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爭霸中,為何項羽一手好牌被打爛劉邦説了1番話道破真相!
“霸王別姬”的故事想必大家很熟悉,裏面的俠骨柔情讓人不禁心生感嘆而唏噓不已。故事中男主角便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西楚霸王項羽,他那力拔山兮氣蓋世可謂千古絕唱。項羽的祖上乃楚國名將,他可謂將門之後,從小便有大志,不屑讀書卻好舞刀弄槍,不學一人之法卻學萬人之法。
項羽跟隨叔父項梁起事,在叔父死後統領三軍,很快威名赫赫。項羽將統一六國的秦軍大將斬落馬下,成為秦王朝的掘墓人。他依靠自己冠絕天下的武力,打贏諸多戰役,可謂百戰百勝,因此創下赫赫威名,使各方諸侯無不臣服。
然而項羽身上也有些不可取之處,他常剛愎自用、勇而少謀。他被離間,竟然不信任自己最得力的謀士范增,也因此最終吞下惡果。項羽被劉邦擊敗,最後在烏江自刎,留下千年一嘆!
少年項羽便身材偉岸,臂力過人,有力舉千斤的氣概。其時那時便已顯露出異於常人的不凡之相。在秦末波濤洶湧的反秦浪潮中,項羽跟隨叔父項梁起事。之後項梁戰死,項羽接管軍隊。
在鉅鹿之戰中,項羽將不可一世的秦朝將領章邯和王離率領的秦軍主力擊潰,這使天下諸侯無不驚駭萬分,項羽一戰創下赫赫威名。諸侯無不歸附,軍事實力獨霸天下,使得諸侯莫不臣服。
鉅鹿之戰後,天下羣雄幾乎都臣服項羽。項羽可謂意氣風發,豪情萬丈。他進入秦王朝都城咸陽後,將秦二世消滅,火燒阿房宮,使得秦王朝徹底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在項羽赫赫威名下,天下人莫不仰視他,從此項羽威震天下。
隨後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並且分封天下諸侯。實際上這也是對諸侯的一次勢力再分配,從而將諸侯牢牢控制在自己手裏。
此時的劉邦雖比項羽更早進入咸陽,但攝於項羽威名以及懸殊的實力差距,劉邦還是有自知之明的退出了咸陽。項羽依靠雄厚的實力,也是不客氣的分封諸侯,封劉邦為漢王。劉邦兵力只有十萬,而項羽隨隨便便就是五六十萬的兵力。
而劉邦卻有眾多的文臣武將,比如張良,蕭何,曹參,韓信等不世出的將相奇才。劉邦善於籠絡人心,讓這些人才為自己所用。劉邦不斷髮展自己實力,同時他抓住項羽將義帝殺害的契機,向項羽宣戰,並以此為名討伐項羽。此後便是歷時四年聞名天下的楚漢爭霸。
在楚漢之戰中,其實一開始是項羽佔據上風,他在正面戰場上不斷打敗劉邦。而劉邦的謀士集團很準確的抓住了問題的要害,那便是范增。劉邦使用離間計,使得項羽拋棄范增,後來勝利的天平便向劉邦倒去。加上劉邦得到千古大將韓信的幫助,終使得項羽被困垓下,最後烏江自刎。
在楚漢爭霸中,項羽在軍隊實力方面是碾壓劉邦的。五十萬的軍隊,加上項羽自己雄霸天下的爆滿武力值,可謂所向披靡。而他們兩人開始的戰鬥也印證了這個事實,那麼為何到了最後,佔據上風的項羽最後落得個兵敗自刎的結局呢?有一件事或許可以説明此中緣由。
劉邦打敗項羽後稱帝,定都洛陽。有次劉邦大宴羣臣。劉邦和大臣們討論為何他能得天下,而項羽卻不能?羣臣各抒己見,但似乎都不是那麼完整。而劉邦總結自己得天下的原因時所説的話,也説明了作為開國雄主,劉邦擁有非凡謀略和氣度。
劉邦得意地説道:“論打仗我不及韓信,論謀略我不及蕭何,你們所有人都有一項我所不及的長處。而我卻能讓大家為我效力,這便是我的長處。”在談及項羽的失敗時他一針見血地指出:“項羽放着謀士范增不用,所以我才能將他打敗。”這句話可謂精闢,在早先的鴻門宴時,范增便讓項羽殺了劉邦,而項羽的猶豫導致這一最好的機會錯過。
范增不止一次説過,劉邦是項羽最大的敵人。到了後來,隨着劉邦的離間,項羽竟懷疑范增,導致范增一怒之下出走。這樣項羽最大的智囊便被去掉。加上他的剛愎武斷,缺少謀略最終導致了自己敗亡結局。
對於劉邦和項羽的楚漢爭霸,歷史上也是對其有着公平的評價。首先,歷史上從來都承認項羽是個英雄,然而他武力勇冠天下,但卻常意氣用事。手下有能人志士,卻不能賞罰分明,公平對待,不能人盡其用,導致眾叛親離,失卻民心。而劉邦卻能知人識人,將每個人的長處發揮出來並,為自己所用。使上下一心為劉邦打天下。
劉邦和項羽身邊都有不少人才,然而對待人才的不一樣,導致了天差地別的結果。劉邦的用人不疑,完美的良臣武將揉和在一起,為己所用,這便是他成功的過人之處。而項羽雖表面威武卻有些婦人之仁,有勇少謀,導致中了離間之計而使得范增出走。沒了智囊團的幫助的項羽終致功虧一簣。讀者朋友們你們對此有什麼看法嗎?
更多精彩歷史故事,歡迎關注【歷史回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