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條豫西深山裏的小山溝,類似的山溝都是的,甚至沒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山太高,溝太深,也就有了一個很隨意的名字:高溝。
是的,盧氏縣温泉風情小鎮湯河鄉的一個行政村——高溝。
這路,這花,這人家從温泉風情小鎮去往縣城的公路屬於縣鄉公路,水泥鋪成。西邊的一條路沒有編號,從義節溝翻過熊耳山,順橫澗河至七村街而到縣城。東邊路的編號為028縣道。翻過龍門山莊,沿馬莊河向下也到縣城。兩條路相隔一條山樑,“條條大路通羅馬”,最終都指向縣城,距離遠近相差大約五公里。
路邊的野花
兩條道路中間隔着一條深山溝——高溝。為了避過這條溝和兩岸的高山,兩條道走的都是弓背。如果直接從高溝走中間的弓弦,距離會近許多。
高溝是有一條路的。從溝口逆水向上,翻越高溝,從西邊到進溝,翻過山,從東邊的那條道兒出來到縣城。
進溝的水泥路還算平整
高溝口村也是一個行政村,茂盛的林木,籠罩着村口。沿028縣道左拐進入高溝,路面不寬,鋪着水泥。大山深處,能鋪上水泥已經算是好路了。
進溝以後,溝壑的輪廓清晰起來,清澈的小溪佔據最為中間的位置。三三兩兩的民居散落在兩邊青翠的林木之中。正是中午時分,陽光正好,山村裏不見人影。一條狗懶散地躺在院子邊的路上,看到車輛經過,站起來警覺地看着車遠去,重新躺下來,甚至懶得叫喚幾聲。
農家狗
山裏人家,對花的喜愛是一樣的,只是沒有城裏人養得那麼精緻。隨便在路邊、院子邊長着,很隨意地開着粉紅色的花朵,但也足夠給山村農家增添許多亮色。
院外的蜀葵花兒
最傳統的民居是土牆藍瓦,地基和院子青石砌成,牆壁則是用土夯築。然後用木頭支起房梁,標準的土木結構民居。
現在山區條件好了,磚混結構取代純土木的房屋。深山裏還會遇見,但住人的少了。人們大多搬到山外,老房子僅作為回村種莊稼的生產用房而保留下來。後牆上還穩穩地橫放着一架長長的木梯子。
石砌的院子和根基
樹多,水多,這頭是長江流域,高溝的水只能算一條溪流,注入老灌河而入漢江,屬於長江流域。水不大,但氣勢不減。隨着落差的變化或流淌、或飛瀉,一不小心又鑽進草叢裏,找不到來處,也看不到去處,只有嘩啦啦的水聲在樹叢和怪石中毫無拘束地響着。
小溪水
最不缺的就是水草和石頭。石頭和水是一對冤家,不離不棄,水因石而秀美、壯麗,石因水而挺拔,愈顯偉岸。
石頭和水便糾纏不清。石頭阻擋着溪水,跌跌撞撞形成大小不一的瀑布、水潭。石頭也被水長期沖刷成槽狀、窩狀,不一而足。
水邊的百合花
野花和水草
高溝裏的石頭和水,就這樣一路拉拉扯扯、親親熱熱地向下流去。
逆流而上,山溝也越來越窄,眼見的水流也小了。
清泉石上流
小路順着山溝向後,溪水的聲音有時候很大,有時候又沒了聲息。隔着茂盛的樹木縫隙,或者草叢,溪水又偷偷地看着路上的過客。小小的潭水,毫不吝嗇地倒影着天上的白雲,岸邊的水草。
水不大,游魚還是有的,很小,卻非常靈活。當遊客去尋覓蹤跡的時候,小魚又害羞地鑽到石縫裏、草叢裏,再也不出來。
小水潭
溪水
山溝裏除了樹、除了水、除了石頭,稍微寬一些、平坦一些的地方,零星地種着莊稼,長勢正旺。只是這些從石縫裏摳出來的小塊土地太小了,真是巴掌大的面積。
菜地
石縫中也種着蔬菜
就是這些巴掌大的地方,有常見的玉米、土豆,還有葱、豆角、西紅柿等各種蔬菜。地裏侍弄得十分乾淨,沒有一棵雜草。三行葱,四株西紅柿一目瞭然。
路邊,見縫插針,也種着幾株豆角,搭着很莊重的架子。
路邊的豆角架
幢上,幢下好像是走到了山溝的盡頭。
整座山堵住山溝的去向,不見有多麼陡峭的崖壁,但山溝就這樣戛然而止。仰頭望去,山上全是葱蘢茂密的高大喬木,遮蔽了正午的陽光。
公路呈“之”字型向山上蜿蜒。山高林密,限制了視線,只能跟着公路向上行駛。
回頭看,已是半山
回頭看看上來時的路線,公路已經被甩在身後。樹木的縫隙裏,把公路裁切成一段一段,隱在山下。
上山公路
一側臨山,另一側必定是山崖。樹木掩蓋了峭壁的模樣,偶有縫隙,娟娟溪流在崖壁間跳躍。大山阻擋了山溝的去路,卻沒能阻擋溪水的腳步。
小瀑布
山區,人們習慣把陡上陡下的峭壁形容為“幢”。“大幢”、“石幢”等,都是山裏人最為絕望的行路處,是舊時行路的最大障礙。
如果遇到石幢,無路可行時,徒喚奈何,只能繞道而行。幢上人家往往又成為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
公路下的水流
水泥小路行經幢上,儼然如掛壁公路。只是濃密的樹木掩蓋了外露的危險與峻峨。公路邊設置有藍色的圍欄。看顏色,應該是安裝沒有多久,風霜的痕跡還不明顯。
公路下隱藏的溪水
護欄外邊,俯視路下,青石為底,有水的聲音,也有水的影子。有小瀑布,有小水潭。
遊客難以靠近,也就寂寞了這些風景!
公路下的水
分水嶺上,時尚的健身設施正常情況下,幢上幢下會有上下兩重天的感覺。可是,上坡路卻一直不見平緩處。
正在疑惑間,前方的樹叢深處,露出白牆藍瓦的房子出來,在正午陽光下,顯得燦爛而亮麗。這才發現,剛才的掛壁公路也把陽光擋在了山外。
深山農家
山裏有這麼亮麗的房子肯定是新建的,中間的土牆房子才是山裏民居的真實顏色。
在“寬闊”的水泥路盡頭,燦爛的陽光從左側山峯上,照在兩座紅磚大瓦房上。中間的院落豎着鮮紅的國旗,還有一個籃球架。大門鎖着,門口牌子上顯示,這裏是高溝村委會辦公的地方。
村委會
院外是個不大的停車場,但在大山深處,也顯得足夠闊綽。一座小橋把小溪兩岸連接起來。
小橋
橋的那一頭,是城裏常見的運動、健身器材。這在城裏已經非常普遍,但在大山深處,還是讓人眼前一亮。
健身設施
橋下的小河溝窄窄的,三四米寬的樣子,也有淺淺的溪水在流淌。幾棵大核桃樹和山萸肉樹把小河溝遮蔽得嚴嚴實實,樹蔭外邊依舊燦爛,樹下卻是一片清涼世界。
小水溝
水泥路似乎是到了盡頭。但在左側,一條略顯狹窄的路面勉強夠一車通過。
左側的路不足三米
繼續沿左側的路上行,依舊是水泥路面,顯然很長時間沒有維護。也許是車少的緣故,路上有泥沙、落葉,甚至牛糞。
略感荒涼的路
雖然有點荒涼,畢竟是通路的。繞過幾道彎,翻過一個土得掉渣的崖豁,終於到頂。前邊開始下坡了。
這個不起眼的崖豁,翻過去,就是黃河流域。
前邊是分水嶺崖豁
山的那一邊,是黃河流域,多水,多石一條普通的路,一條普通的山樑,看一下海拔高度,1323米。翻過山樑屬於南方,就是黃河流域。
其貌不揚的山樑,雖然是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的分水嶺,兩側並沒有明顯不同。下山沒多久,突然裸露的山石多起來。
裸露平緩的岩石
和南坡被密林掩飾的山崖不同,北坡的岩石直接裸露在陽光下,就像夏天中午粗狂的漢子,裸露着胸膛,經受着太陽的炙烤,甚至青筋凸起。
山石
山有多高,水有多長。在裸露的岩石上,涓涓細流已經開始流動,如山泉,似溪流,輕柔得讓人心動,甚至沒有發出任何的響聲。
山石和溪流
樹少,但石頭多。好像上山全是山石。溪水更喜歡和石頭在一起,纏着,抱着,躺在石頭的懷裏。看似落差很多,但都是弧線形地下滑。也許是溪水太細,經受不住跌宕吧!
溪水
其實,不用苛刻溪水的無力,假以時日,經歷千萬年後歲月的沖刷,這裏會形成奇特的水槽、瀑布、深潭或者其他什麼更加壯觀的水景。但應該是後人的風景了。
繼續下行,水也不見大了多少,水草明顯多了。簇擁着溪水,溪水也漸漸有了水聲。
溪水生動了。
溪水
河溝慢慢寬了,兩邊的地也寬了。在地與山的銜接處,農舍儼然。門前旺盛的玉米地業已長成了青紗帳,還有成片的向日葵,高高的蜀葵花也開得正豔。
陽光是不分流域的,同樣照着恬靜的山村。
山居
不覺間,路面也寬了,路上的車輛也多了,施工隊在平整公路。居住的人更集中,比南邊的高溝要熱鬧、繁華。這裏已經是橫澗鄉的吳家莊村了。
整修公路
溪水的氣勢上來了,全石為底的河溝被沖刷成奇妙的形狀,扭曲着、起伏着。似乎在掙扎,又像在舞蹈。
溪流
在山裏行車,上山感覺遲緩,下山的時候,很快就到底兒了。果然走的是直線,比原有的線路進了將近十公里的距離。
沖刷的水壑
山村的風景雖然平淡無奇,也充滿了原始的味道。
而這,才是最純粹的鄉村,最純粹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