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臨武縣石門村代代生息,無災無難,先輩們以此譽為“神龍”在護佑。“龍祭”習俗也由此展開,至今已有400餘年歷史。
湖南省郴州市臨武縣花塘鄉石門村距縣城北10公里,全村現有160户,680餘人。因有天然青石為門,故曰“石門村”。村裏人口不多,但景色迷人。(圖/文 湖南日報新聞影像中心 陳衞平)
石門村歷來有祭神龍的傳統習俗,緣於村後半山腰有一天然龍洞,洞口常年雲霧飄渺,留有“龍洞煙雲”之句。
洞中有數條維妙維肖的“石龍”,有一條長達13米,鱗甲分明,栩栩如生,與中國龍的造型十分相似。
石門村代代生息,無災無難,先輩們以此譽為“神龍”在護佑。“龍祭”習俗也由此展開,至今已有400餘年歷史。
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二日傳説是龍抬頭的日子,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2016年3月10日正是此吉日,村民用牲祭拜祖先和龍神。
這天,石門村百餘村民上演了一台“二月二祭龍神”原始祭祀大戲。請龍隊伍精神抖擻,浩浩蕩蕩地出征。活動現場彩旗飄揚,氣勢恢宏,村裏人羣爆滿,鄉里鄉外上千人聚集在此,都想看看,沾沾“龍氣”。
儀式有祭拜祖先、龍泉汲水、龍惠廚堂、請龍出洞、龍吐金身、神龍治水、謝龍感恩、龍佑石門、龍歸龍位、開耕祈福等。程序融合神秘的道教,並伴隨着美妙的本土民間音樂,盡顯濃厚的地方特色及鄉土氣息。村民們在龍泉中汲水,灑除污穢。
身着盛裝的請龍隊伍前往洞中請“神龍”。
號手站在洞外,鳴號震山,呼龍而出。
“神龍”威猛出洞。
“神龍”下山。
村民舞起雙龍在村後山圍饒,祈求龍佑石門。
鄉里鄉外村民聚集於此,觀舞龍,沾“龍氣”。
村民挑着稻穀在“龍氣”中穿梭,祈福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開耕祈豐收。
儀式完畢,龍歸龍位。日前,郴州市文化部門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攜有關專家對臨武石門“龍祭”習俗活動進行了實地調研與考察,認為“龍祭”在湘南一帶具有代表性,予以傳承、保護和發展,已將《臨武石門“龍祭”》列入郴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