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萬遠征軍大反攻,武器更先進了,戰鬥損失為何還那麼大?

抗戰時期的中國遠征軍大家都知道,國內反映遠征軍作戰的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也有很多,其中出現的遠征軍(指滇西作戰階段)最基本的特點便是裝備了美式武器。
很多朋友覺得裝備了美式武器的中國遠征軍在對日作戰中是佔盡了優勢的,甚至於自己用較少的傷亡便能殲滅更多的日軍。
20萬遠征軍大反攻,武器更先進了,戰鬥損失為何還那麼大?
但實際上就第二期遠征軍滇西作戰而言,其持續時間為1944年5月11日至1945年1月27日,遠征軍傷亡失蹤人員總計達67346人,斃傷俘日軍為21057人,戰損比依然高達3比1。
那麼既然在滇西反攻時,遠征軍在兵力、武器上都要超過當面之日軍,為什麼依然不能像駐印軍那樣打出更好的戰損比呢?
實際上,這個原因是比較複雜的,既有中國遠征軍自己的因素,也有日軍的因素。
就中國遠征軍自己來説,首先其裝備的美械武器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
20萬遠征軍大反攻,武器更先進了,戰鬥損失為何還那麼大?
滇西反攻的遠征軍實際上是1942年第一次入緬作戰失敗之後,重新組建的,先後被劃入的部隊包括11集團軍和20集團軍,下轄有第2軍、第6軍、第8軍、第53軍、第54軍、第71軍等6個軍,編制兵員約20萬人。
當時美國計劃在印度裝備中國的X部隊(即駐印軍),而在雲南則訓練裝備共計30個師的部隊,是為Y部隊。
Y部隊的核心是中國遠征軍,因為美國非常希望中國軍隊儘快打通滇緬路,以使得更多美援抵達中國,從而讓中國牽制住日本更多的精力,讓美軍在太平洋作戰壓力和消耗小些。
因為當時運到雲南的武器全部依賴於駝峯空運,數量根本就不夠30個師的需要,因此優先供給的是中國遠征軍。
20萬遠征軍大反攻,武器更先進了,戰鬥損失為何還那麼大?
比如1942年到1944年9月,美國運輸到中國的美械武器中:
衝鋒槍一共4430支,遠征軍分得了2724支,佔總數的61.5%;機關槍一共1014挺,遠征軍分得了663挺,佔總數的65%;戰防炮一共98門,遠征軍分得了70門,佔總數的71.4%;
迫擊炮一共314門,遠征軍分得了284門,佔總數的90.4%;戰車防禦槍1269支,遠征分得了651支,佔總數的51.3%;山炮398門,遠征軍分得了302門,佔總數的76%。
由此可見當時大部分的美械是交給了中國遠征軍的,而由於當時優質兵員優先補充遠征軍,一度讓不少國內的其他部隊怨言頗多。
20萬遠征軍大反攻,武器更先進了,戰鬥損失為何還那麼大?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即便是遠征軍分得了大多數的美援,也不夠裝備20萬部隊,而且這個統計截止的時候,遠征軍在滇西血戰已經有四個月之久了,這説明開戰之時,各部美械的裝備還沒有上面的統計那麼多。
所以遠征軍真正進攻的時候是半美械的狀態,很多部隊是一邊接裝美械,一邊作戰的狀態,由於訓練不充分,很多人還沒熟悉怎麼使用便犧牲了。
而且美械有一大特點便是彈藥消耗量大,駐印軍可以得到印度基地的隨時補充,而遠征軍的補充依賴於空運,彈藥量是個很大的問題,因此也不能隨意發揮火力來。
20萬遠征軍大反攻,武器更先進了,戰鬥損失為何還那麼大?
駐印軍和遠征軍對比
同樣,遠征軍在作戰時也沒有裝備美式鋼盔。攻擊龍陵時,美國軍事顧問將自己的頭盔湊了幾十頂出來給突擊隊,因此我們看到的滇西反攻時的遠征軍照片幾乎都是布帽子。
武器裝備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麼先進,而具體的訓練實際上也並不充分。遠征軍6個軍中,雖然大多是中央軍嫡系,但都是二等主力,每個軍至少有一個是新編師,戰後的《遠征軍反攻滇西戰鬥經過》第一條經驗教訓便是:訓練重於作戰,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
全面抗戰時期,國軍絕大多數時候都是防守,對於進攻作戰怎麼打,很多部隊都是空白。
比如在戰後對攻擊戰術的總結中即認為:
20萬遠征軍大反攻,武器更先進了,戰鬥損失為何還那麼大?
對不準備偵察、不研究而尚以勇敢自命,徒耗國力之盲目硬攻等錯誤觀念必須糾正;在技術上,需儘量利用各種火力配合,發揮各特種兵之性能。
言外之意即當時忽視偵察、忽視戰術、忽視配合,即以兵力徒勞進攻的情況是普遍存在的,如大家都知道的松山之戰,以優勢兵力圍攻長達三個月之久在最終拿下,日軍近1300人被全殲,而遠征軍則付出近8000人的代價,戰損比高達6比1。
而在國軍不善於進攻的同時,日軍則是有名的善守。
在整個抗日戰爭中,日軍以滿編大隊堅守的據點,中國軍隊是很難攻下的。崑崙關戰役中,當時在關口上的日軍也就一個大隊(日軍後續有增援,但最初就這些部隊),但當時中國最精鋭的第5軍進攻都極為吃力。
20萬遠征軍大反攻,武器更先進了,戰鬥損失為何還那麼大?
而在太平洋戰場上,面對堅守島礁的日軍,火力超過中國軍隊幾百倍的美軍付出的代價也是頗大的,在硫磺島之戰中美軍傷亡超過了日軍,而沖繩島之戰時美軍損失也是接近於日軍。
日軍善於守備,一方面是其構築防禦工事的能力較強;另一方面是其單兵素質較高,幾個人守一個據點便能以精準射擊殺傷進攻方,而且其往往死戰不退,臨死時還要拉個墊背的。對這種抵抗意志頑強的部隊,進攻方付出的代價自然是極大的。
而日軍在滇西的陣地經營有兩年之久,而且其除了構築野戰陣地外,還在龍陵、騰衝城內構築城防工事,使得中國軍隊陷入巷戰泥潭當中。
20萬遠征軍大反攻,武器更先進了,戰鬥損失為何還那麼大?
另外,除了這些客觀因素之外,遠征軍的很多高級將領在指揮作戰時的戰法過於古板,戰前忽視偵察,戰時強攻硬衝,戰後不重收容的情況很普遍,這也是導致傷亡大的重要原因。
比如《我的團長我的團》中,虞嘯卿原有的作戰方案即在真實的滇西之戰中大量存在。甚至可以説,在真實的歷史上,遠征軍就是按着那種打法去作戰的,傷亡焉能不大?
但遠征軍以巨大的傷亡將日軍趕出了滇西,併成功與駐印軍會師,自此收復了我西南淪陷國土,還打通了滇緬路,這份個戰果是凝結着數萬名將士的鮮血換來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34 字。

轉載請註明: 20萬遠征軍大反攻,武器更先進了,戰鬥損失為何還那麼大? - 楠木軒