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我的童年,大部分記憶都與一輛佳美相關。當我18歲那年,它改頭換面以凱美瑞之名回到我的身邊。而這一次... ...
第一次有關佳美的記憶好像剛開始蹣跚學步,坐在母親懷中的我第一次感受到了XV10佳美給我帶來的震撼,是從姥爺家回自己家短短100公里的路程,XV10佳美以一個現在看似普通但當時不可思議的速度完成這100公里的路程。也讓我知道了汽車上有一個功能叫定速巡航,以至於10歲前的我一直以此為標準來衡量這是否是一輛“好車”。
後來,家裏換了一輛XV20的佳美,這輛車也伴隨了我整整小學六年時光。還記得我坐在後排,利用上學路上短暫的時間吃早飯,寫作業。這輛車也帶着我駛過大小馬路,穿梭在各種去補習班的路上。甚至有一段時間,我不喜歡這輛佳美,因為我知道,坐上它就是無盡的課程和作業。
它很皮實,除了加玻璃水好像也沒有其他理由打開發動機艙蓋。它很輕便,能令母親這樣瘦弱女子也能輕鬆駕馭。它很耐用,勤勤懇懇近十年間,讓我們一家跨過了XV30的時代,直接投入國產凱美瑞的懷抱。
北京奧運會那年,佳美改頭換面,甚至改了名字再次來到我的身邊。它更大更豪華了,雖然青春期的我並不喜歡那些桃木裝飾,不喜歡那平淡如水的動力輸出。但拉開車門,啓動,掛檔,行駛起來的一瞬間,你會知道,什麼都沒變,它還是它。
對我來説,凱美瑞是我人生中的第一輛車,取得駕照後開的第一輛車。對我家來説,它更像是一位重要的家庭成員,無時不刻不陪伴在我們身邊。雖然,後來出國留學那天,離開家時我沒有落淚,但關上車門的那一霎那,眼淚還是忍不住奪眶而出。
時光荏苒,轉眼少年已至而立之年。但每每回到故鄉,只有拉開車門的瞬間才覺得是真正到家。坐在曾今寬大的後排,看見父母的銀髮,透過後視鏡看見父母的皺紋,撫摸着車內把手上被我小時候摳下的那塊膠皮,我明白,他們都老了。
是時候,做出改變了。我把這位新朋友領回家,讓它停在“老夥計”旁促進感情。説實話,我有一些忐忑,不知道父母會怎樣評價這位朋友,能否相處的習慣。好在,他們並不是“老頑固”,對於新朋友的外貌還是給予了肯定。
但骨子裏的表現,才是父母更看中的。凱美瑞的表現自然不會令他們失望,電動機的加入讓他們找回了先前XV10,XV20那些搭載V6發動機的熟悉感。平順而從容,雖然在發動機的介入時有些許反差,但適應之後就能摸準它的脾氣。
當然,他們也明白,稍重的轉向和靈敏的指向是現今的潮流。或許説,這應該是駕駛本身應有的樣子。懸架更具高級感的反饋,也符合他們現在的身份和歲數。幾天的適應,家裏的“老夥計”好像就被冷落了。
這也情有可原,科技的進步總是在潛移默化的影響大家的使用習慣。當我還在猶豫是否要告訴他們ACC主動巡航的使用方法時,我那愛鑽研的父親早就從網絡上獲知了。當然,LDW車道偏離預警,HUD抬頭顯示這些功能更是青睞有加。
但更多時候,我還是願意讓他們坐在後排,享受這輕鬆愜意的時刻。只不過,從前我坐在後排,而現在,他們坐在後排。日月如梭,不變的是後座上永遠都是自己最重要的人。
此時此刻,我才明白傳承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