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可持續發展是保證現代社會健康、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材料科學研究領域的前沿與熱點之一。為加速材料創新,共築可持續發展,由四川大學、WILEY出版集團和SusMat期刊共同主辦的2021年SusMat系列研討會第一站(上海):可持續發展能源材料——Energy Materials Innov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將於2021年1月22日在上海復旦大學舉行。
會議簡介
本次研討會將圍繞SusMat重點關注的其中一個研究領域——可持續發展能源材料,邀請11位知名專家學者作學術報告。
『現場專家報告+線上直播交流』
線上直播二維碼
大會報告嘉賓
温兆銀 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能源材料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上海科技大學特聘教授。研究各種單價陽離子離子導體及固態電池應用。公開發表論文390餘篇,申請發明專利140餘項,其中80餘項已授權,多項知識產權實現轉移轉化。研究成果入選“中國十大科技進展”, 2010年入選上海市領軍人才,獲得國家科技部“十一五”國家計劃執行突出貢獻獎,2012年榮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2015年入選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現任亞洲固態離子學會主席,中國硅酸鹽學會常務理事,固態離子學分會理事長等。
報告題目:固態電池的材料及其可再利用性
摘要:
二次電池有限的能量密度和較突出的安全隱患制約了其大容量的動力和儲能應用,固態化以及基於固體電解質的全固態電池是實現有效提升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的重要途徑,也是目前化學電源領域研究和開發的熱點。固態材料是制約固態電池性能的關鍵,也是決定其界面特性及對應用場景實用性的重要因素。本報告重點介紹固態電池的材料體系及其可回收再利用性。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主講報告嘉賓
報告詳細內容
彭慧勝 教授
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目前重點在智能纖維材料與器件領域開展研究工作。
報告題目:智能纖維材料與器件
摘要:
重點介紹一類新型纖維狀的太陽能電池、鋰離子電池、超級電容器、聚合物發光電化學池和敏感器件。與通常的平面結構相比,纖維狀能源與器件具有質量更輕、柔性更好、可集成等優點,並可通過紡織技術實現規模化生產,在航空、航天、軍事、醫學、電子等廣泛領域都顯示了重要的應用。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武利民 教授
復旦大學材料科學系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共發表SCI論文300多篇,他引13000多次,H-因子65;出版中文英專著4部;基金委創新羣體帶頭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納米重點項目首席負責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變革性技術關鍵科學問題”重點專項總體專家組成員。教育部第八屆科技委員會委員(材料學部)。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聚合物功能塗層、膠體微球等。
報告題目:高效被動輻射冷卻聚合物薄膜材料設計
摘要:
被動輻射冷卻是將波長範圍約在0.3-2.5 μm的太陽光高反射回去,同時把自身熱量通過波長為8-13 μm的大氣透明窗口散逸到寒冷的外太空。但現有技術需要使用複雜昂貴的加工設備,難以大規模推廣,且濕熱環境降温效果差等問題。
為此,我們通過在聚合物薄膜設計大量的微孔和納米孔結構。由於這些豐富的多級孔道能夠高效散射太陽光並且增加熱的發射率,使得該薄膜在太陽光譜範圍內的反射率高達~ 0.95,長波紅外發射率高達~ 0.98。在夜間降温約8.2 °C、正午低6.0-8.9 °C。即使在炎熱潮濕氣候下,也能實現約5.5 °C的日間降温,實現了全天候環境的高效被動輻射冷卻。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俞燕蕾 教授
復旦大學材料科學系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993年畢業於安徽大學,1996年獲中國科技大學碩士學位,同年進入復旦大學工作。2004年獲日本東京工業大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液晶高分子和光響應性高分子材料的研究。
報告題目:液晶聚合物的光致形變與光控形狀記憶
摘要:
液晶高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分子間協同作用,當引入偶氮苯等光敏基團時,光照不僅使光敏基團發生異構化,引起其分子尺寸和形狀的變化,並且能促使液晶基元發生排列變化,從而產生明顯的宏觀形變。此外,聚合物可以通過形狀記憶效應中應變能的儲存和釋放產生形狀變化。本工作將光化學相轉變與形狀記憶效應相結合,利用紫外光照前後偶氮苯液晶聚合物的Tg變化實現了無熱形狀記憶;並通過液晶光化學相轉變引發應變能的釋放,使液晶共聚物纖維產生高達81%的收縮形變。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李 亮 教授
蘇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中組部海外青年人才。發表論文200餘篇,引用12000餘次,H因子61。授權14項發明專利,主編1本英文專著。任J. Mater. Sci. Technol.(IF=6.1)編輯等。獲先進材料國際聯合會 (IAAM)會士等榮譽。主要從事光電轉換材料與器件方面的研究。
報告題目:鈣鈦礦光電轉換器件的有序調控
摘要:
針對鈣鈦礦光電轉換材料,報告人提出性能導向的材料有序化構建與物性調控研究思路。以解決光電轉換中低的載流子產生、分離和傳輸效率三個關鍵問題為目標,設計有序微結構材料,實現寬光譜響應和高吸光強度;發展組分和能級梯度有序方案,構建面內和麪外有序結構薄膜,提高載流子分離效率,並獲得無傳輸層光電轉換器件;提出三維有序導電網絡思路,提升載流子的傳輸效率;通過有序結構協同和功能化,拓展了其提高光電化學性能。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李春忠 教授
華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 院長
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科睿唯安跨學科領域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並被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上海市政協常委。為第一完成人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上海市自然科學一等獎和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各1項,上海市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和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
報告題目:納米材料化工:從材料多尺度結構調控到工業應用
摘要:
具有納米尺度結構的新材料在國民經濟和人們生活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目前國際關注的熱點領域。納米材料應用性能取決於其結構,包括微觀尺度上的電子結構、原子和分子排布,介觀尺度上的晶面結構、晶格取向及缺陷和位錯,以及顆粒尺度上的粒度和形態等特徵;納米材料多尺度結構與其合成體系中反應、傳遞和流動等耦合關聯,在微觀、介觀和反應器尺度揭示反應和傳質耦合機制及其對納米材料結構調控規律極其重要。我們將量子化學計算和分子模擬結合研究材料多尺度結構形成、演化和控制機制,通過調控反應微區温度和濃度場等控制材料多尺度結構, 關聯了表界面反應-傳遞與反應器內流動混合、傳遞與反應之間的內在聯繫,實現了多種無機納米材料工業化及推廣應用。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劉天西 教授
江南大學“至善特聘教授”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Composites Communications、Advanced Fiber Materials、Functional Composite Materials副主編、中國複合材料學會納米複合材料分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高分子納米複合材料、氣凝膠功能複合材料、納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納米能源複合材料。
報告題目:聚酰亞胺氣凝膠隔熱複合材料
摘要:
氣凝膠是由膠體粒子或聚合物分子相互聚集構成的、具有微納多孔結構的輕質固體材料,具有高孔隙率、高比表面積、低熱導率、低表觀密度等特點,在隔熱、吸附等領域具有應用價值。本工作以短切電紡聚酰亞胺納米纖維作為同質增強相,以聚酰胺酸作為前驅體,通過溶膠-凝膠、冷凍乾燥等過程獲得了聚酰亞胺納米纖維氣凝膠複合材料,所得氣凝膠複合材料具有輕質、柔韌以及優異的可壓縮性、機械穩定性和良好的高温隔熱、低温保温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