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秋研學實踐人數預計可達4萬

位於浦口區的南京行知營地裏,國慶節一過就熱鬧了起來。文樞高級中學、寧海分校、鍾英中學……一大批學校的主題研學實踐教育活動在這裏舉行。

作為教育部“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營地”,這兩年到南京行知基地參與研學實踐的學生越來越多,基地也成為我市重要的校外育人陣地。

10月8日至10日,南京市文樞高級中學500多名高二師生走進行知基地,開展為期三天的以勞動教育為主題的研學實踐活動,就此拉開了基地今年秋季各類研學實踐教育序幕。

在基地,同學們走進南農大園藝學院的果園,在基地教師帶領下,認識勞動工具,學習使用方法,共同除草、翻地。在玉米地裏,同學們在老師帶領下,經過掰玉米的技術要領與安全注意事項學習後,分組合作,採摘玉米;在“農户接待站”裏,同學們在農民叔叔阿姨的指導下,學習洗菜、炒菜、洗碗……不少學生感慨,在行知營地不僅學習到了各種勞動技能,還了解到很多農業科技,感受未來農業前景,增強科技興農信心。

基地負責人劉明祥説:“今年上半年受到疫情影響,基地所有活動全部停擺,到了暑假,隨着疫情防疫常態化,軍訓活動啓動。國慶長假後,各類研學實踐活動也多了起來。預計今年秋季研學實踐人數能達到4萬人,跟往年相比有增加。”

據介紹,之所以能吸引這麼多學生到基地參與活動,和基地的課程建設分不開。

“多年來,我們借鑑了陶行知‘社會即學校’的思想,一方面‘以社會為源’,以行知基地為大本營,構築半徑2公里的核心資源圈,半徑5公里的拓展資源圈,半徑50公里的聯絡資源圈,把基地附近的南農大江浦實驗農場、雨發高科技生態園、赭洛山茶文化園等聯合起來,給學生搭建真實社會實踐平台。”劉明祥説,另一方面“引社會入園”,基地請荷花專家丁躍生在基地旁邊,租賃了五里村200畝土地,投資上千萬元,建成了集產學研一體的“藝蓮苑荷花基地”;請省勞模張宴志來指導,在基地校園內按照有機標準種植了8畝茶園;得到浦口區老科協支持,建成了天文地質古生物展覽館……

所有這些舉措都進一步壯大了基地的研學實踐平台。去年,基地又擴大了覆蓋100公里範圍的研學資源圈,組織老師進一步整合南京和江蘇的優秀傳統文化資源、革命傳統教育資源、國防科工資源等,梳理並初步形成了多條精品研學線路,努力開發成精品研學課程。

“開展學生實踐活動,決不能讓學生從學校的大院子只走到實踐基地的另一個大院子,基地必須立足‘社會’‘實踐’,開設有別於學校的育人課程。”劉明祥説,“未來,基地還將積極探索,把立德樹人實踐育人放在首位,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和素質成長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南報融媒體記者 錢紅豔

來源:南京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83 字。

轉載請註明: 今秋研學實踐人數預計可達4萬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