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明朝如果放鬆海禁,發展海外貿易,能否避免被滅亡的慘劇?

由 聊素麗 發佈於 經典

大家好,我們的傑瑞聊説事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説起明朝的問題,其實還是比較複雜的,但有一點肯定是沒錯,明朝一直都處在財政吃緊的狀態下,尤其是到了明朝的中後期,財政問題被暴露得非常明顯,比如明武宗上台之後,結婚國家都拿不出足夠的錢,後來要不是張居正的變法,明朝可能就撐不下去了。
明朝海禁
越來越嚴苛的經濟條件,讓明朝也必須要重視貿易,明朝經常會採取海禁的策略,最早是朱元璋開始實行海禁,不讓民眾下海捕魚貿易。雖然明朝有過鄭和下西洋的盛舉,但他們大部分的時間,都是海禁,之前宋朝就已經發展出了非常發達的貿易,即便是元朝,也是相當重視海運貿易。
通過這些貿易,不斷進行着物資交換,為國家也是爭取到了大量的財富,可明朝就沒有這麼做,其實明朝的生產力還是相當發達的,眾多的商品,也能得到西方各國的青睞,明朝也並非是一直禁止海外貿易。
在隆慶年間,就已經開放了一些關口,而後來張居正通過改革,改變了原本的貨幣體系,白銀開始大量流入,對於民間的貿易也起到了極大的幫助,這就讓明朝獲得了不少的財政收入,對於緩解中後期的矛盾,也有很大的幫助。不過隆慶開關只是暫時的事情,沒有能繼續貫徹下去,而張居正的改革,在他死了之後,也漸漸被萬曆等人給廢棄,後期崇禎甚至幾百萬兩餉銀都拿不出來,這也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如果發展海外貿易,明朝能否避免滅亡?
其實官方層面,明朝一直都有進行海外貿易,只是在民間,對於海外貿易的限制太多了,很少能徹底放開。要是明朝能貫徹下去,真正放開貿易,大力發展海貿的話,明朝是否能避免滅亡呢?我認為是不可能的,其實明朝的滅亡與他們的財政問題有着關係,但這個問題是無法解決的。
根據《明史》的統計,我們看到明朝中後期,平均每年的財政收入大概是在300萬兩左右,這種收入確實太少了,此外,明朝還會徵收糧食充當賦税,摺合一下的話,每年加起來大概有2000多萬兩。這個水準也還不錯了,可與宋朝,清朝相比,明朝的財政收入還是太少了。畢竟糧食這類的賦税,沒辦法直接兑現,明朝後期供養遼東的關寧軍,就傾盡了全國的財富。
那麼引入海貿,這筆收入自然就能增加朝廷的賦税,無論是官方運營,還是民間的私自貿易,朝廷都可以獲得不少的收益。可即便這麼做,明朝也不可能避免因為沒錢而滅亡的結局,崇禎是運氣不夠好,他自己也挺作死,白白把江山給送了出去,明朝當時其實不至於就這麼被滅掉,但沒錢安撫地方,導致農民軍到處橫行,朝廷費盡力氣也只能養遼東的軍隊,缺錢給國家帶來的影響,仍然會導致明朝的滅亡。
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説海貿無法解決明朝滅亡的問題呢?
首先我們就必須要看看明朝為何會只有這點賦税,朱元璋開國的時候,吸取了前朝的教訓,他想要給民眾一個不錯的生活環境,因此就規定對於農民永不加賦,他的這個決策,直接就導致明朝整體的農業税相當低,再加上明朝一直困擾他們的流民問題,實際上大量的民眾壓根就沒有在土地上好好耕種,即便是這麼少的農業税,也在不斷減少。
而明朝對於商業税就更不重視了,如果開海的話,必然要算到商業税裏面,明朝商業税的税率相當低,在不開海的情況下,主要是以鹽,茶,營業税之類的。單單是萬曆早期改革的時候,他們的商業税收入也就300多萬兩,而相比之下,宋朝光是從鹽,茶這些税收中,就獲得了幾千萬兩的收入,宋朝海運更是給國家帶來了更多的收入,這點明朝是比不了的。
明朝的商業税,實際上屬於是接近不存在的地步,明朝建立之後,政府對於商業税並不重視。因此即便明朝開海,由於商業税的管理,落實不行,海運大量的收入,也沒辦法都到國庫裏面。可能通過海運徵收過來的税,還真沒多少銀子。
為何會有這樣的問題呢?最主要的因素,是明朝的壟斷導致的,明朝一直都有海外貿易,可那些都是一些地主官僚,皇親國戚們來主導的官方貿易,他們通過這些貿易,為自己賺取了大量的錢財,早期的鄭和航海,帶來的眾多錢財都是到了這些皇親國戚們自己的腰包裏面。
而明朝又有一個更加獨特的制度,那就是士紳不用納税,這就導致東南這些地區,大量的官紳地主們每年賺取大量的錢財,自己卻不用上交給國庫,即便是朝廷實在過不下去,強行徵收,從他們的手裏也拿不到多少錢。
而這些人又處在東南沿海等地,他們長期就把持着海外貿易,即便是明朝徹底放開了這些貿易,也必然要讓這些人佔了大頭,著名的隆慶開關,明明有大量的白銀流入,結果國庫倒是沒有多少收入,可民間去形成了一股白銀熱,市場裏面突然出現了這麼多的錢,國家居然沒收到多少錢,這就太不可思議了。
説到底,還是這些人與文官階層的利益都是一致的,負責海運税收的官員們,本身就是這個階層的人,他們和背後的人們都會通過這些貿易,層層吸血,剩下的能到國庫的銀子實在沒有幾個了。朝廷還沒辦法從他們身上收取賦税,而長期以來,朝廷也沒辦法建立有效的商業税收制度,同樣無法增加税率,畢竟這些文官階層掌握了朝廷的話語權,皇帝也不能隨意觸碰他們的利益,要想改革就必須要這些人同意,可讓他們出血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此外,由於明朝初期就執行了海禁政策,這就導致了走私風氣盛行。明朝建立的時候,東南沿海等地就已經出現了大量的海盜,他們以雙嶼這些地方為主,紛紛選擇走私商品,像日本與東南亞很多的國家,都出現了大量的海盜,而明朝沿海地區更是有眾多的官商與這些海盜勾結,聯手去謀取大量的利益。
隆慶開關的時候,走私風氣一度就壓過了正當貿易,明明是受到政府保護的商船,出海之後就必須要依附這些走私者,朝廷屢次要打擊走私,可始終都沒辦法打擊乾淨,因為朝廷裏面像很多皇親國戚,他們才是走私中的大頭,靠着這些走私賺取了更多的錢財。開海反而會影響他們的利益,即便是強行開放,他們也會加大走私的力度,靠着長期走私的優勢,不斷排擠正當的貿易。
因此明朝沒辦法徹底放開海貿,即便是完全放開了,海外貿易的收入也不可能太高,大部分還會落到這些官商的頭上。至於明朝到底該怎麼解決自己的税收問題,這就已經沒有什麼好的辦法了,因為早期確定的制度,到了後面文官階層徹底掌握了朝中的大權,要想全部推翻這個制度,就必然要觸碰到明朝的統治基礎,這對於朝廷的統治會有極大的影響,因此任何皇帝,即便想要增加税收,也沒辦法通過改變制度,更換税收的策略,他們所受到的阻力會非常大,這是哪個皇帝都承受不了的事情,封建政權首要的目標,還是要確保自己的統治不出問題。
參考文獻《明史》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