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青少年網遊防沉迷,“1小時”外還需做什麼

由 希學英 發佈於 科技

正觀評論員 王航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遊,網遊企業、市場監管部門和家庭都要有所作為。

近日,國家新聞出版署下發《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 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要求嚴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遊戲服務的時間,所有網絡遊戲企業僅可在週五、週六、週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其他時間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遊戲服務。

這不是國家層面第一次對遊戲時間作出規定。今年6月1日實施的新版《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每日22時至次日8時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遊戲服務。而早在2019年,國家新聞出版署就要求網絡遊戲向未成年人提供遊戲服務的時長,法定節假日每日累計不得超過3小時,其他時間每日累計不得超過1.5小時。

從3小時到1小時,並直接取消了週一至週四的遊戲時間,再加上明確具體服務時間,此次監管之嚴可見一斑。而嚴格監管的背後是未成年人沉迷網遊給家庭、社會帶來的一系列困擾。未成年人沉迷網遊,動輒消費數萬元的新聞時常見諸網端;身邊,一羣小孩圍坐在一起玩遊戲的場景也並不少見。

讓孩子完全脱離遊戲並不現實,但我們也不能放任遊戲佔據孩子過多的時間。如何讓孩子適度遊戲又能避免沉迷,從供給端嚴格限定遊戲服務時間,可以説是最有效的途徑。此次監管升級,進一步縮減未成年人遊戲時間,必然會緩解家長的憂慮。但與此同時,嚴格的規定也給網遊企業、市場監管部門和家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關責任方能否扛起肩上的責任,事關“1小時”遊戲規定的成敗。

不管是之前的嚴格限定遊戲時間,還是搭建防沉迷系統,相關企業也都做到了,但實際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實名認證“馬馬虎虎”,輕易就能糊弄過去;人臉識別形同虛設,選擇“拒絕”依然可以登錄……

有鑑於此,想要讓“1小時”遊戲規定落到實處,企業必須首先從理念和技術上切實堵住防沉迷的漏洞。遊戲固然能夠帶來豐厚利潤,但企業也需要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責任。只有網遊企業從心底裏把“防沉迷”當回事,才會有動力及時補上不時出現的技術漏洞。如果只做表面功夫,防沉迷系統註定只能防個寂寞。

隨着相關政策的出台,有關監管部門也需要聞令而動,一方面要加大抽查的頻次和處罰力度,對於未嚴格落實“1小時”規定的網遊企業嚴肅處理;另一方面,也要對專門吸引未成年人的成人實名制網遊賬號買賣黑產進行嚴厲打擊。配套監管不斷加碼,是“1小時”規定落實的重要保障。

明確了企業和相關監管部門的責任,作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家長的責任同樣不能忽視。可以預見的是,隨着在網遊上花費時間的減少,孩子會有更多的空閒時間。這段時間該怎麼度過,考驗着家長的智慧。

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與2020年相比,我國網遊用户減少869萬,但短視頻用户規模卻在持續上升。如何避免孩子從網遊轉向短視頻,需要家長的陪伴和引導。對於家長而言,不妨利用這段空閒時間,多與孩子開展一些户外運動和親子活動,用親情和陪伴讓他們從手機中脱離出來。其實,如果孩子有其他的娛樂活動,他們也未必願意一直埋頭在遊戲裏。

未成年人是國家的未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遊,網遊企業、市場監管部門和家庭都要有所作為。只有形成合力,才能讓孩子擺脱手機癮,也才能讓網遊迴歸“1小時”休閒娛樂的正途。

(黃河評論信箱:zghhpl@163.com)

編輯:梁冰 馬少劍

統籌:王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