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20年11月15日
農曆十月初一,星期日
俗話説“一葉知秋”
季節的變化大自然最先感知
甬城的秋日美景也持續上演
泛紅的枝頭與其他綠色的樹交相輝映
煞是好看
而這樣秋高氣爽持續了許久
今天陽光終於開始“羞澀”起來
以多雲為主
晴燥的天氣格局也即將被打破
明天陰有時有小雨
雨量不會太大
外出備好雨具
今天最高氣温23℃
明天最低氣温14℃
不過天氣舞台並不會就這麼平靜
接下來的一段日子裏
氣温有些“沸騰”了!!!
過山車的感覺又要來了!!!
下週二週三回到多雲天氣
隨着暖氣團勢力不斷擴張
最高氣温將一路飆升
直逼30℃附近
又彷彿過了個“假秋天”…
最低氣温也“不甘示弱”
同樣迎頭猛上
將逐步越過20℃
想想都有點刺激了!
但這樣反常的升温背後
往往伴隨着一波明顯的冷空氣
下週後期隨着新一波冷空氣影響
降雨、降温都難以避免
提醒大家及時關注天氣信息
適時增減衣物
謹防感冒
綿綿,細密
雨水如滴落在荷葉上的露珠
滴滴答答好不清脆
柔潤的雨,水墨風情
勾起了多少抒不完的滿紙柔情
此時此刻,此情此景
大家有沒有思考過
雨滴是什麼形狀的嗎?
眼淚?球狀?
來,就讓我們一探究竟吧!
很多人通過附着在玻璃窗上的雨滴,聯想到雨滴下落時的形狀,認為雨滴是“眼淚”形的。
實際上,雨滴具有很大的變形能力,並且在下落過程中會受到各種外力影響。
雨滴會呈現出哪幾種形狀呢?
雨滴在空中形成並開始降落時是球狀的,在不受力的情況下,雨滴直到降落到地面之前都會保持原來的形狀。
當受到外力時,雨滴的迎風面會變得扁平、後端保持球形,呈現出上圓下扁的形狀。
外界作用對雨滴有兩種力:
1
一是流體靜壓。
它會使液態物質底部緊縮,並且由於頂部的重壓,液態物質底部會變平。
2
雨滴降落時還受到另一種力的影響——空氣動力壓。
物體通過空氣時,空氣作用於物體的力,該阻力使雨滴底部變成凹進去的形狀。
當雨滴從天而降時,小於1毫米的小雨滴幾乎是完美的球體。
小雨滴受到的空氣阻力較小,而且雨滴中的微觀分子比周圍空氣中的微觀分子更容易相互吸引,被稱為內聚力的吸引力將分子向內拉,導致液滴表面有張力而形成球體。
雨滴從雲層跌落,它們之間發生碰撞匯合在一起,雨滴逐漸變大,空氣阻力的影響也逐漸變大,形狀也有了更多的變化。
總體而言,隨着直徑的增加,雨滴的形狀逐漸由圓形向橢圓形過渡,再由橢圓形向頂部凸起、底部扁平過渡。
當雨滴過大時,則會發生變形或破裂。
雨滴是如何在天空形成
雨滴其實是由雲“變”來的。
在雲體温度高於 0℃的暖雲中,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雲滴。大雲滴下降速度快,上升速度慢而小云滴下降速度慢,上升速度快。
於是,這種相對速度的差異使得大雲滴有機會與小云滴相撞,讓小云滴溜進大雲滴中,又因上升氣流不均勻的分佈和雲內的湍流作用,使得大雲滴可以在雲中多次上下運動,增加了大小云滴相撞的機會。
當大雲滴越來越大,大到上升氣流託不住它時,就掉下來成為雨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