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曾攪中原是殺星”的梟雄人物——大西軍餘部的最高領導者孫可望

由 濮陽南煙 發佈於 經典

  • 引言

    孫可望是南明唯一能夠驅逐滿清,恢復明朝江山的領軍人物。

    如果孫可望胸懷寬廣,深明大義,那麼,他一定可以帶領南明軍民打敗清軍,恢復大明天下的。


    孫可望建設雲南,聯明抗清

    孫可望是明末陝西延長地區的人。因家庭貧窮,孫可望參加了張獻忠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在與官軍的戰鬥中,孫可望表現出色,深受張獻忠的器重。張獻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後,以孫可望為諸將之首。

    1647年,清軍進攻四川,張獻忠遇襲而死,大西軍傷亡慘重。在危急關頭,孫可望會同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等將領,同心協力,殺出重圍。經過四將軍會商,決策衝出四川,進軍貴州、雲南。


    大西軍順利攻取了雲南。從此,孫可望展現出了驚人的政治才幹:

    首先,孫可望在雲南建立了穩固的統治,使得雲南成為大西軍以後抗擊清軍的堅實堡壘和後方根據地。

    大西軍平定雲南之後,孫可望改變了張獻忠以前的濫殺政策,積極爭取雲南士紳階層的支持;同時嚴明軍紀,對民眾秋毫不犯;鼓勵恢復生產,發展經濟。

    經過兩三年時間的恢復發展,雲南秩序井然,社會安定,人民安居樂業;雲南成為當時中國亂世之中的一片淨土。

    大西軍也得到了休整;孫可望與李定國等將領一邊加強軍隊訓練,一邊與雲南的少數民族搞好民族團結,招納大量少數民族勇士加入大西軍,並且在他們的幫助下,建立了一支天下聞名的戰象部隊;在孫可望的努力之下,大西軍恢復並增強了戰鬥力,成為一支後來令滿清朝廷膽戰心驚的反清武裝。


    反觀同一時期的大順農民軍,在李自成犧牲以後,羣龍無首,混亂不堪。雖然後來也採取了聯明抗清的政策,加入了南明朝廷。但是,大順軍始終不懂得建設根據地的重要性。他們歸附南明以後,南明朝廷的官僚們對他們百般歧視,既不給他們安排駐軍之地,也不供應他們糧餉;一旦大順軍就地籌糧,南明官僚立即給他們扣上“搶掠地方”的罪名,嚴加彈劾。

    聯明抗清之後的大順軍餘部,數十萬大軍進退失據,最後四分五裂;根本原因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建立自己的後方基地,來提供人力、物力的充足保障。

    其次,孫可望作為大西軍的領軍人物,他具有遠大的戰略目光,並不滿足於割據一方。孫可望從全國大局着眼,決意率軍北上,與滿清爭奪天下。

    孫可望分析了天下形勢,為了取得各地反清軍民的支持,他決策聯明抗清,加入了南明永曆朝廷。

    孫可望的聯明抗清政策,並不像大順軍餘部那樣被動;而是保持了大西軍的高度獨立性。

    在加入永曆朝廷以後,孫可望沒有受制於南明官僚,反而對腐朽無能的南明官僚階層進行了大力整治。在大西軍北上途中,孫可望對割據地方、不事抗清、禍亂地方的南明軍閥也毫不手軟,命令大西軍對這些軍閥勢力進行嚴厲的改編整治,不服從改編命令的,一律就地消滅。

    就這樣,孫可望通過嚴厲的整治手段,使得南明朝廷做到了政令、軍令的暢通無阻,有力地保證了抗清鬥爭的勝利進行。

    而同一時期的大順軍,在聯明抗清之後,處處受制於南明官僚,喪失了自我,被腐朽的南明官僚輕易地擺佈於股掌之中。

    大順軍由於政治經驗嚴重不足,被南明官僚分而化之,四分五裂。郝搖旗、王進才等部竟然成為了南明官僚何騰蛟的鷹犬。在反正將領陳友龍奮力進攻清軍之際,郝搖旗竟受何騰蛟的指使,從背後偷襲陳友龍的軍隊,打垮了這支反清生力軍,導致寶慶等地得而復失。事後,南明官僚推卸責任,紛紛指責大順軍“賊性不改”,破壞抗清大業。

    而李過、高一功在率領大順軍包圍長沙,即將攻下城池的時候,何騰蛟又私慾膨脹,想讓自己手下的南明軍隊取得首功,於是,何騰蛟利用自己督師的身份,強令李過、高一功等人撤往江西,放棄對長沙的圍攻。李過、高一功竟然毫無反抗之力,遵令而去。結果何騰蛟拼湊的南明軍隊毫無戰鬥力,被清軍打得大敗而逃。罪魁禍首何騰蛟只剩孤身一人,束手就擒,被清軍斬殺。

    南明的反清鬥爭中,大順軍作為一支力量雄厚的軍隊,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根本原因就是大順軍中沒有一位像孫可望這樣政治才華出眾的領軍人物。


    1652年,在孫可望的主持下,以大西軍為主的南明軍隊對清軍展開了大反擊。劉文秀率軍橫掃四川,所向披靡,幾乎收復了四川全境。李定國進軍廣西,攻取桂林,逼死了滿清定南王孔有德,收復廣西全省。

    由於大西軍將領劉文秀驕傲輕敵,在保寧兵敗,孫可望調令李定國會師湖南,迎擊從北京趕來增援的正牌滿洲八旗精鋭。

    於是,李定國率軍轉回湖南,與清軍血戰多天之後,佯裝不敵,設伏圍殲了輕敵冒進的滿清八旗兵,斬殺了滿清敬謹親王尼堪。

    大西軍強悍的戰力,令滿清朝廷膽戰心驚。大西軍的反擊,一度打得滿清朝廷打算放棄西南七省,與南明劃江而治。


    孫可望企圖自立為帝,挑起內訌

    可是,就在此時,孫可望身上的弱點暴露出來了。

    1.孫可望心胸狹隘,他對屢立大功的李定國非常妒忌,竟然想要除掉李定國;從此埋下了內訌的禍根;

    2.孫可望看透了永曆朝廷的腐朽不堪,在身邊部將以及一些無恥的南明官僚的攛掇之下,竟然起了自立為帝的野心;

    由於孫可望未能審時度勢,一心想要當皇帝,最終與李定國、劉文秀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內戰,嚴重削弱了南明抗清的軍事力量。

    其實,孫可望完全可以像曹操那樣,挾天子以令諸侯,待到擊敗清軍,平定天下之後,再進行廢立之事。可惜,孫可望太心急了,最終,竹籃打水一場空,自己只落得個千古罵名。


    結語

    孫可望是文武兼備的軍政全才,擅長處理政務;軍事能力次於李定國;而李定國軍事能力強於孫可望,但是,在政務處理上,李定國遠遠不及孫可望。

    如果孫可望與李定國精誠團結,同心協力,那麼,滿清是一定不能肆虐中華的。

    可惜,歷史就是歷史,誰也無法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