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戰國曆史,比演技炸裂的《風雲戰國之列國》更震撼

先秦時期,諸侯爭霸。
春秋之後來到了大變革時期,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各國積極求變,在歷史的浪潮中,迸發出強大的生命力,湧現出一批批傑出人物。
鬱郁不得志的屈原,國家滅亡後以死明志;
謀略過人的韓非子,受到李斯迫害命途多舛;
以變法聞名,卻又因變法而死的奇才商鞅……
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一度最強的齊國滅亡,而出身低微的秦國後來居上,成為笑到最後的霸主。
真正的戰國曆史,比演技炸裂的《風雲戰國之列國》更震撼

《風雲戰國之列國》
金鐵木導演拍攝的紀錄片《風雲戰國之列國》重現2000多年前的歷史場景,於榮光、鄭則仕、喻恩泰、王勁松一眾“老戲骨”領攜主演。劇情式紀錄片!演技炸裂!再看風雲動盪的戰國,波雲詭譎的政治時局。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2000多年前的硝煙早已經消失殆盡,一件件珍貴的文物,一部部經典史籍,成為當年的見證,幫助我們還原那個年代,比《風雲戰國之列國》更真實震撼的歷史。
戰國時期,大國野心勃勃,小國紛紛結盟,戰爭不斷。如何才能保證軍令正確地傳達呢?那便是用虎符。
1973年,西安杜城村附近,一位農民發現了形似虎的秦國兵符,也就是這件杜虎符。
真正的戰國曆史,比演技炸裂的《風雲戰國之列國》更震撼

符:中國古代常用的一種信物,一般分為兩半,兩半相合,就能作為辦理某類事務的定約和踐約的憑證。
杜虎符是一隻行走的老虎的左半邊,它昂首向前,尾巴蜷曲,它的背面,頸上有一小孔,應該是和另外半邊相合。
真正的戰國曆史,比演技炸裂的《風雲戰國之列國》更震撼

杜虎符 陝西曆史博物館藏
虎符上有錯金銘文共40字,字體為小篆,大意是説:
右半符掌握在國君手中,左半符在杜地軍事長官手中,凡要調動50人以上的帶甲兵士,杜地的左符就要與君王的右符相合,才能行動。
但是有特殊情況,也不必等虎符來,看烽火警報行動。
這件小小的虎符,反映出來的是君主權力高度的集中。當時,每個軍隊的首領都有各自的虎符,外形不同,榫卯的機構製作得也不一樣。
雖然我們不知道這件戰國秦虎符的主人是誰,但是卻可以看出工匠的用心。
普通的刻字容易磨損,工匠們便先在虎身先鏨刻出陰文字槽,再將極細的金絲嵌入陰文字槽之內,打磨平整光亮,這樣精心地製作,才使得杜虎符歷經兩千多年的時光仍然熠熠閃光。
真正的戰國曆史,比演技炸裂的《風雲戰國之列國》更震撼

運用虎符就是為了避免權力的監管不利,只認虎符不認人,更有利於君主統治。
然而,歷史上也出現過盜用虎符的大事件,成語“竊符救趙”就和它有關。
《史記》記載,秦軍在長平之戰大破趙軍,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魏國求救,但是魏王害怕秦國。於是他想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派晉鄙領兵十萬去救趙,但只讓他們屯兵,不發兵。
真正的戰國曆史,比演技炸裂的《風雲戰國之列國》更震撼

戰國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無忌憂心忡忡,多次勸父親發兵救趙。
原來,趙王的弟弟平原君是信陵君的姐夫,兩國有姻親關係,而且趙國一旦滅亡,魏國也唇亡齒寒。
信陵君苦勸無果,魏王始終不改變心意,他決定以身殉難,帶着手下的門客集結了一百多乘車騎,打算去和秦軍拼命。
就在他出城門的時候,遇見了一個七十歲的老頭,侯贏。
平時信陵君待侯贏客客氣氣,此時侯贏卻好像沒見着他一樣,害得他走出老遠,還是氣不過,調轉馬車,回去質問。
侯贏卻早有準備,他知道信陵君會返回,還給他指了一條明路。
侯贏的方法是讓信陵君拜託魏王的寵姬將兵符偷出來,帶着兵符上戰場,兩符相合,將士們就會聽他的。
虎符合並
信陵君聽了他的建議,果然將兵符偷了出來。不過率領軍隊的晉鄙萬一不聽該怎麼辦?如果他報給魏王,就功虧一簣了。
侯贏又説,此時只需帶一位勇士,如果晉鄙不合作就將他殺了。這位勇士不是別人,就是侯贏的朋友屠夫朱亥。
臨別時,侯贏説自己年事已高,不能陪公子同行,但是當公子到達的時候,願意以死報答。
真正的戰國曆史,比演技炸裂的《風雲戰國之列國》更震撼

屠夫朱亥震懾全場
當信陵君將兵符帶到後,晉鄙果然不合作,朱亥出手將他殺死,信陵君順利地救了趙國,侯贏刎頸自殺。
侯贏不僅有智慧,還十分忠誠。王維在《夷門歌》稱讚了他的高義:
非但慷慨獻良謀,意氣兼將身命酬。向風刎頸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
真正的戰國曆史,比演技炸裂的《風雲戰國之列國》更震撼

“功成身死”的蘇秦
夷門侯贏的死壯烈轟動,戰國時期,為了君主,門客們紛紛獻出生命,比如刺秦的荊軻,還有從事反間活動的蘇秦,都是為了自己的信念而死。
為了使國家更強盛,有的國家在侵略擴張,有的國家則在變法圖強,比如秦國就在商鞅的法令下進行變革。
真正的戰國曆史,比演技炸裂的《風雲戰國之列國》更震撼

商鞅以前叫做公孫鞅,本是衞國人,他早年來到魏國,但不受魏惠王重用。在秦國,卻得到了秦孝公的賞識,輔佐君王,提出了變法的主張。
有個成語“立木為信”就和商鞅有關,他在鬧市宣佈如果有人能將一根粗木搬運到城門下,就賞賜十金,沒有人應,後來又增加為五十金。
古時候二十兩為一金,五十金即為一千兩。
真正的戰國曆史,比演技炸裂的《風雲戰國之列國》更震撼

立木為信
有個衣裳破爛的人走了上來,扛起了木頭,果然得到了賞金。
從此,商鞅説一不二的作風,贏得了百姓的尊重,也讓他的變法推行也變得順利。
商鞅改革户籍制度,明令軍法獎勵軍功,廢除世卿世祿制度,獎勵耕織重農抑商,改法為律制定秦律,這一系列措施使得權力集中在帝王手中,秦國也越來越強盛。
真正的戰國曆史,比演技炸裂的《風雲戰國之列國》更震撼

他廢井田,制轅田,推行縣制,還統一度量衡,商鞅銅方升見證了他的改革。
真正的戰國曆史,比演技炸裂的《風雲戰國之列國》更震撼

商鞅銅方升 上海博物館藏
戰國時代秦國銅製量器
商鞅成也變法,敗也變法。大刀闊斧的改革,雖然有利於百姓,也讓國家強盛,但是卻得罪了貴族階級。
而且他執法過於嚴酷,不得人心。秦孝公逝世後,商鞅被指為謀反,車裂而亡。
真正的戰國曆史,比演技炸裂的《風雲戰國之列國》更震撼

商鞅
雖然秦惠王處死了商鞅,但是依然推行他的法令,商鞅變法推動秦國走向了統一霸業的道路。
在語文課本里,我們學過墨子的兼愛非攻思想,韓非子“以法為教”的主張,他們的思想在戰國時代光彩閃耀。
河南省信陽縣長台關信陽1號楚墓中出土的信陽楚簡,被認為是《墨子》的佚篇。
真正的戰國曆史,比演技炸裂的《風雲戰國之列國》更震撼

楚簡《墨子》佚篇(8 枚)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春秋時期孔子周遊列國,宣傳儒道,沒有幾個君主聽從。戰國初期,墨子出現了,他不僅能言善辯,還擅長工藝。
當他聽説同鄉人魯班要幫助楚國打造雲梯攻打宋國,於是匆匆趕去勸阻。
偌大一個楚王,想發起侵略戰爭,連一個國家之力都無法阻擋,墨子如何能確信自己能夠成功呢?因為他有兩個利器,“義”和“利”。
他先是找到同鄉魯班,不説自己是來當説客的,只説想請魯班幫他殺人。魯班肯定不答應,這種不義之舉就算給錢也不能做。
於是墨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既然殺人是不義之舉,為什麼要幫楚國打造雲梯,那會殺死多少人啊?
魯班被他將了一軍,但還是堅持,自己已經答應了楚王,不能反悔。
於是墨子就和他一起見楚王,他用有錢人去搶窮人錢財的比喻,指出楚國攻打宋國處於不仁義的地位,但是這樣還不能阻止帝王的野心。
真正的戰國曆史,比演技炸裂的《風雲戰國之列國》更震撼

然後他進一步分析,他已經派出了弟子守在宋國,就算楚國攻過去,也未必會贏,何必去做不義不智之事呢!
墨子沒有瞎説,他開始和魯班演練,他的設計工藝精巧,不比魯班遜色。眼看魯班落敗,才讓楚王打消了攻打宋國的念頭。
墨子從楚國趕到宋國,沒有車馬就徒步去,風塵僕僕。他崇尚節儉,即便自己衣裳破爛,也不在乎。
就這樣,一個剛直倔強的形象躍然紙上。正是有墨子這樣的人,讓中國文化更加絢爛。
魯迅在《故事新編·非攻》裏也寫了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在他筆下,墨子是為人民利益埋頭苦幹、拼命硬幹的人,是''中國的脊樑''的形象化。
冷兵器時代,要想打贏戰爭,除了強軍快馬,還需要利劍。
在我國不少地方,陸續發現了一些帶有吳王或越王銘文的青銅劍,證明了古代冶煉技術的高超。
唐代詩人李賀詩云:“男兒何不帶吳鈎,收取關山五十州。”在古人眼中,吳鈎指的就是優良的兵器。
真正的戰國曆史,比演技炸裂的《風雲戰國之列國》更震撼

春秋戰國時期,吳越是寶劍的誕生地,光是工匠就十分有名氣,比如著名的干將莫邪夫婦和歐冶子等。
越王勾踐卧薪嚐膽最終復國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在各地出土文物中,有很多還是越王勾踐、吳王夫差使用過的。
比如山西原平峙峪 1964 年出土的吳王光劍、湖北襄陽蔡坡十二號墓 1976 年出土的吳王夫差劍、湖北江陵望山一號墓 1965 年出土的越王勾踐劍等。
真正的戰國曆史,比演技炸裂的《風雲戰國之列國》更震撼

越王勾踐劍 湖北省博物館藏
長55.7釐米,寬4.6釐米
《戰國策·趙策》雲“夫吳幹之劍,肉試則斷牛馬,金試則截盤匜”,吳越寶劍的鋒利程度可見一斑。
而要鍛造鋒利的兵器,銅礦是必不可少的。湖北省大冶市有一座銅錄山,就是當時冶煉吳越兵器的基地,如今成為了銅錄山古銅礦遺址。
戰國初期,吳越銅劍仍然保持着強盛的勁頭,直至戰國中期,由於越國內亂以及強大楚國的凌迫,越國逐漸走向衰落。
興起的楚國滅亡了越國,還奪得了銅錄山,將能工巨匠、重器寶物悉數擄走,也將吳越兵器帶到了全國。
據説,秦始皇后來“收天下之兵”,就是擔心民間藏有吳越寶劍這樣的兵器。
戰國時期,禮樂也在不斷髮展,貴族階級平時也喜歡撫琴聽曲。
真正的戰國曆史,比演技炸裂的《風雲戰國之列國》更震撼

有時候,音樂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在荊軻刺秦王的故事中,就出現了燕國的音樂。
《史記》記載:酒酣以往,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於市中,相樂也。
眾所周知,古代除了宮商角徵羽之外,還有變音。
而變徵之聲,曾一度被認為是非中原之音,直到曾侯乙編鐘出土,説明變徵之音是宮廷禮樂的基本階名,在士人、普通軍士中流傳。
真正的戰國曆史,比演技炸裂的《風雲戰國之列國》更震撼

曾侯乙編鐘 湖北省博物館藏
這件1978年出土的文物,是迄今為止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重量最重、編鐘數量最多的編鐘。
這件規模龐大的樂器,來自於2400年前的中國,它的主人,是戰國時期的曾國和隨國國君,姓姬,氏曾名乙。
真正的戰國曆史,比演技炸裂的《風雲戰國之列國》更震撼

蟠龍舞鳳的鐘體紋飾,栩栩如生的青銅武士,閃閃發光的錯金銘文,黑地紅飾的橫樑彩繪,鏤空花鳥的橫樑銅套,無一不昭示着編鐘的精美絕倫。
真正的戰國曆史,比演技炸裂的《風雲戰國之列國》更震撼

全套編鐘刻有銘文共計3755字,這是出土已知青銅器物上銘文最多的一套了。
戰國時期,還有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典故,這些人的故事,或慷慨悲歌,或死得其所,或命運懸浮。
在這個大時代裏,每個人都顯得那麼渺小,但是雖然渺小,他們卻用生命奮力書寫一生,流傳後世。
鍾少異:《干將、莫邪考辨——兼及東周吳越鑄劍術》
王國春:《夷門抱關,屠肆鼓刀——賞析王維詩夷門歌》
吳新安:《從看墨子的論辯説理特色》
張繼合:《春秋戰國劍文化研究》
賈伯男:《戰國時期燕國音樂文化淺思》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930 字。

轉載請註明: 真正的戰國曆史,比演技炸裂的《風雲戰國之列國》更震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