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餐桌上除了蔬菜,還會必備肉類食物,肉類食物吸收率高,飽腹作用強,味美,可以烹調成各種各樣的菜餚,所以食用價值較高。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肉類的營養價值也是不同的,而且有些肉類食物不宜多吃,否則對身體也不利。
這幾種肉類最好不要吃
第一種:豬脖子的肉疙瘩
這指的是豬脖子等處灰色、黃色或暗紅色的肉疙瘩,即稱為肉棗的東西。這些地方含有很多病菌和病毒,一旦被食用,同樣容易感染疾病。
第二種:禽“尖翅”
雞、鴨、鵝等禽類屁股上端長尾羽的部位,學名“腔上囊”,是淋巴腺體集中的地方,因淋巴腺中的巨噬細胞可吞食病菌和病毒,即使是致癌物質也能吞食,但不能分解,故禽“尖翅”是個藏污納垢的“倉庫”。
第三種:羊懸筋
也稱為白蹄珠,形狀主要是珍珠和顆粒狀,是在山羊蹄病發病後形成的組織。
要知道羊懸筋不是羊蹄筋,羊蹄筋可以吃,但羊懸筋是羊蹄內發生病變的一種病毒組織,它是羊平時走多了,腳底比較嬌嫩的部位受到創傷而形成的,一般為圓柱形、串粒狀,煮熟後的樣子和羊蹄筋差不多。
第四種:魚的(黑膜)
這黑膜腥,本身並無毒。黑膜學名“內膜髒層”,存在於魚腹壁和內臟之間,起到潤滑和保護內臟的作用。由於魚的這層膜是由其“性腺”組織分化而來,同時膜中脂肪含量較高,故有一種奇怪的腥味。所以,殺魚時建議刮掉黑色薄膜。
第五種:雞脖、鴨脖
食用雞脖子和鴨脖子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要吃皮,也不要吃到氣管。因為裏面都含有大量的高膽固醇,可能會引起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所以最好不要吃這些部位。
在購買肉類的時,這幾種建議別買
1、肉眼可見白點的肉
肉的切面上可見如石榴籽一般大小的白點、水泡,或好似有米粒包裹在肉中,即是有囊蟲病的肉,食入可能導致寄生蟲病。這樣的肉不要買。
2、絞肉類
絞肉類食品例如香腸、火腿、貢丸、漢堡肉餅,因為都是以肥肉與瘦肉混合絞制,雖然表面看不出來,但很容易不知不覺就攝取過多的脂肪而不自覺,經常食用易導致發胖。
3、顏色深,發黑的肉
瘦肉部分肉色暗沉,呈深紅色或黑紅色,或可見紫紅色淤血;而脂肪則失去光澤,發暗或呈黃色或者灰綠色,很可能是屠宰時操作不當放血不淨以及放置過久已經開始腐壞的肉,這樣的肉不買。
4、沒彈性,凹陷的肉
變質的肉,由於其組織遭到破壞,用手指按壓後,恢復速度慢,甚至按壓處會始終呈凹陷狀,這樣的肉不買。
5、不熟不要吃
豬肉一定要炒熟了才能吃,炒不熟一是口感不好,二是豬肉中可能有細菌、內病毒或者寄生蟲卵,不衞生的。
此外,隨着儲存和運輸,生肉會逐漸產生大量的細菌,比如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醋酸桿菌、假單胞菌等。不過一般充分地高温加熱就能把它們都消滅。因此,對於肉類,建議徹底煮熟再吃。
6、存放時間不明的凍肉
倘若冷凍肉各部位顏色不一,用手指按壓後肉色沒有變化,尤其是解凍的部分肉質鬆軟且沒有彈性,則可能是經過多次解凍的肉,或者已經儲存時間過久的凍肉,這樣的肉不要買。
好了,希望大家看完後,把文章轉給身邊的親朋好友都看看,讓更多的朋友受益~
記得點個贊支持一下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