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危思良將,枋頭之戰前燕迴光返照,桓温與慕容垂兩大名人雙輸
十六國史系列故事—57,敬請點擊"關注",查看更多內容。
367年,前燕太宰、太原王慕容恪病故。東晉權臣、大司馬桓温決計北伐。
前燕興起後,國勢日隆,尤其在慕容恪掌權時,東晉在前燕面前勝少負多。當初前燕景昭帝慕容儁死時,幼主即位的消息傳到建康,東晉朝臣欣喜異常,以為是北伐的好時機,但熟知兵事的桓温卻心有忌憚:"慕容恪尚存,所憂方為大耳。"
此時得到慕容恪的死訊,桓温認為前燕再無對手,加之其心有異志,因而決定再次發動北伐。這是桓温的第三次北伐,這一仗,不僅影響了燕、晉兩國的歷史進程,桓温、慕容垂兩大名人的個人前程也由此出現了拐點。
一、上、中、下三策
369年4月,五萬東晉大軍從姑孰出發開始北伐,主力乘船北上,東晉軍隊以步兵為主,乘船保存了士兵體力,加之水道補給的便利,因而士氣高漲。保障航運的通暢至關重要,桓温命將軍毛虎生從鉅野澤一路挖掘運河,連通汶水、清水,又引入黃河水,以抬高水位。
謀士郗超鑑於晉軍依賴的水道水量小,運輸困難,憂慮前燕如果堅壁清野、避免決戰,晉軍就會陷入困境。他向桓温獻三策:
上:棄船登陸,全軍攜帶少量乾糧,輕裝疾進,攻敵不備,直撲前燕國都鄴城。敵無名將、桓温帥旗一至,前燕朝廷只有兩條路:或者棄城而逃,退出中原;或者倉促應戰,全軍被殲。
中:東晉大軍以到黃河流域,就此休整,建築要塞,屯積糧草、輜重,做好充分準備,明年春暖之後,再與前燕決戰。如此雖慢,卻已先立於不敗之地。
下:按照現有方案,繼續北進,則戰事不能拖延過長。否則,到了秋、冬兩季,水位會越來越低,糧草無法補給,晉軍不戰自潰。
如果選擇上策,以前燕當時的狀態,東晉很可能將其一鼓而滅;即使中策,前燕也難以抵禦。那麼,桓温會怎麼選擇呢?
二、前燕危如累卵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郗超是桓温的第一謀臣,這次他卻沒有選擇其上、中二策。桓温認為,上策太冒險,中策太費時,他的很大精力要花在朝局爭鬥上,長期在外,朝中如果有人搞事情,他將難以處理。下策在其看來,依託運輸線,晉軍可攻、可退。前燕水軍孱弱,甚至可説是沒有水軍,並無大的風險,更何況還要把控朝中爭鬥。
369年7月,桓玄攻取湖陸,生擒前燕守將寧東將軍慕容忠。前燕慕容暐急調2萬兵馬,命下邳王慕容厲率軍出戰,桓温在黃墟大敗燕軍,慕容厲全軍覆沒,單槍匹馬逃脱。燕高平太守投降,晉軍前鋒鄧遐、朱序連戰連勝。慕容暐走馬換將,命樂安王慕容臧接掌軍權,阻擊晉軍,但其努力都被晉軍粉碎。慕容暐一籌莫展,連連向前秦求救。
前秦苻堅與王猛商議後,派出救兵,但苟池及鄧羌率領的所謂援兵步騎二萬,也只是遠遠地觀望,他們的策略就是趁火打劫,而不是雪中送碳。
晉軍的勝利,使得前燕內部許多人發生動搖,進而投降了桓温。桓温乘勢進兵抵枋頭,這裏距離前燕國都鄴城已不過百里。慕容暐和輔佐慕容評已喪失了抵抗意志,打算逃跑,退出中原。這完全符合郗超上策的預定目標,如果能兵貴神速的話,東晉很可能收復中原。
受排擠被閒置的慕容垂坐不住了,國之將亡,他積極請戰:"就讓我打一仗,如果失敗,你們再跑也不遲!"
前燕國無良將,受忌憚的慕容垂也許能擋住桓温。慕容評、太后可足渾氏此時也顧不上與慕容垂的矛盾,就讓他去抵擋一陣,死馬當活馬醫吧。
三、名將對決
佔領枋頭後,桓温犯了一個錯誤:他沒有迅速向鄴城挺進。他遇到了一個實際困難,這裏向北沒有水道了,因而他需要時間積累物資。這一短暫的停頓,也為新任燕國大都督慕容垂贏得了時間,他也帶兵來到枋頭,與桓温形成對峙的局面。
一連串的小勝穩住了前燕的軍心,隨着夏去秋來,降水減少,水位開始下降,晉軍的運輸問題如期而至。桓温也是知名的軍事家,豈不知背後的兇險,但其腹中已有預案,早就派出豫州刺史袁真攻克了譙郡、梁國,要求其迅速鑿通石門,使睢水與黃河相連,從而解決運糧問題。
慕容垂開始行動了,他派弟弟慕容德率15000騎兵繞過桓温,趕往石門。晉軍沒有發現前燕軍的變動,沒有抓住前燕主力騎兵離去的良機發動進攻。
9月,慕容德在石門擊敗袁真,桓温大軍得不到新的補給,只能撤兵。19日,船隻大部分擱淺,已經回不到南方了,桓温下令燒船,帶着餘糧,整軍而退。
桓温兵退,前燕將士歡呼雀躍,諸將爭着追擊。慕容垂制止了大家:"敵人未經大敗,後退必有防備,等他們疲憊了,再戰不遲。"他親率8000騎兵遠遠跟隨,晉軍日日行軍、戒備,疲乏不堪,隨着距離國門日進,逐漸懈怠。見時機成熟,慕容垂預先派慕容德埋伏於襄邑東澗,東西夾擊,大敗桓温,斬首3萬。
狼狽逃脱的桓温在譙郡又被前秦打劫了一番,逃回東晉僅剩萬人。
結語:
枋頭之戰,東晉與前燕都受到了削弱,前秦坐收漁人之利。
枋頭之戰的失敗,於桓温而言,對其地位並未造成損害。通過這次北伐,他控制了徐州、豫州,進而廢立皇帝,氣焰愈勝。但其聲望卻是大大受損,原本寄望於北伐建立不世之功,回朝受九錫,從而改朝換代,北伐的慘敗使這一切圖謀幻滅。
慕容垂則完全沒有分享到勝利果實。大勝之後,皇帝慕容暐忌憚他功高,輔政慕容評害怕他分權,太后可足渾氏更與他有宿仇,於是,當危機解除,慕容垂復又成為被高層一致嫌棄的對象。不只如此,他們還預謀除掉這個麻煩。得到消息的慕容垂一聲長嘆,他不願反叛家國,便只能逃離家園、投奔前秦。
沒有了慕容垂的前燕,迅速敗亡,僅僅一年就被滅國。
十六國史系列故事—57,敬請點擊"關注",謝謝您的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