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的普遍認知中,鄉鎮中學的學生一般都比較刻苦,因為對於他們而言,讀書是改變命運的最佳方式。然而實際情況卻是,部分學生讀書確實很努力,成績也還不錯,但是也有部分學生對學習提不上興趣,甚至有嚴重的牴觸情緒,最終的學習成績慘不忍睹。
7門學科總分不到200分
下面這張成績單便是某鄉鎮中學的測試成績單。從成績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學生7門科目加在一起的總分都沒有200分。説實話,第1次看到這個成績單的時候,我感覺很詫異。因為一般情況下,有的學生僅僅是數學和語文兩科的總分都能夠超過200分。
那麼為什麼會造成這樣一種情況呢?在我看來只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主觀原因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因為客觀原因造成的。
首先來説一下客觀原因,比如學校的硬件設施。相對比較落後的教育資源配置,還有師資隊伍的差異。
而主觀原因的話,就是部分學生對學習提不上興趣。娛樂玩耍佔據了他們大多數時間。有的學生還染上了不良習慣,從而影響到了自己的學習成績。
鄉鎮教師無奈
作為老師而言,遇到這種學生確實蠻無奈的。當你發現一道題需要講很多遍,他才能理解;佈置的學習任務,他不一定會按時完成;你怎麼關心他,他都不願意去學習。老師們的耐心責任心都會慢慢地耗掉。
鄉鎮學生的現狀
現在的鄉鎮學生差別蠻大的。有的學生學習成績優異,學習習慣也很好,不僅能吃苦,而且願意主動地去學習那些知識,去探索鑽研,有問題也會及時向老師請教。
但也有的學生不管老師怎麼用心地去教他,他都不願意去學,當老師教給他相關的學習方法之後,他也不願意去實踐,自己做錯了也不會去思考為什麼會錯,錯在哪兒,沒有心思去總結這些東西。所以就會導致,儘管很多題老師已經講過了,但是下次遇到他還是會錯。
另外對於那些對學習不怎麼感興趣的學生,和家境有一定的關係。有的學生家庭比較貧困,為了改善家庭經濟條件,他們的父母不得不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外出打工,在這樣的情況下,因為缺少父母的陪伴監管,導致他們染上了一些不良習慣,畢竟我們知道老一輩對孩子都會比較包容,換句話説會比較嬌慣。
如果有父母在身邊的話,當發現孩子有不良行為的時候可以及時制止,而且父母相對於老一輩而言會更有威懾力一些。
另外很多鄉鎮的孩子與城裏的孩子相比,他們會更加自卑一些,他們缺乏自信,以至於當他們遭遇挫折的時候會進入一種惡性循環,舉個簡單的例子,某次考試他考砸了,考得並不是很好,他就可能會自暴自棄,認為自己可能水平就這個樣子,再怎麼努力學也還是那個樣子,所以説他就沒有那麼努力。
而且因為沒有父母在身旁監管他們的空餘時間,就容易接觸一些不好的事物或者是娛樂為主。長此以往,他們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就很少了。自然而然學習成績就下降了。
所以當我看到這些學生7門科目的總成績都還沒有200分時,內心既是驚訝也是無奈。如果他們能從小跟在父母身邊,如果父母能陪伴他們成長,如果他們的成長路上有人能夠及時糾正他們的不良習慣,那麼我想他們或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
不過比較樂觀的是近些年越來越多的子女可以跟隨父母到務工所在地就近上學。有了父母的陪伴,他們會更有自信,也不容易養成不良習慣。而且大城市的教育資源相對於鄉鎮而言要優越很多。所以希望未來這種隨遷子女就近入學的政策越來越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