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日報:最後我為什麼買房了
* * *
我曾有個尖鋭的座右銘:堅決不買房
然而 2016 年
這個座右銘在 5 個小時內瞬間崩塌
* * *
9 年,9 套房,我曾是略帶激進的租房論者
從 2007 年大學畢業,到 2016 年拿到第一個寫着自己名字的房本,9 年間,我一直在租房居住,先後換過 9 套出租房,最短的一套住了 4 個月就被迫搬走,最長的一套安安穩穩住了 2 年半。
從最開始與朋友合租小卧室,到之後昏暗的小開間,再到後來正規明亮的一室一廳,我一直都是堅定而略帶激進的租房論者。在事業與生活不太安穩的年代,因為擔心工作變動、感情波折,我一直選擇租房居住,選擇承受房東的臉色、物業的刁難、醜陋的傢俱和骯髒的廚房廁所。我有過抱怨,但從不後悔。因為這是一筆更划算的帳,這也是對自己生活不穩定性的一種安全感缺失。
以下圖片都是我曾經住過的出租房,他們並不奢侈,卻得體、舒適。我也一直堅持把收入的一部分用於支付租金,保證一個相對好的居住品質。
改變發生前的 2014 年
2014 年,對我而言是非常艱難的一年。離開相對穩定的公司,選擇了創業。
我放下了一切優越的生活,揹負着一切人的不解與哀嘆,毫不誇張地説,自己能過得得體、能給團隊成員發出工資,我已經非常滿足。巨大的壓力和不安全感並沒有給我帶來太多負面情緒,我願意少下幾次館子給員工漲工資,我也願意滿臉堆笑地去應付和討好客户,我第一次感受到,人之莫大歡樂,莫過於在做一件自己真正喜歡的事,而那些身外之物在這些面前,都變得非常渺小而不值一提。也是同年,我開始了一段感情,在我人生最不順利的日子,有一個人走進我的生活,開始與我分擔許多困難。
後來回想,正是 2014 年、2015 年發生的這些事,讓後來的我變得越來越勇敢。
轉折發生的 2016 年
2016 年夏天,房東的一條微信讓我的生活發生了徹底改變,“小馮老師,租約 10 月就到期了,這次恐怕要多漲一些租金,至少要到 7000 元 / 月。抱歉。”
彼時,經過 2 年的煎熬與努力,我的公司順利完成了 3 輪頂級投資公司的融資,有了近 70 名員工,搬進了明亮的寫字樓。
話説回來,7000 元的房租,到底是個什麼概念呢?這背後又有什麼背景信息?我來簡單説一下。
1、從 2014 年到 2016 年,我們的房租一直都是 4700 元,我和家屬平攤房租,每人 2000+ 元,對我們而言,這不是太大的經濟壓力;
2、2014 年我們租住那套房子時,來廣營就是個巨大農村,四處工地,附近最高級的飯館是街角那個慶豐包子鋪,而 2016 年,地鐵通了,周邊一片片高檔寫字樓也開始入住了,有了星巴克、漢堡王和晝夜無休的 7-11;
3、接到房東微信後,我快速瞭解了一下,那個區域的一居,確實已經普遍漲到 7000 元了。
這是個事實,我無從辯駁。要麼承受 7000 元的房租,要麼捲鋪蓋走人。
5 分鐘後,我果斷地給房東回了一條,“好的賈老師,我不續租了”。
我很清楚,我是絕對不會花 7000 元租一套房的。
就這樣突然決定了買房
如果來廣營都住不起,估計就得去順義了。但我有些不死心,便開始在北京東北部、五環外的地區廣泛撒網,搞清楚每個地方的租金都是多少。(我很清楚,五環內就別想了)
房地產中介真是個神奇的職業,通常他們很煩人,但他們總會給你一些啓發。
當我看到北苑地區的時候,發現那邊的租金也漲到了 6000 多,我給我認識的一箇中介打電話,抱怨怎麼租金漲得這麼高,他説了一句話,“馮哥,都是六七千,您還不如買房呢,貸款也就 7000”,還沒掛電話,我下意識的看了一下正在看的那個户型的總價:300 萬人民幣。
300 萬人民幣是個什麼概念呢?
1、彼時我租住的那個小區,價格最低的一套房也要 480 萬;
2、而我查的這個小區的這套房,還是個 LOFT;
3、我迅速想起我家 2014 年的時曾賣過一套房子,賣房的錢剛好能交清這套 300 萬元房款的首付,那筆錢我媽正拿着炒股;
4、如果貸款 100 萬,每個月的月供是不是也就是 7000 元左右呢?
我迅速開始給各種中介打電話、找户型、查資料、算税費,我的中介小哥沒騙我,如果貸款 100 萬,分期 30 年,月供竟然只有不到 6500 元。
我用了 9 年抵制買房,卻在 5 個小時內決定買房
在算清一切後,我先向中介要了房子更詳細的户型圖,發現房本面積是 50 平米,但如果隔成兩層,實際面積可以擴大一倍到 100 平米,唯一糟糕的是層高損失,然鵝,我是遠近聞名的霍比特人,層高對我並不是太大問題。
然後我迅速問公司人事部門查了每個月的住房公積金,最後算下來的結果是:如果買這套房,我每個月實際支出增加是 500 元。(假設家屬實際支出不增加)
這筆帳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突然覺得貸款買房好像也並不是不切實際。
最後的最後,最艱難的是向老媽去談判這套房子的首付,我媽媽是個堅定的「房價不穩定主義者」,她信奉金融、股市。在把一切利弊、一切帳都算清楚之後,我媽跟我説:這是咱們家唯一的現金。(我們家確實是一個並不算富裕的普通小康城市家庭,在賣掉之前那套房子前,可以説是幾乎沒有任何現金儲蓄)
老媽這句話一放出來,我就知道她的意思了:不是不能給你,你也不小了,想買套房能理解,但我不願意,因為現金對我一個老人而言很重要。
掛了電話,我又迅速算了一下:如果提供貸款額到 150 萬,就可以給我媽多出 50 萬的現金留存,而我每個月的月供從原來的不到 6500 元提高到了 7800 元,總體算起來,我在住房上的每月之處比之前增加了將近 2000 元。
一個深呼吸,我開始覆盤剛才的一切信息:
一個月為貸款付出將近 4000 元,雖然已經佔到收入的一定比例,但比起周圍許多買房的朋友動輒上萬的貸款,還是能承受;
我的事業就是家居,在吃、穿方面都不太奢侈,在住上有一定投入,我願意;
現在的感情非常穩定,我願意賭一把,給我的「小家」更安穩的居住環境;
對未來我持謹慎樂觀態度,我相信生活會越來越好,無論公司還是收入,我從來沒想過要暴富,但如果現在能承受的起,未來也能承受的起,大不了再賣掉;
提高貸款額,給老媽多留 50 萬元,應該也能讓老人家比較放心;
我寧可花 8000 元買套自己的房,也不願意花 7000 元租套房子;
因為公司發展比較穩定,估計我未來離開北京的可能性也不太大了。
我把上述想法跟老媽溝通後,她欣然表示要去看看我打算買的房子,當天下午,我就帶她去了現場。
當天晚上,就與前業主簽訂了購房合同,交了定金。從看房到籤合同,我只花了 3 天的時間。
之後申請貸款的過程非常煎熬,每天都在「萬一銀行不批貸」的山大壓力中度過。
1 個月後辦理過户手續時,這套房子已從 300 萬漲到了 350 萬。
而現在,2017 年的春天,它已經價值 520 萬。
這就是北京恐怖的房價。
最後,我為什麼買房了
現在是 2017 年,我的新家已經裝修好併入住。坐在這套完全按照自己心願裝修房子裏,去覆盤買房的全過程,我的內心仍然是忐忑的。
如果總價不是 300 萬,而是 350 萬,我可能就買不起了。我記得當時我找到中介,跟他説我能承受的總價不能高於 300 萬,他絕望的看着我説,“哥,那你選擇餘地太小了,這可是北京,而且咱們得手快,價格一天一變”。
如果我籤合同猶豫了一個禮拜,房價就漲到 350 萬了,如果前業主是個很算計的人,她完全可以撕毀合同,賠我 10 萬元定金,然後多賺 40 萬賣給別人,那樣的話,我也買不起了。
如果最後銀行沒有給我批貸,我便無法繳清購房款,將面臨違約損失 10 萬元定金,甚至更高的違約金。(要知道,沒有人會在你籤購房合同之前向你保證一定會給你批貸)
如果我沒有一份能讓自己有信心的事業,我可能也不敢買。創業絕對不算是「穩定的生活」,但這種盡心做自己喜歡的事的感覺,會讓我有信心,無論發生什麼,我都會努力去創造更好的收入與生活。
如果我沒有一份穩定的願意託付的感情,我可能也不敢買。如果我是單身漢,我也許真的一輩子不會買房。我不需要給自己承諾,也不需要給對方一份安穩。
如果我沒有住房公積金,我可能也不敢買。公積金雖然額度不高,但如果沒有,則會成為壓彎稻草的最後一粒大米。
如果我不是霍比特人,如果我高於 180,我可能也不敢買。50 平的房子對一個 34 歲的人而言真是太小了,但我放棄了層高,擁有了雙層、100 平米的複式,而且層高沒有想象可怕,只要你不超過 180,都不會覺得太壓抑。
下面這張圖,是在我剛入住新家,好朋友來暖房。這些年,無論是在曾經的出租房,還是現在自己的房裏,我們的轟趴從來都是一樣的歡樂。「家」這件事,只與自己有關。
總之,如果不是在 2016 年的那個夏天的那一週,一切都具備,我還是不會選擇買房。
人生總是如此,不去否定任何可能性,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
果斷,並且不後悔。
人們都在説,房價長得太快了。
但是,你們知道麼,租金漲得其實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