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事平台回應聲明。圖/微博截圖
文|李有理
一則“騎手‘跑腿’買7道菜僅一道是正品”的報道,引發了輿論關注。
據報道,3月20日,湖北武漢李女士通過某平台“跑腿”點餐。但沒想到的是,送來的7道菜,僅1道菜系該店出品。對此,騎手稱,因擔心超時,6道菜便在外購買了,並承認多拿了客人36元。
而平台方面回應表示,已聯繫消費者提供先行賠付,停止該騎手的服務資格;該騎手已失聯,當地警方和市場監管已介入調查。
送貨上門卻不知貨從何來,這讓習慣選擇“跑腿”業務的消費者難免有所擔憂。要知道,相比於較為傳統的外賣業務,“跑腿”業務顯然更具不透明性——外賣業務直接下單到店家,而“跑腿”則是將錢和需求發給騎手,騎手直接買好送貨上門。
這意味着,如果點了一道沒有門檻的家常菜(比如土豆絲),且包裝盒上沒有店家標誌,那可能還真不知道是哪家做出來的。回到此事中去看,如果不是顧客發現涼麪分量不足而找到商家核實,估計從頭至尾都會被矇在鼓裏。
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行為,不僅涉嫌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更暴露出涉事平台“跑腿”業務本身存在的系統性漏洞。
雖然騎手聲稱“當時距離店鋪五六公里,來不及所以在另一家店點了菜”,但這顯然不能成為私下調換飯店的理由。
騎手為生計奔波、趕時間可以理解,但尊重行業規範是從業的第一準則,不能以辛苦來博同情,進而成為投機取巧的“空子”,將矛盾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更何況,其一番偷樑換柱之後,食品衞生安全能否保證也存疑。原本的大飯店可能變成街邊蒼蠅館子,平台上明廚亮灶的照片可能給地溝油打了幌子……
“菜不知何來”不僅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經濟利益,也罔顧消費者的健康訴求。而更令人驚訝的是,從私換飯店到自取差價,一系列違法操作全憑一張假冒的流水單“打掩護”。
這一波造假操作,不免讓人要追問:這麼短的時間裏,假流水單從何而來?這背後是不是存在“造假一條龍”?
就此來看,“板子”打在騎手身上,也要打在涉事平台身上,此事反映出,平台對“跑腿單”的監管約束還應更到位,避免給造假提供可乘之機。
根據相關法律,網絡交易平台提供者明知或者應知銷售者或者服務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未採取必要措施的,依法與該銷售者或者服務者承擔連帶責任。
雖然此事中,無法判定平台對騎手的行為是否“明知”,但漏洞被利用,平台也負有相關責任,該承擔起相應責任,給消費者一個説法。
見微知著,一次“移花接木”,讓我們不禁捏把冷汗。而要保證“跑腿”服務的真實性,不能僅靠一張流水單,還需平台提供新的憑證,來解決信息不對稱、不透明的問題。反思此次事件,也提醒平台需及時修補相關漏洞,以更為周全、有效的監管約束,來避免類似的系統性風險,切實維護消費者權益的同時,也為平台長遠發展提供保障。
□李有理(媒體人)
編輯:陸玖 校對:吳興發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