户曉。對於端午節白娘子現原形這一情節印象深刻。

  中國古人儀式感極為豐富

  不同的節日都有不同習俗

  吃不同的食物,賞不同的時景和花事

  端午時節

  登高順陽、賽龍舟、食粽子

  飲雄黃、掛艾草等習俗

  不僅弘揚了傳統文化

  更為讓我們找到彌足珍貴的家國情懷

  江江在這裏祝福大家

  端午安康

  來源:武侯共青團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82 字。

轉載請註明: 【聽怒江】生活1+1端午來臨,那些屬於我們的儀式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