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王宗嶽《十三勢歌》傳承錄(9)內練真功夫,外示養生術

由 華愛利 發佈於 體育

太極拳技擊家李永康(右)陳渭同老師

王宗嶽《十三勢歌》傳承錄

李新方

九、內練真功夫,外示養生術

【原文】十三總勢莫輕視,命意源頭在腰隙。變轉虛實須留意,氣遍身軀不稍滯。靜中觸動動猶靜,因敵變化示神奇。勢勢存心揆用意,得來不覺費工夫。刻刻留心在腰間,腹內松靜氣騰然。尾正中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仔細留心向推求,屈伸開合聽自由。入門引路須口授,工用無息法自休。若言體用何為準,意氣君來骨肉臣。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義無疑。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費工夫遺嘆惜。

李亦畬書王宗嶽《十三勢歌》(一)

李亦畬書王宗嶽《十三勢歌》(二)

【解曰】“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讀到這裏,有的朋友會説,“這不恰好證明太極拳只能健身,不能實戰嗎”?不錯,你的説法是完全符合太極拳技擊戰略之所需要的,如果沒有許多人這麼認為,太極拳的技擊戰略就不完整,怎麼可能做到“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王宗嶽《太極拳論》)呢?這個技擊戰略就是“內練真功夫,外示養生術”,太極拳的作用也是“一陰一陽之謂道”(《周易·繫辭傳》),示人的只是陽的一面,所以才叫太極拳。

中國文化,歷來是站在歷史的高度研究現實,站在全局的高度研究局部,“自古不謀萬世者,不足某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白豪子兵》),而太極拳作為中國文化的高度凝聚更是如此。就武術的習練者來説,無非是兩種人,一種是以武術為職業的人,在冷兵器時代是很不錯的出路,叫做“學成文武藝,貨賣帝王家”,武術“是你來當兵防身立功殺賊救命本身上貼骨的勾當,你武藝高,決殺了賊,賊如何又會殺你”(《紀效新書·論兵緊要禁令篇》),不從軍的人在民間也可以保鏢,給人看家護院,教場子,這些人當然要展示技擊的一面,也就是以技擊(實戰)為陽。

《紀效新書》:武術是殺賊救命的本領

另一種人學武術只是為了民間防身,如果讓別人都知道你善技擊,有實戰功夫,反而會有危險,所以應該以養生(健身)為陽。而在冷兵器時代的武術,雖然也有“活動手足,慣勤肢體”(《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的健身作用,但習練者要想以健身為陽,是很難做到的,一提武術,都是打的,你説你是為了健身,很少有人會相信。因此,武術老師多不向體弱者傳授,就連早期內家拳的《收徒五戒》第一條便是“骨柔質鈍者不傳”,“先天不足者,皆不可以授拳。彼無舉勇,尚可以有延。彼有拳勇,反足以速死。不僅此焉,吾恐其不待其有拳勇之時,即不能勝任其辛苦,而自殺之也",“故收徒之先,不可不留意,防其被人殺”(《武當拳術秘訣》)。

王宗嶽、武禹襄、李亦畬,正是站在歷史的高度研究現實,站在全局的高度研究局部,在冷兵器與火器交替時代的清季,已經預見了冷兵器必然要退出戰場的主要地位,作為冷兵器時代的戰場武術也必然隨之走向衰落,主動地、自覺地實現了武術的現代科學轉型,確立了太極拳的三大作用,技擊則英雄所向無敵,養生則益壽延年不老春,修道則漸至從心所欲,而今太極拳的發展已經證明並將繼續證明,太極拳的技擊戰略是完全正確的,在各家武術大多走向衰落之際,只有太極拳一枝獨秀領春妍,成為全世界習練人數最多的武術,正因為太極拳能夠適應現代社會各界人士的普遍需要,深者見其深,淺者見其淺,任何人都可以從中獲益。

內練真功夫,外示養生術

今天的太極拳習練者隊伍,可以劃分為三種,習練者、傳習者和研習者,研習者必兼習練者和傳習者,而習練者和傳習者則未必兼研習者。所處的境界也分為三種,即拳操、拳着和拳道。拳操和拳着都是僅得太極之形,他們都好表演,拳操喜歡錶演套路,拳着是表演“實戰”,其實沒有什麼不同。當然,其中有些人仍然是靠武術吃飯的,仍然要以技擊或表演功夫為陽,這也是可以理解的。而只有拳道是得太極之意,同時只有研習者可以進入拳道的境界,到此境界就不會喜歡錶演了,內練真功夫,外示養生術。

對於進入拳道境界的人來説,技擊只是很小的事情,所追求的是漸至從心所欲,攝一切法而無一切法縛,“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傲晲於萬物,不遣是非而與世俗處”,“上與造物者遊,而下與外生死、無終始者為友”(《莊子·天下》),也就是説,你進入了拳道的境界,不僅技擊可以英雄所向無敵,而且可以和上帝交朋友,做兄弟了,但卻更要謙虛謹慎,所以功夫越高的人越低調,就是這個道理,也正因為如此,太極拳以一種最平常的健身術展示在世人面前,你説是太極操就是太極操,沒什麼不好的,“非遇困厄則不發,發則所當必靡,無隙可乘”(《寧波府志·張松溪傳》)。(連載竟)

《莊子·天下》:獨與天地精神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