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官方認證“最大、最美”!蕭山這棵王者之樹你見過嗎?

由 由振山 發佈於 休閒

  11月9日,第一次見它,彷彿見到了東野圭吾筆下的神樹,在樹洞裏會藏着某種神奇的力量。它如一把擎天巨傘,獨木卻成林。抬頭仰望,有松鼠嬉戲,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射出縷縷柔和的光,將它鍍上了一層金黃。不禁沉醉於這片綠蔭,內心莫名生出感動,或許還有敬畏和滄桑。

  它就是被官方認證,蕭山最大的樟樹,也是杭州十大最美古樹之一,在我區聞堰街道南岸花城小區(原楊家灣自然村)內,靜靜生長。

  一株古樹一段歷史

  這株“樟樹王”,樹齡約330年,樹高27米,胸圍7.2米,樹冠覆蓋面積達2畝多。

  2002年被區林業部門認定為蕭山最大的樟樹。

  都説,每一株古樹的年輪裏,都寫滿了故事。

  讀着附近古樹介紹牌上由近及遠的文字,有關“樟樹王”的前世今生逐漸清晰:

  相傳民國時期,它的樹影在紹興府台庭院裏的天落水缸中也能見得着。當時有人不信,便在這株樟樹的樹梢上掛了一隻草鞋試驗,結果,府台庭院天落水缸中確實能見着這隻草鞋。

  這雖是傳説,卻足見它的地位和影響。為防樟樹被砍,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二月在樹下立碑“永禁樟樹,敏置公界”。

  民國十八年(1929年),楊家灣小房中一個娣孫將它抵了債。當債主前來砍樹時,其他幾房子孫站了出來,願賣掉一畝田地還債,將其保住。

  新中國成立後,楊永法等六位堂兄弟在土改時將它作為房產予以登記。1958年,小礫山村欲將它作為造船材料賣給聞堰造船廠,村中楊長根等人趕到省城説理護樹。2003年,楊家灣村被整村徵用,它得以留存,且被保護至今。

  滄海桑田,“樟樹王”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如今,它成了小區裏一道獨特而厚重的風景。

  “特別是早晨,最喜歡的就是來這株古樟樹邊走走。記憶中,它一直是這個樣子,長得很好,樹冠造型特別漂亮,感覺是有靈氣的。平時都有人對它進行管理,檢查身體,給它治病,修剪枯枝這些。”一位在該小區住了十多年的居民説。只見層層低矮綠植將“樟樹王”圍在其中。外圍有一圈防腐木做的步道,可惜已有些腐化,無法繞其一圈,只可遠觀。

  從區裏到街道,從社區到小區,還有周圍的居民們,都對“樟樹王”關愛有加。“今年年初時,我們接到不少老百姓反映,説這株樟樹的樹幹上出現了白斑。於是我們馬上聯繫了區農業農村局,請來專業人員幫它治療,現在已經沒什麼大礙了。”聞堰街道村社辦工作人員盛超介紹説,“今年起,街道還專門聘請了專業的古樹保護機構,進一步加強對轄區內古樹名木的養護管理。”

  “作為社區,我們主要做好日常養護督促工作,督促小區物業做好巡查,發現問題及時上報。”南岸社區黨支部書記樓衞英説,“對於樟樹周圍出現破損的防腐木設施,我們也根據樹木生長的需求,在推進相關修繕工作。”

  讓古樹名木“老有所養”

  隨着人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古樹名木日益為人們所重視,併成為一個地方的“綠色名片”。據最新統計,我區現存古樹名木654株,包括一級古樹62株、二級古樹106株、三級古樹485株、名木1株,古樹名木資源可謂豐富。

  一直以來,對於這些城市“活化石”,我區高度重視對它們的保護工作,早在1996年就開展了首次古樹名木調查摸底,2012年起每年落實古樹名木專項保護資金,後期又通過落實項目化管理模式、常態化技術指導的“兩化”措施,加強執法監督力度,有力推動古樹名木“老有所養”。與此同時,以打造全域美麗大花園為契機,我區還挖掘打造了一批具有景觀化效果的古樹文化公園後備力量,力求充分發揮古樹名木的人文景觀作用,使之“老有所為”。

  今年,我區開展了古樹名木補充調查,進一步摸清底細,落實“一樹一策”保護16株,並實現古樹名木檔案數字化管理。

  古樹名木,鐫刻着歲月年輪,見證了千百年滄桑。它們是城市優美的風景,更是歷史文化的延續。下階段,我區將繼續做好古樹名木體檢工作,持續提升保護力度,並大力推動古樹名木文化公園創建等相關工作,講好古樹名木故事,傳承古樹名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