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4萬元買一張電影海報,這個達人要不要認識一下

由 俎巧玲 發佈於 休閒

麗水在線

打造麗水人最喜歡的公眾號

梅時節家家雨,有人吟詩有人愁。

7月的江南,悶熱的雨後,記者在麗水城見證一場“讓人歡喜讓人憂”的“雙味”之旅——走進縉雲老鄉陳紅龍的電影全元素收藏世界。

説歡喜,是基於我們在這裏有幸見識到了海量珍貴的電影海報、電影畫刊、電影拷貝和電影放映機,這些收藏,以實物形式“硬核”展示了一整部中國電影史,據説在數量和質量上都可與在北京的中國電影博物館相媲美;説憂愁,是我們看到了這些實物,有的珍藏在主人儲物間,有的寄存在檔案館,更有蜷縮在地下公共雜物間和柴火間的……這些收藏,不論是海報畫刊,還是機器拷貝,很大一部分都在面臨着受潮黴爛、蟲蛀鏽蝕的風險。特別是每到梅雨季節,這些珍貴的史料如何保管,收藏的主人,都“輕愁”上頭。

陳紅龍究竟有着怎樣的收藏世界,又有怎樣的收藏故事,還有怎樣的終極願望?讓我們細細道來——

藏品“富可敵國”

“你看,這是渡江偵察記的海報,很稀有。電影首拍於五十年代,海報的繪畫印刷都十分精美,紙張雖然已泛黃,但海報繪製得十分精美,視覺衝擊力強大。”我找了十幾年時間,最近花了4萬多元才淘到。

“這是平原游擊隊的海報,也很稀少,很難買到。也尋找了十幾年時間,也是最近花了3萬多元才從朋友處挖到。”

“這是普天同慶的海報,這個不是藝術片、不是故事片、也不是戲曲片,是新中國早期的一部紀錄片,記錄着黨和國家領導人與北京人民在國慶活動的珍貴場景,畫面有天安門城樓、毛主席頭像,被稱為新中國電影海報第一珍,目前僅發現存世一張,十分珍稀。”——在陳紅龍的家裏,陳紅龍小心翼翼從一個小小的儲物間最上層抽屜裏,拿出他的這些寶貝,有限度地向我們展示他的“寶貝”。因為許多海報尺幅很大,是一開或大一開,記者出於好心想伸手幫他一把,他非常“內疚”地説:“小心,小心,紙張很鬆脆,兩人拉扯,很容易被撕破……”記者連忙縮回了伸出的手。

陳紅龍不僅是一個收藏大家,給人的感覺更是一箇中國電影史專家,他説,電影是20世紀人類最偉大和最有影響的發明之一。電影海報、電影資料、電影拷貝、電影放映機是百年電影歷史的見證。電影給人無窮的回憶和不盡的暇想。

據瞭解,陳紅龍先生和其夫人陳紅豔女士,從事電影海報、電影資料、電影放映器械收藏數十年,目前已收藏電影海報4萬多張,電影拷貝1萬6千多部,各種電影史料及放映器械1萬餘件。其收藏的電影海報內容豐富,樣式多樣:如珍罕級的民國電影海報、電影史料收藏達1500餘件,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央電影局發行的大一開經典電影海報達2百多幅,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發行的電影海報3千多幅,其中擁有大量的精品、罕品、孤品,許多電影海報和電影資料填補了中國電影博物館"的空白。

據電影海報收藏專家江凡介紹,陳紅龍收藏的電影海報和電影拷貝無論是數量和質量在國內電影資料收藏界均居前列。這些電影海報、電影史料、電影拷貝完整地勾勒出中國電影的發展歷程。前幾年在浙江省文物局、浙江日報社聯合舉辦的“浙江當代十大收藏家”大型公眾推選活動作為麗水代表參加了評選,被麗水市文廣新局評為“麗水市十大民間收藏家”,併入選麗水市檔案局《麗水第一》叢書,國內新華社、人民網、和訊網、新浪網,中國檔案報、中國經濟網、浙江日報、浙江衞視等50多家新聞媒體介紹了他們的收藏情況。

麗水市檔案局還專門出版了《新中國電影海報選編》和《流金歲月的痕跡》兩書。

緣於痴迷電影

説到為何會收藏電影海報、電影畫刊,以及電影拷貝和電影放映機,陳紅龍妻子陳紅豔告訴記者:“説好聽點叫做酷愛,説實在點就是痴迷唄!”當然,隨着時間的流逝,收藏的想法也會有些變化,比如,為社會保留住電影文化和電影歷史的珍貴實物併發揮社會效用。

陳紅龍説,他是壺鎮鎮人,他小時候就特別喜歡電影,作為60後的他,主要是跑到附近各村看露天電影。那時候壺鎮鎮內也有了電影院,記得票價從4分到6分到1角不斷提高,生活條件一般的人,特別是小孩子,往往買不起。不過鎮裏喜歡電影的孩子有孩子的辦法,他們會在電影快結束提前開門的時機,悄悄進去,哪怕看五六分鐘的電影“尾巴”,也覺得是莫大的享受。

陳紅龍解釋説,那個時代,不論孩子還是成人,文化娛樂方式十分有限,無非是電影、連環畫和小説,連環畫和小説需要花錢買,而露天電影純屬免費,況且連環畫和小説是無聲無色的藝術,只有電影,可以説是有聲有色的世界,最能激起人們的共鳴,可謂莫大的藝術享受。他甚至把看電影當做是人生最大的享受,而把電影放映員看作是人間最美好的職業。

上世紀80年代初,陳紅龍大學畢業分配到麗水工作,也一直保留着對電影的痴迷。進入90年代,他在當時的麗水電影院旁邊看到了一個古玩店,偶然發現那裏有一些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電影海報,讓店主一張一張攤開瀏覽,看到了許多許多熟悉的畫面,於是,他就開始電影海報的收藏。陳紅龍收藏海報也得到妻子陳紅豔的理解和支持,從此,收藏電影海報和畫刊變得一發不可收。在麗水,他逛古玩店、古玩攤,出差,他也逛古玩店和古玩攤,目的就是尋找電影海報和畫刊。

後來隨着時代的發展,逐漸有了收藏朋友圈,收藏路子逐漸打開。他也從收電影海報、電影畫刊,發展到收藏電影拷貝和電影放映機。並且在古錢幣和留聲機、唱片的收藏上,也有涉足。

二十多年來,陳紅龍夫妻在電影史料收藏上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對這些藏品陳紅龍呵護有加,從來沒有出售過一件藏品。不過,隨着收藏品的大量增加,保藏和維護越發顯得有點跟不上,有的藏品只能委屈地躺在租用的地下室和他自家的柴火間。

“我就像是一個串珍珠的人,把散落在各地的老電影資料收集起來,匯聚成一浩大的電影資料寶庫。”陳紅龍這樣總結他的行為。

希望添彩家鄉

在全國電影海報等電影元素收藏界,陳紅龍可謂名聲響亮。為此,不斷有圈內人士攛掇陳紅龍轉讓這些收藏,但陳紅龍夫婦表示,這不是他們的初衷,他們希望這些收藏能完整地留在家鄉,發揮其應有的社會文化作用。

這些年來,陳紅龍先生和陳紅豔女士心裏的想法越來越清晰,就是希望建立一家專題的電影博物館,把他們多年來花費了大量人力、財力,克服了許許多多困難,歷經艱辛收藏的電影海報、電影拷貝、電影史料、電影放映設備陳列出來,讓人們參觀欣賞。他們不想讓這批珍貴的文化稀缺資源流落外地,儘管多次有外地藏家和單位欲高價收購他們的藏品,但他們希望這批電影藏品留在本土,在家鄉永遠紮根下去。

有鄉賢認為,在麗水本土範圍內建設電影博物館,有許多可以陳述的理由。麗水雖然不是電影的發源地,也不是電影廠家的生產基地。但麗水有許多方面能與電影聯在一起。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電影就走進了麗水,麗水很早就擁有電影放映院。麗水有獨特的自然風光和天然影視拍攝資源,擁有中國生態第一市、中國藝術之鄉、中國攝影之鄉等眾多美譽。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秀山麗水、養生福地"的品牌,優美的自然風光,有着真山真水的自然淳樸,是理想的電影外景拍攝基地,素有天然影棚之稱,且有毗鄰人工影視基地東陽橫店的優勢。我市有着豐富生動的電影拍攝素材,山水文化、畲族文化、黃帝文化、好川文化、湯顯祖文化、劍瓷文化、石雕文化、廊橋文化、華僑文化、木玩文化、茶文化、攝影文化、甌江文化、山耕文化、林海文化等絕佳題材可供拍攝。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國電影在麗水大地上留下了大量的蹤跡,大批電影人曾經踏上過這片熱土,如張瑞芳、仲星火等,電影和電影人以及相關的電影藏品豐富和充實了麗水文化的底藴。僅仙都,自1957年上海江南電影廠到這裏拍攝《鳳凰之歌》開始,目前己有數十部電影在這裏拍攝取景,其中《阿詩瑪》電影三分之二的鏡頭是在仙都拍攝的,到現在還能在電影裏看到許多仙都的影子,此外還有《兩個巡邏兵》、《兩家人》、《青松嶺》、《摩雅傣》、《啞姑》、《漂泊奇遇》、《奢香夫人》、《黑匣喋血記》、《姐妹》.《連心壩》、《道士下山》、《情緣廊橋》、《媽媽我們回家》、《似水流年》等電影在我市拍攝。1980年,上海電影製片廠的電影《女大當婚》大部分鏡頭就在蓮都區下南山村和堰頭村一帶拍攝。濃厚的電影文化沉澱,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使我市具有天然影視基地的潛質。

“如果這些收藏能留存於本土,並以相當的層次和場面得以高端展示,必將進一步提高家鄉的文化建設層次,豐富仙都的電影文化內涵,進一步緊密與電影世界的聯繫,吸引更多的遊客來我市尋找電影的回憶,助力旅遊業的發展,使之成為我市綠谷文化一個光彩奪目的亮點。”最後,陳紅龍這樣表達了他的願望。

來源:縉雲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