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極一時的羅馬帝國,經歷千年風雨,為何走向衰亡?

在英語的諺語裏有一句很經典的句子,它出自羅馬典故,用我們中文來説就是“條條大路通羅馬”。這句話的出現和古羅馬帝國廣闊的版圖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公元前3世紀左右,古羅馬在意大利半島建立了統一的國家。隨後的兩百年時間裏,古羅馬通過對外的征服戰爭,逐漸發展成為了一個橫跨三大洲的大帝國。羅馬帝國版圖很大,為了加強中央對地方行省的控制,古羅馬就修建了很多大路,便有了這句經典的句子。

盛極一時的羅馬帝國,經歷千年風雨,為何走向衰亡?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句話也體現了當時羅馬帝國的強大。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早期羅馬帝國擁有強大的軍隊,領先於時代的政治體系,在這兩個因素的支撐下,羅馬帝國經濟文化空前繁榮,而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也使得羅馬帝國牢牢的控制着自己打下來的江山,版圖擴張地越來越大,最強盛的時候浩瀚無垠的地中海也都變成了羅馬帝國的內海。

歷史長河潮起潮落,時代的更迭是沒有辦法阻止的,再強大的帝國也終究會有衰落的一天。從公元前8世紀在台伯河畔建立文明和國度開始,到公元1453年的東羅馬帝國被滅,這個曾經創造了輝煌歷史的強大的羅馬帝國終於落下帷幕,退出了歷史舞台。那麼歷經了千年風雨,盛極一時的羅馬帝國,最後為何走向衰亡呢?

盛極一時的羅馬帝國,經歷千年風雨,為何走向衰亡?

如果從表面上來看,羅馬帝國的覆滅都是外族入侵導致的,比如公元476年日耳曼民族進攻西羅馬帝國,使其覆滅;但是從根本上來講,羅馬帝國的覆滅其實是自身內部已經千瘡百孔,內部矛盾頻繁使得羅馬帝國越來越羸弱,外來民族的入侵只不過是在羅馬帝國這座“即將傾倒的大廈”上踹了一腳。而致使羅馬帝國覆滅的內部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奴隸經濟的崩塌。奴隸制度是羅馬帝國崛起的重要原因,很多歷史學家都認為,羅馬帝國能夠那麼強大和繁榮,奴隸制功不可沒。從羅馬帝國的發展歷史來看,這種説法也沒有什麼不妥。

盛極一時的羅馬帝國,經歷千年風雨,為何走向衰亡?

羅馬自從公元前5世紀到3世紀統一了意大利半島之後,就開始慢慢向外擴張,而由於羅馬帝國實行的是義務制兵役,17歲以上46歲以下的公民,都必須要入伍。這個年齡段的男丁,基本是農業勞動的主力,而他們要應徵入伍,勞動力不足怎麼辦?於是羅馬帝國就把在對外擴張過程中捕獲的奴隸用在國家生產方面,形成了獨特的奴隸經濟。當時羅馬帝國國內的農業生產,商業活動等大多由奴隸進行。隨着羅馬帝國疆域不斷擴張,奴隸數量越來越多,奴隸經濟成為了社會經濟的基礎。

但是羅馬帝國的疆域停止擴張以後,奴隸的數量得不到補充,導致現有的奴隸被瘋狂地壓榨。有壓迫就有反抗,羅馬帝國各地都出現了奴隸出逃、奴隸反抗和起義的事件。而由於奴隸是奴隸經濟的基礎,奴隸的反抗和出逃對當時羅馬帝國賴以生存的奴隸經濟出現創傷。而且,由於羅馬帝國在擴張的過程中,形成了以奴隸經濟為基礎的社會經濟,當奴隸經濟開始崩潰的時候,就意味着羅馬帝國的社會經濟開始衰落。

盛極一時的羅馬帝國,經歷千年風雨,為何走向衰亡?

奢靡的社會風氣使得公民精神缺失。羅馬帝國早期,羅馬人對自己的國家充滿了自豪。當時雖然羅馬帝國實行的義務徵兵的制度,但是在國民的眼裏,參軍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團結一致的羅馬人,使得羅馬帝國在早期的擴張中所向披靡。但是自從公元1世紀羅馬進入帝國時代之後,安逸的羅馬人便慢慢拋棄了自己的民族精神和集體榮譽。

當時的羅馬貴族貪圖享樂,帝國建立帶來的太平盛世使得社會上奢靡之風盛行。比如在各個城市之間互相攀比,建立高大的議會建築、華而不實的水利工程等各方面的投資使得羅馬帝國的財政消耗空前巨大。而且這個時候羅馬帝國的整個社會,從高官到平民,都追求“享樂主義”。社會風氣的腐敗、導致士兵減少、商業誠信消失、法庭上的正義缺席,羅馬公民信奉的民族精神都在慢慢消失,早期那個團結進取的羅馬帝國已經不見了,變成了一個腐朽墮落的帝國,覆滅也是遲早的事情。

盛極一時的羅馬帝國,經歷千年風雨,為何走向衰亡?

疆域過大,多種民族文化的分裂。羅馬帝國鼎盛的時候,疆域極大,橫跨亞洲、非洲和歐洲。在擴張疆域的過程中,羅馬帝國征服了很多的國家和民族,並且把這些外來的民族納入自己的統治下。外來民族的加入雖然提升了羅馬帝國的實力,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給羅馬社會的穩定帶來威脅。

於是在公元前242年,羅馬帝國頒佈了《萬民法》,重新調整了羅馬人和非羅馬人之間的關係,比如在財產關係和商業關係上。《萬民法》的頒佈,賦予非羅馬人更多的權利,使他們和羅馬人一樣享有更多的公民權利,有助於維護羅馬帝國的“奴隸經濟”和社會的穩定。

但文化之間總是在互相影響、融合,羅馬帝國內的外來民族越多,它們的文化就會對羅馬帝國文化產生的影響也越來越多。以前羅馬人“尚武”,擁有屬於自己的一套穩定的社會精神和道德體系。不過在外來文化的影響下,這套羅馬人自己的社會精神和道德體系開始動搖,導致羅馬人不再那麼熱愛自己的國家。這種“多種民族文化的分裂”削弱了羅馬人的民族精神,給外部民族的入侵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盛極一時的羅馬帝國,經歷千年風雨,為何走向衰亡?

帝國擴張,引發貧富差距變大和貨幣貶值的問題。在現在的歐洲,經常可以看到古羅馬帝國留下來的各類建築遺址,加上羅馬帝國的威名,於是很多人容易把羅馬帝國想象成一個商業經濟發達,農業經濟繁榮、社會高度富裕國家。但實際上,羅馬帝國的經濟、社會繁榮程度,遠比我們想象得要低很多。

帝國在擴張過程中,曾引發貧富差距變大和貨幣貶值的問題。我們前面提到過,羅馬人把應徵入伍看做榮耀,一部分是民族精神的影響,另一部分是每一任羅馬國王,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需要拉攏當時可以作為政治實體的軍隊,而拉攏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發錢。每一任新國王都會給士兵發一筆豐厚的財產,時間一長國家財政資金流失了很多,那個時候帝國的統治者可沒有通貨膨脹的概念,沒錢就鑄造更多貨幣,久而久之就引發了貨幣貶值的問題。

前面提到過,由於羅馬帝國停止擴張之後,奴隸的價格和僱傭的金錢變得越來越貴。有錢的大奴隸主可以通過這個方式斂財,而小地主和一些原本能夠依靠耕作自給自足的自由農民就受到了衝擊,奴隸經濟的崩潰導致很多這樣人的破產,被迫變賣自己的土地,羅馬帝國內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這兩個問題,使得羅馬帝國的社會矛盾日益尖鋭,為羅馬帝國後來的衰亡埋下伏筆。

盛極一時的羅馬帝國,經歷千年風雨,為何走向衰亡?

結語

就像是德國有名的哲學家恩格斯説的一樣:“羅馬帝國的興起和繁榮依賴於奴隸制”,羅馬帝國早期的繁榮和自身對外擴張的發展有關,和奴隸制經濟有關,但羅馬帝國最後因為奴隸制為衰落。總而言之,羅馬帝國依靠強大的武力征服周邊的國家,俘獲了大量的奴隸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奴隸經濟,並促進了社會繁榮。但羅馬帝國後期,奴隸經濟的弊端就暴露出來,掠奪過來的大量奴隸給羅馬社會內部造成了重創,使得社會矛盾凸顯,並且越來越尖鋭,使得羅馬帝國由內而外開始瓦解,最終被外來民族覆滅。

參考文獻:《從吉本到奧登:古典傳統論集》、《世界古代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90 字。

轉載請註明: 盛極一時的羅馬帝國,經歷千年風雨,為何走向衰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