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許諾)5月14日,商業衞星公司九天微星宣佈完成2.7億元B輪融資,由航空工業中航資本旗下基金中航產投、北京國富資本聯合領投。這也是衞星互聯網被納入“新基建”範疇後該行業的首個重大融資進展。
據瞭解,九天微星將用此輪融資在河北唐山和四川宜賓分別建設互聯網衞星平台、載荷自動化產線,同時強化寬帶通信系統研發能力,加速地面終端產品投產。
日前,國家發改委明確“新基建”範圍,衞星互聯網首次被納入,與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一起並列為通信網絡基礎設施。有研究表明,即便在5G時代,仍有80%以上的陸地和95%以上的海洋區域無法接入移動網絡,要真正實現萬物互聯,離不開覆蓋全球的衞星互聯網。
九天微星創始人兼CEO謝濤表示,受“新基建”政策催化,未來3~5年,國內的互聯網衞星行業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百公斤以上通信衞星的批量化生產將成為行業剛需,地面終端及應用市場蓄勢待發。
“基於長期的產業佈局和技術儲備,我們提前預判這一趨勢並明確自身定位,把握住了關鍵機遇。”謝濤表示,“公司2020年的主要目標,一是依據國家需要做好互聯網衞星的研製,二是以此為基礎打造平台及載荷的智能製造產線”。
九天微星成立於2015年,定位為小衞星全產業鏈服務商。2017年起,在預研百公斤級衞星“瓢蟲一號”的同時,先行啓動通信系統及地面終端研發,與多個行業頭部機構建立衞星互聯網示範應用合作。2018年,九天微星兩次發射共8顆衞星並全部成功運行,率先實現民營企業百公斤級衞星的自主研製及在軌驗證,走通整星研製及在軌交付、天地一體化通信解決方案兩大主營業務。同年,拆分旗下航天教育業務,由全資子公司九天未來獨立運營。2019年,九天微星全年營收規模近1億元。
九天微星2017年底啓動了衞星智能製造產線的方案論證。公司聯合創始人兼總裁彭媛媛介紹,即將落地唐山市的脈動式衞星智能製造產線,借鑑飛機、汽車行業的生產理念,通過生產流程再造實現降本增效。一期產線預計2020年底左右建成,屆時將具備年均100顆左右的生產能力,可為政府及企業客户快速交付50~500公斤級衞星。
同時,依託宜賓在電子信息產業的優勢,九天微星在開展衞星載荷批量化研製的同時,還將根據國家和市場需求,完善地面終端研製生態,爭取年底左右推出車載、船載終端,適時啓動融合5G通信的Ka相控陣地面終端批產,佈局千億量級的衞星互聯網地面終端市場。目前,九天微星已與交通部中交信息中心、中集集團、中信戴卡達成合作,將在跨境物流、遠洋運輸、應急救援等領域引入相關應用技術。
九天微星成立以來,已經得到多支“國字號”產業投資的青睞與持續加註。從天使輪由中科院旗下硬科技基金中科創星的投資開始,陸續得到國家知識產權局、中信證券、三峽集團、遠洋資本、北京市產融平台等旗下基金的投資背書與業務支撐,其中中科創星與天奇創投更是多輪投資。公司已累計完成5輪融資,最新投後估值超20億元。
記者 許諾 編輯 孫勇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