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雷鋒 | 故宮的“門”字為什麼不加鈎?

知識雷鋒 | 故宮的“門”字為什麼不加鈎?
“門”字的寫法人人皆知,如果你寫“門”字的最後一筆直接下來,而沒有向上的鈎,往往被認為是錯別字,可是紫禁城各個宮殿的匾額中的“門”字卻偏偏都沒有鈎,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裏隱含着一個因書寫匾額觸怒朱元璋而被殺頭的真實故事。
“門”字的這種末筆不帶鈎的寫法源於宋朝,據説南宋把首都挪到臨安後,玉牒殿走水失火了,殿門都被燒光了,有的大臣上奏説,宮殿匾額中的“門”字最後一劃都有鈎,帶火筆,因此招火,將這些匾額全部燒掉才能避免火災。從此以後,凡宮殿裏的匾額書寫帶“門”字的都不能加鈎。
知識雷鋒 | 故宮的“門”字為什麼不加鈎?
明朝開國的初期,諸處宮殿、官舍、城門逐漸建成。一次,朱元璋命中書詹希原為太學集賢門寫門匾。詹希原是明初著名的書法家,到朝中任職為舍人,常為宮殿和公署題寫匾額,人們以其書法為奇,並且將他的書法珍藏,詹希原因此被稱為“國朝第一”。他在寫匾額的時候,把“門”字的最後一豎向內鈎起稍微高了一些。太祖朱元璋看了以後,大怒説:“我本來想召集賢士,你卻想閉門堵住賢士的路嗎?”於是下令斬首了詹希原,並且用粉液塗掉了“門”字的那一鈎。
此後,明朝的各處宮殿、公署、城門的“門”字都不帶鈎,不僅南京城如此,朱棣營建北京城時也沿襲着這個傳統。
知識雷鋒 | 故宮的“門”字為什麼不加鈎?
清代紫禁城的建築大體保持了明朝的原貌,只是各城門和宮門的匾額重新進行了命名和更換,主要是增加了滿語,滿漢並列。然而,“門”字沒有鈎的獨特習俗仍被頑強地保持了下來。
來源:傳承經典;編輯:陳蓉

嘉定博物館

期待您的到來

【來源:嘉定博物館】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40 字。

轉載請註明: 知識雷鋒 | 故宮的“門”字為什麼不加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