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王國”重現 共享經濟讓國人變“潮”
北京10月13日電 題:自行車王國重現!共享經濟讓國人變“潮”
記者 李金磊 程春雨 吳濤
如果問中國的新“四大發明”是什麼?很多人給出的答案中都會提到:共享單車。
回望中共十八大以來,隨着“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的提出,以共享單車為代表的分享經濟(又稱共享經濟)在中國應運而生,而且發展得如火如荼,正對中國社會乃至世界產生深刻的影響。
資料圖:市民體驗共享單車。 鍾欣 攝
共享經濟正改變國人生活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中國人人以擁有一輛自行車為傲。到1993年,中國城市自行車平均保有量達到頂峯,每百户家庭擁有197輛,“自行車王國”因此得名。但隨着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摩托車、電動車、小轎車興起,中國自行車數量急轉直下。
一年多前,共享單車悄然出現在中國城市的街頭,那時人們還沒意識到,共享單車讓曾經的“自行車王國”又回來了,不過是以一個全新的姿態,自行車開始由自家所有變成大家共享。
忽如一夜春風來,如今,五顏六色的共享單車流動在中國城市的街頭巷尾。不同於之前的“二八槓”自行車,共享單車更具現代感,更加時尚、智能。“去年剛花幾百塊買了一輛自行車。沒想到共享單車火起來了,這錢白花了。”有網友稱。
共享單車就這樣迅速成為了國人生活的一部分。截至2017年7月,全國共享單車企業累計投放車輛超過1600萬輛,註冊人數超過1.3億人次,累計服務超過15億人次。在不少城市街頭路口等紅燈時,10個騎車人中,可能會有7、8人騎的是共享單車。
伴隨着共享單車的流行,專用自行車道在不少城市的路段重新出現,低碳環保的觀念也日益深入人心。記者注意到,現在有不少年輕人結婚時,不再選擇豪車接親,而是選擇騎着共享單車去接新娘,演繹着新時代下的中國式浪漫。
2017年9月9日,瀋陽,共享單車編隊迎娶新娘,別樣婚禮吸引路人眼球。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除了共享單車,還有共享汽車、共享充電寶、共享運動倉……共享經濟正在不斷地顛覆和重構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着中國社會,讓很多外國人豔羨不已。
曾經騎着“二八槓”上班的大爺大媽,如今騎着共享單車去買菜;如今上班族騎着共享單車,輕鬆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不用再擔心打車難。
“共享單車可以説完全改變了我的生活,現在我買衣服的前提都是看它穿上方不方便騎車。”陝西西安的女白領楊燕對記者説,“現在多會選擇寬鬆的長裙、長褲子,就為了騎車方便。”
“以前近距離出行打車居多,現在則是首先考慮共享單車,省下了不少交通費。”如今,楊燕每天都要騎共享單車上下班。
對於共享單車帶來的改變,在北京工作一年半的英國人Chris Georgiou也深有體會。“我現在每天都騎幾次共享單車,enjoy it(享受它)!在倫敦騎車比較危險,所以我並不想騎車,但來北京後又開始騎自行車了。”
英國人Chris Georgiou(左)和朋友在北京騎共享單車逛衚衕。受訪者供圖
Chris Georgiou説:“現在尤其是在夏天,我出行的第一個選擇是騎共享單車。我發現它並不比公共交通耗費的時間長多少,甚至在交通高峯期更快一點。而且,與倫敦相比,在北京騎自行車很方便。”
在北京從事科研工作的黃博學,每天至少騎兩次共享單車,早上從家騎到地鐵站,晚上從單位騎到地鐵站。“從單位到地鐵有兩三公里,走路要20分鐘,騎車只需10分鐘,共享單車解決了‘最後一公里’難題,不僅節省了時間,美好了心情,還能鍛鍊身體,為環保做一點貢獻,何樂不為?”
除了共享單車,黃博學還經常使用共享汽車。“每週至少使用一次共享汽車,一般用來赴約、自駕遊、搬運、練車。如果沒有共享汽車,做這些事我可能就打車了,共享汽車更加便宜,自主性更強,跟打車相比能省下一半的費用。”
劉強的生活軌跡也因為共享單車也改變。這些年一直在北京幹零工的他,三個月前選擇成為了一名共享單車運營維護員,負責在北京立水橋地鐵站維護共享單車的停放秩序。從早上6點上班,到下午4點下班的他,每天能掙170元。“用共享單車的人越來越多,我們也越來越忙!”
圖為市民體驗共享汽車。 趙琳露 攝
這些人的故事並非個例。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發佈的《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7》顯示,2016年中國分享經濟市場交易額約為34520億元,比上年增長103%;參與者總人數達到6億人,比上年增加1億人左右;分享經濟平台的就業人數約585萬人,比上年增加85萬人。
共享單車旋風颳向全球
共享經濟,成名於西方國家,但這五年在中國取得了領先於全球的爆發性發展,讓中國的人生活變得很“潮”――騎着共享單車,擺脱了在公交車上擠成“沙丁魚”的尷尬;辦事途中如果手機快沒電了,可以在街角的咖啡店,找個共享充電寶給手機充電;週末開着共享汽車去旅遊和約會,而閒暇時還能找個共享運動倉去健身一番……
事實上,不只侷限於國內,中國共享經濟的模式正逐漸向海外擴展。以共享單車為例,目前,摩拜單車已在新加坡、英國、日本、意大利、泰國、馬來西亞、美國等7個海外國家的12個城市開啓了智能共享單車服務,註冊用户超過170個國籍,並獲得各地政府、居民的歡迎。
摩拜單車創始人胡瑋煒對記者表示, 摩拜單車在正式運營的500多天裏,為全球180個城市提供着智能共享單車服務,用户騎行累計里程超過56億公里,相當於減少碳排放量126萬噸,35萬輛小汽車一年的碳排放量。
佛羅倫薩市長納德拉(左一)、米蘭市長薩拉(左二)、胡瑋煒在佛羅倫薩騎行共享單車。
讓胡瑋煒印象深刻的是,他們在米蘭和佛羅倫薩正式啓動運營時,米蘭的市長飛到佛羅倫薩,與佛羅倫薩市長一起與大家騎着摩拜在佛羅倫薩街頭,在這古老的歐洲城市裏摁響車鈴,更多人通過騎行的方式感受城市之美。
對於中國的共享單車,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今年初訪問ofo時有這樣的評價:“這是一個非常棒的案例,源自只有可能在中國產生的概念。”
共享經濟為何在這五年間風靡?
毫無疑問,以共享單車為代表的中國共享經濟正走在世界的前列。於是,有人會問,為什麼這些變化會出現在這五年?
“近幾年,分享經濟快速發展是由多方面原因促成的。”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分享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新紅對記者説,一是需求旺盛。全球經濟進入一個大轉變大變革的新階段,各國都在尋求新經濟增長點和經濟發展新動能,消費需求越來越個性化、多樣化,需要不斷提升用户體驗。這幾種變化使得分享經濟一經出現便大受歡迎。
共享充電寶亮相街頭,用户只需要通過微信或者支付寶掃碼,就能完成租借。記者採訪的多位專家均提到,中國共享經濟之所以能領先全球,與國家的支持和鼓勵密不可分。觀察可見,這些年來,一系列旨在鼓勵共享經濟的政策陸續出台。
早在2015年9月份,國務院發佈的《關於加快構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撐平台的指導意見》提出,“壯大分享經濟”“推動整合利用分散閒置社會資源的分享經濟新型服務模式”。
2015年10月份,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必須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還提出“發展分享經濟”。而“積極發展分享經濟”也被寫入“十三五”規劃綱要。
北京展覽館“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記者 李金磊 攝
分享經濟還被兩度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從2016年的“要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加快成長,以體制機制創新促進分享經濟發展”,到2017年的“支持和引導分享經濟發展,提高社會資源利用效率,便利人民羣眾生活”。
2017年7月,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等8部門聯合發佈了《關於促進分享經濟發展的指導性意見》,提出“堅持包容審慎的監管原則”“促進分享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鼓勵和支持具有競爭優勢的分享經濟平台企業有序‘走出去’”。
“目前共享經濟發展快速,國家發佈的共享經濟相關政策,為共享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非常好的環境。”胡瑋煒説。
共享單車ofo創始人戴威也公開表示,共享單車的誕生和發展,得益於中國經濟開放、包容的大背景,中國政府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如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共享單車,實行包容審慎監管方式,促進了其快速健康發展。“如果沒有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我們這些企業就不會出現,更不會發展到現在。”
共享經濟對中國社會有啥影響?
“近年來,中國分享經濟發展之快、影響之大,幾乎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不斷挑戰人們的想象力。”張新紅説,從宏觀層面看,分享經濟對打造新經濟增長點、擴大有效供給、激發創新活力、助力大眾創新、實現低碳生存、促進靈活就業、走向多元協同等都能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
今年誕生的共享運動倉內安裝有跑步機、電視等設施 。記者 張尼 攝
以共享單車為例,張新紅分析,共享單車引發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改變了人們的出行習慣,一些人短途通勤不再開車,一些人開始了騎行健身;改變了很多人的就業,產生了數以萬計的自行車搬運、維修工作崗位;改變了摩的、黑車生態;促進了電子支付,更多人學會了掃碼支付;考驗並提升了國民素質、誠信意識;促進了技術發展,產生了上百項專利技術。
如今,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毛壽龍時常穿着西服,但是會配上一雙黑色運動鞋,為的就是方便走路和騎共享單車。
毛壽龍對記者説,共享經濟挖掘了傳統市場不能挖掘的原始價值,如共享單車能解決大城市交通沒有更好解決的“最後一公里”問題,滿足隨時隨地用車的需求,同時減少令政府頭疼的摩的、黑車問題,可謂是共享經濟非常典型的成功案例,也成為了向世界展示中國形象的一個新的靚麗平台,增強了國人的民族自豪感。
胡瑋煒説,共享經濟的發展,為生活帶來了便利,同時也拉動着相關產業的發展。共享單車就帶動了自行車產業的振興,同時帶動了傳統制造業向智能製造的升級發展。
杭州首創共享信用服務亭。
ofo聯合創始人張巳丁對記者表示,共享經濟的種類會越來越多,劃分也會越來越精細,會滲透到吃穿住行的各個方面,具體會朝着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方向發展,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在帶動就業方面,共享經濟同樣發揮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7》認為,分享經濟將進一步提升就業崗位的創造能力和就業市場的匹配能力,增加大量靈活就業崗位,緩解新一輪技術產業革命下的結構性失業問題。預計到2020年分享經濟領域的提供服務者人數有望超過1億人,其中全職參與人員約2000萬人。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指出,從更大層面上看,發展共享經濟,也是實現包容性增長的體現,讓更多人分享發展成果。只要堅持“包容審慎監管”,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相關政策,共享經濟就會增強社會公平性和發展普惠性,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