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喜歡文章可以點擊關注即可,小編力求不讓你們失望,每天都會更新哦!
我是小編小帥,開啓你的洪荒之力吧。不要説話,用眼睛去體會。
中國自有科舉制度以來,考中進士成為天子門生是每一個讀書人的夢想。如果能高中魁首,則更是欣喜若狂之事,前途無限光明。明朝末年的周延儒,21歲時就豪取會元、狀元,也就是憑藉這個身份,他兩度出任首輔。只是當時國事已經衰微,並沒有扭轉乾坤能力的周延儒最後不僅黯然自盡,還背上了奸臣的罵名。
對於此人,在他的家鄉宜興有個傳説,那是周延儒幼年時,他祖父帶他經過同為宜興人的徐溥石柱牌坊。因為徐溥是弘治朝的首輔,當地人按照規矩給他樹立了這個石柱牌坊。祖父本來是要以此勉勵周延儒的,結果他卻滿不在意的説:“徐閣老做了宰相就把牌坊放在這裏,我若做了宰相放在哪裏呢?”
更令人可怕的是,相傳此時的周延儒只有4歲。我一般不引用這些民間傳説來浪費筆墨的,但這個説法我覺得還是有可信之處,因為周延儒實在是太早慧了。科舉到了明朝,已經非常嚴格,八股文和四書五經要弄明白,沒有幾十年的時間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明朝的狀元年紀一般在30歲以上。但周延儒21歲就豪取狀元,奪魁時的年紀僅僅稍長20歲時的費宏。
不過,如果按照論資排輩的官場做派,貴為狀元的周延儒要當上首輔,站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還需要很長的時間。但崇禎上台之後,清理了魏忠賢及其同黨,因此也提拔了一大批人才,這其中就包括了周延儒。崇禎二年,周延儒便入閣,第二年拜為首輔。
不過周延儒遇到了他一生的勁敵——温體仁。此人奸詐,善於營私結黨,周延儒完全不是對手,僅僅當了四個月的首輔便被排擠回家。直到温體仁死後,朝政鬧得不可收拾,才在崇禎十四年被宣召回京再次擔任首輔。
周延儒接手的這個爛攤子已經危在旦夕了,他本人回天乏術,眼睜睜看着大明墮落。在張廷玉編寫的《明史》中,只有六個人名列在《奸臣傳》的正傳之中。很不幸,周延儒就是其中的一個。
但不得不説,他略有一些冤枉。在《明史》中,給奸臣下的定義是:必其竊弄威柄、構結禍亂、動搖宗祏、屠害忠良、心跡俱惡、終身陰賊者。
試問在疑心病患者崇禎時,他17年間他竟然換了17個刑部尚書和50個內閣大學士,周延儒能夠竊弄威柄嗎?周延儒兩度為首輔,一共時間不過兩年多,李自成、滿清折騰不是從他開始,更不是以他結束而結束,這談不上構結禍亂、動搖宗祏吧?
要説屠害忠良,更是無稽之談了。他着力調節東林黨和非黨林黨的矛盾,陷害了哪一個忠良?黃宗羲在《子劉子行狀》也評價:周延儒之再相也,起用正人,反其曩日妒賢嫉能之政。
至於心跡俱惡、終身陰賊這種扣大帽子的説法,就不用再辯駁了吧。
但是周延儒也實在談不上是個能臣、良臣。他最大的特點就是誇誇其談,寧遠兵變時,袁崇煥請發軍餉,大臣們都同意動用國庫,崇禎問他怎麼辦。
周延儒卻表示,如果開了這個先例,到處都要軍餉,該如何解決?説到底,情況緊急,不得不發,但得想個長久之策。
過了幾天,崇禎問他得長久之策在哪裏。他卻含含糊糊答不上來,只説軍餉最好按照糧食發放,然而這次兵變,必有內情,一定是下級武將逼迫袁崇煥表態罷了。
説來説去,半個解決實際問題的主意都沒説。
周延儒自身“性貪”,所任命的官員大多也不廉潔,這也成為攻擊他的口實。但更為要命的是他在崇禎十五年時一次軍事監督中的表現。
這時候,清軍已經佔有優勢,他們南下,讓京師全城戒備。結果清軍繞過京師,南下洗劫一番,再度北返的時候,京師又拉響了警報。這時候周延儒和次輔吳甡黨爭不斷。吳甡請求督戰流寇李自成,周延儒不得不到前線督戰外敵。臨走之時,他自己也説:“但言願捐軀報國,援兵事實非所長”。
不管是不是所長吧,作為首輔的周延儒駐守通州,他打探到清軍搶劫以後就不打算繼續圍困京城了。然後周延儒每日和幕僚、將領一起飲酒作樂,更是不知廉恥的向朝廷奏捷。
清軍退去後,周延儒被視為英雄般回到皇城。但後來錦衣衞指揮使駱養性首先上書揭發,其他官員也紛紛彈劾。崇禎最恨對他玩弄心眼的人,最後命他自縊。
後人評價崇禎是不該做亡國之君的亡國之君,那麼周延儒就是不該做奸臣的奸臣。
參考資料:《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六·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