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年前,約翰·彌爾頓(John Milton)出版了革命史詩《失樂園》(Paradise Lost),揭示了人的原罪與墮落。直到現在,這部作品依然在全球範圍內備受關注。有調查顯示,《失樂園》在過去三十年裏被翻譯的次數,比在過去三個世紀裏的翻譯總次數還多。
全球50多位學者合作整合出版了一部新書《論彌爾頓作品的翻譯》(Milton in Translation),其中一則統計數據顯示,這位17世紀偉大詩人的作品已經被翻譯了300多次,總共被譯成了57種不同語言,從法羅語、馬恩島語到泰米爾語、湯加語,從波斯語、希伯來語到弗利然語和威爾士語,一應俱全。
由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的安傑莉卡·杜蘭教授(Angelica Duran)、伯明翰城市大學(Birmingham City University)的伊斯蘭·伊薩博士(Islam Issa)和大峽谷大學(Grand Canyon University)的喬納森·奧爾森博士(Jonathan Olson)帶頭,這些學者們聚集到了一起。他們發現,在不同的時期,翻譯《失樂園》這種行為往往是“反叛精神和民族主義的一種體現”。他們列舉了一些事例:在蘇維埃時期,翻譯《失樂園》是反抗蘇聯民族主義的體現;在中東,翻譯《失樂園》的浪潮在“阿拉伯之春”期間達到高潮;南斯拉夫政治犯米洛萬·吉拉斯(Milovan Djilas)在20世紀60年代時將《失樂園》翻譯成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當時身陷囹圄的吉拉斯用鉛筆在廁紙上寫下譯文,並通過走私將譯稿帶出監獄。
伊薩説:“《失樂園》肯定有很多很多不同的翻譯版本,這在我們預料之中。但我們最初沒想到的是,它竟然被翻譯成了這麼多種語言,這着實讓我們大吃一驚。而且在這57種語言當中,有很多並非通用語,例如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在使用的曼島語(Manx)。有人把《失樂園》翻譯成西班牙語或法語,你並不會覺得意外,但你肯定想不到,這部作品竟然還有威爾士語和曼島語的譯本。”
《失樂園》
[英]約翰·彌爾頓 著 劉捷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2年6月
在伊薩看來,《失樂園》其實是“一個非常普遍的故事”,“彌爾頓所描寫的亞當和夏娃,他們所體現的慾望和墮落,這些是永遠都不會消失的”。更何況,彌爾頓身為作者,也就意味着這部書本身極具革命性。彌爾頓主張共和主義,極力要求處死查理一世;他還是反天主教人士,在他的作品中就有關於“撒旦試圖反抗聖父”的情節。正因如此,人們才會在政治和宗教鬥爭中,藉助彌爾頓的《失樂園》來展現他們的革命理念。
《失樂園》最初發表於1667年,是約翰·彌爾頓創作的長篇敍事無韻詩。《失樂園》的開篇寫道:“人類最初違反天神命令而偷嚐禁果,把死亡和其他各種各樣的災難帶到人間,於是失去了伊甸樂園。”彌爾頓筆下所描繪的叛逆之神撒旦,因反抗上帝的權威而被打入地獄,“全能的神栽葱般,把渾身火焰的他從淨火天上摔下去,這個敢於向全能全力者挑戰的神魔迅速墜下,一直落到深不可測的地獄,被禁錮在金剛不壞的鐐銬和永遠燃燒的刑火中。”之後撒旦寄附於蛇身,誘惑了亞當和夏娃,並導致他們最終被驅逐出了伊甸園。
《論彌爾頓作品的翻譯》於2017年7月6日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參與撰寫的學者們稱,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對約翰·彌爾頓作品在全球範圍內的翻譯和閲讀情況做如此詳盡的研究。伊薩説:“這本書展現了文學的真正影響力,即便是350年前發表的文學作品,至今依然能夠產生如此重大的影響。同時,它也證實了彌爾頓的作品,特別是《失樂園》所選取的主題,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具有普遍性和適應性。”
伊薩補充道:“就我個人而言最不可思議的是,在全世界這麼多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政治體系之下,人們因為翻譯了同樣一本著作而緊密聯繫在了一起。而歷史的發展潮流總是趨同的,所以那些在不同歷史時期為自由而抗爭的讀者們才會對彌爾頓作品中體現出的革命理念產生共鳴。此外,非常有趣的是,在埃及、愛沙尼亞和西班牙,身處各個不同時期的翻譯家們,對於那些性愛場景的理解和處理竟然也都如出一轍。”
伊薩認為:“我覺得彌爾頓的作品應該被更為廣泛地傳閲。在詩歌語言的發展過程中,《失樂園》可能是最重要的創作之一,對之後的詩歌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彌爾頓是無韻詩的開創者,他的創作不受任何限制,而這種詩歌形式影響至今。彌爾頓在文壇的地位及其為文學發展所做出的貢獻不容忽視。”
“這本書讓我們瞭解到,全世界各地的人們對於彌爾頓作品的興趣和研究並未消逝……然而在英國,彌爾頓的文字依然警醒着我們,我們卻對其失去了應有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