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説生活要有儀式感,像是打開汽水,會有代表快樂的“吱~”聲一樣,停好車之後,提拉手剎那一聲帶着齒輪音的儀式感也很重要,沒有,總感覺少了什麼。
當汽車網聯化、智能化、自動化之後,好玩的配置變多了,但是駕駛的儀式感卻越來越少了,特別是很多老司機,甚至會懷念,但新手或許連面都沒見過。再往後,如果有一天全面電動化,那一聲轟鳴又會不會讓你心癢呢?
會不會心癢我不敢保證,但啓動和熄火缺了那聲音,還真有人明顯感覺到不適,忘記熄火的朋友有不有,趕緊舉個爪!
對駕駛者來説什麼是儀式感?是獨樹一幟的顏值嗎,還是象徵着尊貴的迎賓燈,又或是極具爆發力的推背感嗎?不出意外,以上僅推背感可能勉強算。那還有些什麼呢?
它放棄了最後的“倔強”——機械手剎
拋磚引玉,對駕駛者來説,剛剛提到的拉手剎,不就正在被電子手剎代替嗎?有一個廣為討論的案例——曾經倔強的寶馬3系。為了給部分用户提供必要的操控性,並讓其感受到拉手剎的快樂,寶馬3系“堅持”了很長一段時間不換電子手剎,玩甩尾、漂移才有了更多可能。但那畢竟是曾經,2019年寶馬3系向市場妥協。不僅如此,很多自主品牌車型,也把電子手剎變成了標配。
再回想一下,向市場妥協的何止機械手剎,自然吸氣和後驅的初心被市場打破又該怎麼算?從市場銷量來看,仍在“倔強”邊緣徘徊的馬自達,又有幾個人不説它是瘋子?看上去這個品牌在大家眼中還變得越來越小眾。
一把鑰匙的“解放”
鑰匙,放在多年以前,可以開門,可以解鎖,還可以啓動車輛,但現在,無鑰匙化,讓相關的儀式感也走向消亡。一把鑰匙能有什麼壞心思呢,放在包包裏也佔不了多少地方,但好像一旦用了鑰匙,就不夠智能不夠高級。
18年前(暴露年紀),我父親就職的公司有一台長安輕卡小貨車,關閉車門都沒有現在的一鍵鎖車,跟鎖門一樣,要自己手動鎖,而且為了避免連車帶貨被偷走,還要在方向盤上外裝一把鎖拷上。
當自己出來工作之後,手動鎖車變成了一鍵遙控鎖車,的確是方便了不少,也是一種儀式感的升級。但慢慢的,豪華車才有的離開自動落鎖功能被下放普及,漸漸的,手機遠程鎖車也出來了,而今,刷臉解鎖更是進一步淡化了鑰匙的責任與使命,儀式感再度減弱。
另一方面,對於看過老司機扭動鑰匙不一定能打着火的我來説,一直很喜歡扭動鑰匙就能啓動車輛的儀式感,雖然一鍵啓動也能隨之帶來發動機的轟鳴聲,但是扭動的那個動作,是長按一下無法替代的,更不要説遠程啓動了,不知道有沒有朋友也跟我一樣衷情於“扭”的那個瞬間。
手忙腳亂的“快樂”
當汽車逐漸走進千家萬户,再隨着科技的不斷髮展,如何更好地解放雙腳、解放雙手,成了汽車領域的另一個研究課題。我們看到自動擋汽車、自動大燈、語音控制、自動泊車、自動駕駛等等,都在給駕駛者減輕看不過來的困窘。
離合器、機械換擋是讓很多新手司機頭大的裝備,包括我。雖然學的手動擋,但現實中堵車的狀態打敗了追求駕駛樂趣的幻想,這也使得大家在自動擋的路上越走越遠,樂趣和儀式感也逐漸體會不到了。有句老説話得好:開自動擋是給你多少轉開多少轉,而手動擋是想開多少轉開多少轉。那麼誰更有話語權,顯而易見。
對很多新手司機來説,別説換擋會讓人手忙腳亂,開大燈、開空調、停車,甚至是關窗都很考驗技術,巴不得動口不動手就完成這些動作。但放在老司機身上,邊開車,邊手搖着車窗搖桿都是很稀疏平常的事,還有玻璃起霧要手動擦車窗玻璃,這樣手忙腳亂的駕駛儀式感也沒有了,哦,還有那個“喊你車窗搖起來”的老梗,以後也不會有了。
屏越來越大,快樂加倍了嗎?
大尺寸的雙聯屏是時下十分流行的設計,但是機械儀表盤帶來的真實,指針飆升帶來的腎上腺素飆升,是液晶儀表盤很難達到的,哪怕它有很多主題展現形式。
有一説一,中控大屏的到來,提升了內部的簡潔度,也增加了科技感,取消了很多物理按鍵,讓整台車的娛樂氛圍得到了昇華。只不過屏幕越來越大,大到甚至讓人有點突兀,那些所謂的看劇玩遊戲的噱頭,真的實用嗎?
而且我相信,刻錄CD和磁帶的快樂恐怕很少有人經歷過,再把磁帶或者CD放進去讀取的儀式感,早已被U盤和智能車機代替,喜歡回憶過去的人,會不會感嘆一番呢?再往後,當5G技術完全普及到車上,或許還有一些儀式感會消失。
寫在最後:懷念歸懷念,更便捷更自動,是汽車行業發展的必經之路,脱離代步工具的單純身份,撕掉滿足少數人極致駕駛樂趣的名片,它已然承擔了一個家庭生活方式升級的角色扮演。那些消失的儀式,是快節奏時代,致敬未來的一次次洗禮,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被生活和社會打磨後,有淘汰,有升級,讓車扮演更多角色的同時,也成了行業發展的基石。至於你最有感情的是什麼,歡迎留言與我們互動!
關注車業雜談,一起聊車、玩車、侃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