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的國都已經被攻破了,為何吳國不乘勝追擊,一舉滅掉楚國

吳楚爭霸是春秋末期諸侯征戰中的一個序幕,早期,楚國處於上風,吳國只有被動挨打,吳國曆代君主為了對抗楚國,便選擇與晉國聯合,他們在晉悼公的幫助下,學習晉國軍事經驗和技術,最終掌握了攻克楚國城池的經驗。在晉國的扶持下,吳國的軍事實力一天天壯大,後來吳王闔閭繼位,吳軍在名將孫武的率領下,終於大破楚軍,並破楚國都城郢都。

楚國的國都已經被攻破了,為何吳國不乘勝追擊,一舉滅掉楚國

歷史的表面總是讓人捉摸不透,在吳國在攻下楚國都城後,卻並沒有乘勝追擊,相反,吳王闔閭甚至放棄了追剿楚國殘兵的行動,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因為這一決策上的失敗,楚國最終發動了反擊,這一次楚國反敗為贏,大敗吳軍,吳軍只能失敗的沮喪中紛紛撤回吳國。那麼,為什麼吳王闔閭沒有趁機一舉滅亡楚國?這其中又有什麼樣的原因呢?

其實吳王闔閭放棄滅亡楚國,有四個方面的原因,首先,吳王認識到了楚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現狀。而吳國曆來被視為是蠻夷之地,其經濟發展水平是不能和楚國相提並論的。吳王在攻克楚國國都後,便很快發現了楚國的富庶,吳王認為,吳國人口少,兵力少,綜合國力根本無法和楚國相比,就算現在佔得一時便宜,恐怕吳軍也不能持久,與其等到楚國軍民反戈一擊,還不如主動撤軍,於是才有了楚國不被滅亡的結果。

楚國的國都已經被攻破了,為何吳國不乘勝追擊,一舉滅掉楚國

第二,秦軍的參與。楚國國都郢都被攻克後,楚昭王逃跑,申包胥便去秦國搬救兵,在秦國哭了幾天幾夜總算求來救兵。後來秦軍出兵打破了吳國的軍事部署。吳國在攻破楚國的都城後,並沒有乘勝追擊殘兵,相反,吳王闔閭還有打算擁立楚人傀儡的想法。就是在這節骨眼上,楚人申包胥請來了秦軍,由於秦軍的參與,吳國便在軍事上處於劣勢,秦楚兩個大國聯手,吳國根本不是對手,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撤軍,這樣,便有了楚國復國的結果。

楚國的國都已經被攻破了,為何吳國不乘勝追擊,一舉滅掉楚國

第三,吳國後院起火,自顧不暇。吳國後方出現了反對勢力,這是主要因素。秦楚聯軍後,吳將夫概統率的偏師被擊敗,夫概在撤回國內的途中,生怕吳王闔閭找自己的麻煩,於是,他便首先返回吳國,並説服吳國反對勢力反對吳王。前線取勝卻後院起火,這是吳王闔閭所不能容許的,為了削平叛亂,吳王闔閭只好調回了攻楚的精鋭。因為吳國精鋭的先後離去,楚國便重新收復了所失去的領土,於是,吳國便失去了滅楚的機會。

除了夫概的叛亂,吳國背後的越國也蠢蠢欲動,越國是吳國的仇敵,同時也是楚國的盟國,當越王勾踐看到吳軍攻破楚都,他自然不能坐視不理,於是,柏舉之戰後,越軍便主動入侵吳國。後院起火,吳王闔閭只好回國轉攻越國。

第四個原因,吳軍在楚國犯下了嚴重的人道主義錯誤。吳國在攻破楚國都城後,便開始在城內大肆搶掠,這一強盜性的做法最終引起了楚人的不滿,為了發泄自己心中的仇恨,楚人便重新倒戈於楚王。於是,在楚昭王的鼓動下,楚軍發起了全線反擊。面對着楚國發瘋般的攻勢,吳國那點兵力根本招架不住,因為吳國精鋭已經撤回至境內,所以吳軍也在楚國全線大敗,很快,楚國便收復了所有失去的領土。

楚國的國都已經被攻破了,為何吳國不乘勝追擊,一舉滅掉楚國

吳楚爭霸是春秋末期諸侯爭霸之戰中的一段序幕,此戰吳國雖然打擊了楚國的囂張氣焰,但並未完全滅亡楚國。因為楚王一些決策上的失敗,再加上吳楚客觀條件的限制,吳軍最終遭遇大敗。吳楚爭霸後,春秋的基本格局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楚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一蹶不振,而吳國也因為越國的攻擊逐漸走向滅亡,因為兩大國的衰弱,爭霸的焦點便又再次轉向中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33 字。

轉載請註明: 楚國的國都已經被攻破了,為何吳國不乘勝追擊,一舉滅掉楚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