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義爆發,袁世凱對前去鎮壓的馮國璋説:慢慢走等等看
大家好,我們的潔華街邊美食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文/傅華軒
武昌城頭槍響之後,慌張之中的北京,急急之中,決定派遣陸軍大臣蔭昌為"討伐"統帥,率領馮國璋、段祺瑞兩鎮兵馬南下。
蔭昌雖做統帥,但。深知這些兵都是袁世凱訓練的。所以,南下途中特地在彰德下車,專程到洹上村去拜訪"被"病退的袁世凱,恭恭敬敬擺出一副"請教"的姿態,向袁世凱"問計"。袁世凱熱情款待,至於其他的事情卻軟軟地擋了過去,擺出了一副不問世事的態度,"久居鄉野,對國事未敢置喙。"嘿!老袁超然世外了。蔭昌只好悻悻而去。蔭昌走了,馮國璋隨後就到了洹上。
馮國璋、段祺瑞都是袁世凱的鐵桿心腹,是袁氏培養的北洋新軍的骨幹,因而,北洋新軍的進退,這些骨幹依然聽命於袁世凱。馮國璋來洹上,自然是請示進退的。袁世凱對馮國璋卻不是"對國事未敢置喙"了,而是明明白白告訴他"慢慢走,等等看"六個字,使馮國璋心明眼亮,最後表示"照辦",然後退出洹上。
蔭昌的討伐軍南下了,但並不積極;蔭昌雖是前敵總司令,但卻指揮不動軍隊,越是發令快走,隊伍越磨磨蹭蹭。蔭昌犯愁了。消息很快傳到了北京。
北京驚慌了,總司令指揮不動軍隊,這仗怎麼打?就在這時,年逾古稀的奕劻以總理大臣的身份來到宮中。
慶親王奕劻,按輩分排,是攝政的醇親王載灃的父輩,年事又高,所以,奕劻見了載灃並不多俗套,開門見山地説:"武昌前線形勢依舊緊急,蔭昌雖揮師南下,行動無力,轉機不大。我看,還需另請高明,趕緊增補措施。"
二十九歲的攝政王原本就不是什麼明白人,武昌一聲槍響,全國烽煙四起,早已焦頭爛額,束手無策。增補什麼措施?他心中無數。
"內閣有什麼設想,您可以提出來。"
"除了北線蔭昌軍隊之外,我看應該加強湖廣。"
"怎麼加強?"
"派一得力大將,督湖廣。"
"誰最適合呢?"
"袁世凱!"
"袁世凱?!"載灃驚得差點掉了下巴。
袁世凱就是載灃的眼中釘肉中刺。攝政之後他原本想殺了他,只是顧及各方影響,才給他個"回籍養痾"的生路。他打算這一輩子都不允許袁世凱再復出了。現在,把一個眼中釘放在生死前線,載灃心裏很不情願。
"還有沒有合適的人選?"焦頭爛額的攝政王問了一句。
"有。自然是有。"奕劻説,"但,能夠既左右地方,又能調動軍隊的人,目前只有袁世凱。"
攝政王不吭聲了,也算同意了。
奕劻為袁世凱説話。原因很簡單,除了袁同奕劻本來就關係密切之外,主要還是重重的銀票在起作用。那一天,吳笈孫洹上歸來,就把銀票交給了徐世昌。徐世昌趁着內閣無人轉交給奕劻的。交銀票時只説聲"慰亭問候親王"便不再詳述。奕劻心中明白,默默放入懷中,微笑點首。回到府上一看,那數額竟大得令他咋舌!他明白了:"袁慰亭不甘敗北!"現在機會來了,奕劻自然不失時機。
奕劻提議袁世凱任兩湖總督,既為袁世凱再出山找到了藉口,又因為是去兩湖而不是去京師,也為載灃避了嫌。再加上載灃所攝之政正在危難,他不能不同意。於是,一道"兩湖總督"的任命書便發到了彰德。
一個被黜的官員,基本上官復舊職了,袁世凱應該如意了!可是,袁世凱的"待價"卻更高,"聖旨"到彰德,他壓下來默不作聲。
京中又急了!眼看着武昌起義的革命軍又北上了,目標就是對準京城。攝政王載灃找到奕劻,奕劻問計徐世昌,徐世昌坦率地笑了。"既然朝廷有意起用袁慰亭了,那是為了用他解救燃眉之兵燹,何不將兵權交他,讓他負責個全權,日後有個長短,責任也好説。"你瞧瞧,徐世昌開始幫腔,其實就是逼宮,卻又逼得合情合理。
前方吃緊,蔭昌無術,朝中大慌,內閣無強將,總理大臣又力薦。最後,朝廷決定召回蔭昌,改任袁世凱為欽差大臣,節制調遣水陸各軍。誰知袁世凱仍舊不出山。
奕劻迷惑了。
徐世昌也迷惑了。
奕劻找到徐世昌,問計道:"菊公,欽差大臣了,袁慰亭還是不出山,這卻為何?"
"我也在納悶。"徐世昌説。
"弓拉得太緊了,只怕……"內閣總理有點擔心了。
徐世昌眉頭緊鎖,也有些擔心。載灃這些旗人,本來是敵視漢人大臣的。讓袁世凱去"養痾",實際是一個排擠,現在復了原職,已經迫不得已了,再僵下去,將何以收場,結局會如何?徐世昌明白袁世凱的心情,他也曾想到得跟朝廷討討價,可是,再拒,似乎有風險,"萬一載灃變了臉,取消對袁的起用,那又如何?"他想了半天,説:"王爺,我看只有這一步了,我代表你去彰德一趟,跟慰亭面談一下,我不相信他會置朝廷上下於不顧而再三推辭。"奕劻想了想,説:"也只有如此了。但請務必表白朝廷誠心,表明我等的期待。"
"我會妥當轉達王爺美意的。"徐世昌對奕劻表了個誠心誠意。
徐世昌負命前往河南,其實,袁世凱的欲壑依舊難填!如今的袁世凱成了"袁大拿",把朝廷耍的團團轉。
最終弄了個"內閣總理大臣",才志得意滿的風風光光地回到北京。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