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胡萌)10月27日,16個省份城鄉居民養老金上漲引起市場廣泛關注。事實上,在個人養老的“錢袋子”中,企業年金作為養老金的第二支柱,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2021年,我國企業年金迎來了第15個年頭。如今,企業年金髮展程度如何?市場化運作又給企業年金的發展帶來哪些機遇和挑戰?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中國社會保險學會副會長唐霽松、華夏基金總經理李一梅等對此進行了分析和討論。
建立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目前第二支柱覆蓋率低
近年來中央頻繁提出建立第三支柱和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鄭秉文在華夏基金舉辦的“企業年金業務十五週年紀念暨年金髮展論壇”上指出,第一支柱現代社保制度的建立激發了生產力,對市場經濟和城鎮化發展起到了關鍵性作用,成為共同富裕的基礎;第二支柱企業補充養老保險讓企業發揮了作用,同時市場化運作提高了養老金的收益率,是共同富裕的重要補充機制;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賬户的建立可激發個人活力,充分發揮個人作用,是對共同富裕的個人參與。
不過在他看來,三支柱養老金都存在部分問題,第一支柱市場化投資深度不足,第二支柱覆蓋率過低,第三支柱試點效果不佳。
為加快二、三支柱養老保險制度發展,鄭秉文提出三大建議:一是建議提高二、三支柱立法層次,二是建議在企業年金中儘快引入“自動加入”,以實現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的均衡發展,三是建議在第三支柱養老金頂層設計中引入二、三支柱間自由轉換、個人賬户終身制、提高税收比例、建立資本利得税等“十項措施”。
具體從第二支柱企業年金來看,2004年我國企業年金政策頒佈實施,經過兩年多的業務準備,2006年企業年金資金逐步開始投入市場化運作。2021年,我國年金行業發展迎來了第15個年頭。
目前我國企業年金的發展程度如何?唐霽松指出,15年來,我國企業年金覆蓋面不斷擴大,投資品種日益豐富,累計結存規模不斷增加,參保企業數和職工數增速穩步增長。市場化運作也取得了良好成績,據人社部數據顯示,2007年-2020年,平均收益率達7.3%。
李一梅表示,年金基金的積累及長期投資收益,在健全和完善我國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建設,增強千千萬萬退休人員生活福祉等方面,正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截至今年9月末,華夏基金管理的各項養老金規模超過3400億元,其中年金業務規模已突破2100億元。
未來企業年金髮展趨勢如何?年金投資管理面臨三大挑戰
“未來年金行業將成為我國養老金市場中規模最大、增速最快、最具發展前景的業務之一。”李一梅強調。
值得注意的是,企業年金的市場化運作備受市場關注。華夏基金副總經理孫彬認為,當前年金投資管理面臨三大挑戰:一是如何在低利率環境下尋找適當風險收益特徵的資產,供年金基金大量配置?二是如何在現有運力下快速、有效滿足不同客户的投資需求,實現差異化投資目標?三是如何權衡相對收益目標與絕對收益目標,在短期考核下發揮長期資金優勢?
孫彬表示,機構可以從三方面出發來應對年金所面臨的挑戰,一是通過資產創設,彌補缺失的優質資產頻譜;二是通過搭積木的應用場景,克服多賬户管理難題,實現更為靈活、高效的配置;三是針對年金特性,通過資產配置適度加強倉位靈活波動,兼顧相對收益與絕對收益目標,從而更好地滿足客户投資目標,提升年金投資業績。
此外,對於企業年金未來發展,唐霽松表示要進一步加強政策支持,包括進一步研究提升企業年金制度覆蓋深度,研究調整企業年金税收政策體系,加強對企業激勵和政策傾斜;進一步發揮投管優勢,拓展年金投資廣度和深度,豐富產品供給,促進金融監管部門為企業年金基金支持資本市場發展提供政策優惠;進一步豐富監管手段,在市場化管理過程彙總,建立全面、連續、動態的風險防範機制,降低投資風險敞口;進一步提升管理效能,行業監管部門應加強協調配合,同時推動行業自律,形成年金市場良性發展格局,更好地滿足人民羣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校對 李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