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同意一個觀點:純電動車可以跑長途,但要看車型、看路線、看温度,否則容易陷入到尷尬境地之中。
近一年時間過去,電動車(電池)技術、充電條件都有了不少的改進。今天,我就以自己“過去3個月1.7萬公里”的純電動車用車經歷來進行一些説明——實際上這1.7萬公里的行駛里程中90%以上都是在跑長途,針對“沒人買電動車是隻用來跑長途”觀點,我的個例算是時代變化的一個新情況吧?
8月17日提車,12月1日達1.7萬公里里程,90%為高速
一、什麼叫“能”跑高速
在討論這個話題之前,我們先清晰地定義:什麼叫“能”跑高速?
我將“能跑高速”分成層層遞進的4個條件:
1.能否到達:若續航太短,開不到高速出口或服務區充電站,拋描叫拖車,這就是無法到達;相反,續航只有120km的宏光MINI EV低配版,在平均60公里一個服務區的京滬、滬蓉高速上,從上海出發也能慢慢蹭到南京,這就是能夠到達。
2.有無焦慮:雖然最終是到達了,但在途中是否產生過明顯的焦慮:“我C,這次恐怕有拋錨危險?”,並採取相應的措施(關空調、降低車速、地圖查詢最近的出口、抱怨“電動爹”等行為)。
3.需要規劃:最終到達了、且途中未產生焦慮,但在出發前花費了10分鐘以上的時間,進行路線選擇(走A路線而不走B路線)與充電規劃。
4.額外時間:因為充電額外花費的時間,超過總行程時間的10%。
滿足前3個條件就可以稱為“無憂跑長途”;如果4個條件都滿足,那可以説是電動車在傳統長途弱項上,實現了對燃油車的反殺。
説到這裏,你一定感興趣我的3個月1.7萬公里長途的體驗如何?那我就以最典型的一次——11月底的8天3000公里(其中2天未開車)的經歷,來做個分享。
二、6天3000公里,電動車開長途
路線為:上海南京鄭州南陽鄭州永城南京上海,共3000公里(出發時車輛累計里程14000公里,回來時累計里程17000公里)。
總體上來説,我順利到達到沿途目的地(滿足條件1)、從未產生任何一絲焦慮(滿足條件2)、地圖都沒看直接就出發了(滿足條件3),可以稱之為“無憂跑長途”。
至於條件4、消耗的額外時間是否超過了行程總時間的10%呢?這個話題有點複雜,所以我先將所有數據彙總整理了出來:
表中的關鍵數據:
√百公里電耗:室外5度制暖24度,長途高速行駛百公里19.37kWh(充電效率已與小鵬工程師校準),也就是説高速實際可行駛417公里。
注:這是實際行駛、自由使用的數據,不能與刻意測出的數據比較。刻意測的話,冬季高速也可以測出1:1的真實續航,下週就測一下。
√百公里費用:電費19.5元、高速過路費41元:即便在高速、冬季、單價數倍的情況下,電費依然不到高速過路費的41元——呼籲出台減免純電動車高速過路費的政策,這應該可以大力推動電動化進程。
√充電總時長:有兩次20小時慢充,所以充電總時長特別可怕——高達3260分鐘,也就是54小時。聽到這個數據大家肯定直搖頭,3000公里也就開了33小時吧,充電要54小時?這還怎麼玩?且慢,這種充電又不會讓你一直在車邊守着,而更多是利用你睡覺(工作、遊玩)的時間——因此充電絕對時間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額外消耗的時間”。
從表中可以看到,額外消耗的時間共240分鐘,差不多就是總行程的10%左右。咱們可以把這部分時間進一步剖析,分為三種:
√固定消耗的時間:從充電站走到服務區洗手間的時間(充電站一般比停車場要遠)、目的地充電站與辦事地點的交通時間(步行or打車)、便攜充電時扯線的時間、臨時充電去找充電站並充電的時間、每次充電插拔充電槍的時間——共95分鐘。在可預見的將來,這部分時間都很難進一步縮減。
抵達南京後目的地充電,步行到工作地點往返:額外消耗10分鐘
老家永城,使用便攜充電裝置需要窗台扯線:額外消耗5分鐘
南陽目的地充電偶遇從廣州開來的小鵬P7車主,打車往返辦事處,額外消耗10分鐘
拉順風車(336元)導致電量不足,找到一個寺廟臨時充電:額外消耗27分鐘
√設備不完善額外消耗的時間:服務區充電功率低,休息好後還沒充好電需要等待;服務區充電樁故障而導致的繞路找充電樁——共35分鐘。隨着基礎設施完善,這部分時間可以省下來。
大成高速周口東服務區,穿越涵洞到對側充電:額外消耗20分鐘
√用時間換金錢:明明停車點就可以充電,但為了省電費而去蹭免費樁;等順風車乘客時順便充電消耗的時間——共110分鐘。這部分時間可以隨時省下來,由用户評估個人時間價值後自由選擇。
在鄭州探索小鵬免費充電站,省60元左右電費:額外消耗時間68分鐘(時薪50元?)
總體上來説,本次3000公里旅程中,因為充電而額外消耗的時間為4小時,佔總行程的12%;扣除掉“時間換金錢”那部分後是2小時10分鐘,佔總行程的7%。
因此,本次行程滿足條件1(可以到達)、條件2(沒有焦慮)、條件3(無需規劃),可以稱之為“無憂開長途”;至於條件4(額外時間)則有爭議,處在10%的臨界值。
對我個人而言,時間是寶貴的,但還沒有寶貴到那個程度,所以非常滿意!
三、小結
√提出了“能跑長途”定義的4個層面:可以到達、沒有焦慮、無需規劃、額外消耗時間小於10%
√本次6天3000公里的電動車長途之旅,滿足條件1(可以到達)、條件2(沒有焦慮)、條件3(無需規劃),可以稱之為“無憂開長途”。
√隨充電基礎設施完善,條件4(額外時間)也將變得容易滿足。那時候,純電動車再無“絕對短板”,可以與燃油車殺得“有來有回”。
√我並非主張以上結論在任何情況下都成立。就目前而言,實踐證明:至少在限定路線(上海-鄭州之間)、限定車型(小鵬P7超長續航版)是成立的;未來,我將嘗試更遠的路線,更多的純電車型。
對了,前文提到,本文講的是2020年電動汽車技術進步、充電條件改善後的情況,那麼究竟有哪些進步與改善呢?簡要概括一下:
√充電條件改善:高速服務區充電樁故障率很低,本次行程低於10%;十一節假日出行時,在高速服務區經常能見到國網的維護人員,專門保證服務區充電樁的可用性。
√汽車技術進步:以我所開的小鵬P7為例,有着NEDC670公里的超長續航,這對於高速長途非常重要 ——因為這種場景下,增加100公里續航的邊際收益是遞增的;此外小鵬P7還是一款超低風阻的轎跑,同時滿足超長續航與超低風阻的電動汽車——之前僅有特斯拉Model 3長續版一款,而到了2020年就有不少新的選擇了。
圖|網絡及相關截圖
作者簡介:張抗抗,清華大學2004級汽車工程系本科、博士,期間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拿到本科第二學位。博士畢業後就職上汽乘用車功能安全工程師,2015年選擇自主創業,目前為北京紫晶立方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
寫留言
2030 Mobility Research Laboratory
中國首個全部由博士組成的
汽車新出行深度研究組織
·
知乎私信 ID:魚非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